為政之要,首在用人。黨政領導人才是黨的事業(yè)的骨干,是黨執(zhí)政興國的決策者和領導者。黨的執(zhí)政能力如何,取決于各級領導干部的執(zhí)政本領。建設一支善于治黨治國的高素質執(zhí)政骨干隊伍,是黨和人民事業(yè)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因此,人才測評工作在黨政領導人才的選拔與培養(yǎng)工作中變得極為重要,怎樣測評黨政領導人才是研究者面臨的重要問題。
黨政領導人才素質測評,是指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對黨政機關領導人才的綜合素質進行測量和評定的活動。簡單來講,就是對領導人才素質的測量與評價,是人才測評的理論與方法在黨政機關領域中的實踐。
對黨政領導人才的素質測評是指導領導干部選拔和培訓的關鍵,確定其評價內(nèi)容是重要的一步棋。黨政領導人才素質評價內(nèi)容, 除了具有一般人力資源評價內(nèi)容之外, 還包括了針對黨政領導人才的特殊素質的評價。“德”與“才”二者在黨政領導人才的測評過程中皆不可失,但德與才的具體體現(xiàn)是什么,是以才為重還是以德為先,這些問題都是應當斟酌仔細而確定的測評依據(jù)。
當前,政界和學術界都對我國黨政領導人才測評的理論依據(jù)進行了研究與探討,并且都得出了系統(tǒng)的理論框架。
從政界角度看,中國共產(chǎn)黨在長期的領導實踐中已經(jīng)形成了非常豐富的領導素質理論思想,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領導素質標準,即德才兼?zhèn)?。其中,“德”是最重要的領導素質,主要指政治思想素質;“才”則是完成領導工作必不可少的業(yè)務素質。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堅持注重實績、群眾公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從學術界角度看,基本上也是體現(xiàn)德才兼?zhèn)?,突出政治素質的特點。例如:北京大學王登峰教授提出了黨政領導干部的七維度勝任特征模型:政治素質、工作能力、自我約束、領導能力、學習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和以人為本等七個維度。中科院時勘教授提出了知識、技能、政治素質、能力、個人特質等維度構成的公務員勝任特征雛形。
雖然當前黨政領導素質測評的理論研究已初具規(guī)模,但其作為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tǒng),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概括起來,當前黨政領導人才測評有以下幾方面不足:
1、目前黨政干部測評所沿用的“德、能、勤、績、廉”框架比較原則與宏觀,操作化不夠。測評中不顧行業(yè)、性質、層次的不同,籠統(tǒng)地使用同一測評內(nèi)容和標準,結果自然難以反映不同部門、層次領導干部全面情況和個性表現(xiàn)?!暗隆⒛?、勤、績、廉”框架并沒有“明確定義、準確衡量、評價有效”的關鍵業(yè)績考核指標。
2、黨政系統(tǒng)的測評技術和工具使用相對單一、滯后。情景與多樣化的人才測評方法,更能滿足現(xiàn)代復合型領導人才的選拔工作。
3、黨政系統(tǒng)的測評主體中大多缺乏專業(yè)測評機構和專家的參與。黨政系統(tǒng)的測評主體是上級對下級的測評,測評主體比較單一,熟悉黨政測評模式的專業(yè)測評機構和專家學者也比較少,采取的幾套測評軟件也較簡單,缺乏專業(yè)人員的指導、分析。
鑒于黨政領導干部測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我國黨政領導人才測評的現(xiàn)狀,本文對黨政領導人才測評提出以下建議。
(一)構建共識性高的理論測評模型
鑒于目前用于指導黨政人才測評的理論模型還不完善,建議在黨的“德、能、勤、績、廉”測評框架指導下,整合國內(nèi)領導科學領域和心理測評領域高水平研究機構的經(jīng)典與前沿成果,并借鑒西方研究者在領導測評方面的獨特理論與做法,構建黨政領導干部的通用測評模型,并建立與之匹配的測評指標體系。
例如,在整合邱霈恩、王樂夫、王登峰等國內(nèi)權威學者領導模型基礎上,吸收凌文輇教授和日本學者三隅二不二教授提出的領導者CPM(品德、績效、團隊維系)理論、臺大鄭伯壎教授的家長式三維領導模型(德行、仁慈、威權),并借鑒西方學者對于忠誠、信任、能力等領域的深入研究,來構建黨政領導人才測評的理論模型和相應指標體系。
(二)整合先進的測評工具與技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才測評的內(nèi)容和指標包括多個方面,對黨政領導人才尤其需要測評其綜合能力,只靠某一項測評技術很難實現(xiàn)對黨政領導人才各方面素質與能力的科學、全面的測評。因此,需要不斷加強黨政領導人才測評技術的組合應用研究,根據(jù)所轄領導干部的測評模型和具體勝任特征,結合崗位的性質要求,合理選擇和引進匹配度高的測評工具與測評技術,并和既有測評方法有效結合,為我所用。
例如,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多家機構研制的領導測評量表:黨政領導干部行為評價量表;黨政領導干部廉政品德量表;領導能力測試量表;心理健康與工作壓力測試量表;公仆型領導量表;CPM(品德、績效、團隊維系)量表。此外,“評價中心技術”是目前領導力測評中主流的先進技術,它整合了面試、筆試、公文筐測驗、無領導小組討論、案例研討、角色扮演等多種測評工具于一體,信效度較高。
(三)引入第三方測評機構與專家
選擇合格的測評者是我國黨政領導人才測評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目前,我國少數(shù)地方存在對黨政領導人才的測評者臨時選擇、臨時培訓,使其在尚未完全領會領導人才測評各項工作要求的情況下匆忙“上任”的現(xiàn)象,這必然會對測評效果產(chǎn)生一定的不良影響。為進一步提高黨政領導人才測評的信度和效度,應設計測評者勝任力要素,并以此為據(jù)選擇和培訓合格的測評者。測評者不僅要懂得測評專業(yè)知識、掌握測評操作技巧,還要具有評判能力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
總之,評價主體的客觀公正是保證測評效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鑒于目前各級黨政組織對干部的測評仍以自評為主,建議其在適當?shù)臅r候引入第三方測評機構(如大學、測評咨詢公司)和相應測評專家,從第三方專業(yè)視角來為領導人才的評價、選拔晉升和培養(yǎng)提供智力支持。
最后,能否選準用好優(yōu)秀的黨政領導人才關系著黨和國家的興衰成敗,決定著中國能不能在未來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領先機。為進一步改進我國黨政領導人才測評工作的質量與效率,要從理論測評模型、測評工具與技術和測評主體三個方面作出努力??茖W合理地選拔出合適的人才擔任黨的領導職務,力爭選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所需的合格的黨政領導人才,進一步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