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不僅是一定審判方式中的具體程序的管理者和案件的裁判者,而且他們工作和表現(xiàn)直接制約著法律所追求的價值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一定的法律價值目標的實現(xiàn),關鍵在于法官是否具備法律和法治所要求的素質和能力。在我國基層法院是主要的一審法院,基層法官處理全國80%以上的案件,一審訴訟程序位于國家整個司法程序的底層,構成了訴訟程序體系這座金字塔的塔基。因此,基層法官應充分認識自身在中國司法體系中的位置和作用,認真對待法律、法治和社會現(xiàn)狀對自身的要?;鶎臃ü俪朔ü俦貍涞穆殬I(yè)素質之外,還應具有應對自身特定環(huán)境的必要能力。
一、法官的基本素質
1、公正對要求。 法官們應將正直和法官的個人行為牢記于心。在法官應具備善良、良知、正直等這些高尚品質中,善良是對法官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良知是善良的升化,是正直的基礎,公正源于良知;而正直則是善良與良知的全面體現(xiàn),是法官高尚品德的核心,是法官公正審判的根本保證。 法官在執(zhí)行運用法律時,必須具有剛直不阿,秉公執(zhí)法的正義感,應該忘我、不帶個人的成見、偏見或主觀想象,忠于事實證據,嚴格依法辦事。
2、獨立的要求。獨立是公正的必然延伸。法官都必須保持獨立地位,德國學者將審判獨立而不受干涉具體界定為八個方面:獨立于國家和社會間的各種勢力;獨立于上級官署;獨立于政府;獨立于議會;獨立于政黨;獨立于新聞輿論;獨立于國民時尚與時好;獨立于自我偏好,偏見與激情?!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26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guī)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法治呼喚獨立,而憲法確認的法院獨立最終要落實到人,即法官獨立。而獨立和公正基于法官個人考察,需要法官崇尚法律的精神,樹立虔誠的法律信仰,是一個法律人。今天的社會需要是法律統(tǒng)治的世界,法治社會。崇法必須成為法官個人信仰,尤其在當今的中國,法律的信仰應首先從法官開始確立。法官樹立法的信仰,或者說法官隊伍樹立法的信仰,必須也從法官的遴選機制入手,在對法官從職業(yè)素質、道德品質方面從嚴要。
3、司法技藝能力。法官應該具備:豐富而系統(tǒng)法律知識,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嫻熟的審判技術運用能力,自覺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力。而具備以上能力的前提是法官本身是一個具有豐富社會經驗和爭取價值、人生取向的正常人。審判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將一般的法律規(guī)則適用于具體的案件中,任何一個案件的審理都是一個以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為著眼點的法律論證過程,因此法官必須具備形式邏輯學知識。法官所有的裁判活動必須通過有聲的語言和書面文字來完成。這種語言和文字載體應能準確傳達法律原則和精神、表達法律意志、規(guī)定當事人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以及必須完成的行為。這種語言和文字表達還必須具有鮮明的職業(yè)特色,即法言法語。法官在審判過程中應正確處理案件所運用的方法和技巧。案件審理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多方面的復雜的法律與非法律問題,因此,對于從事司法實務操作的法官來說,審判技術運用能力至關重要。司法體制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審判工作有固有的程序和模式,但并不意味著審判工作不能創(chuàng)新。在司法工作的創(chuàng)新中,法官是極其重要的創(chuàng)新主體。制和審判方式的弊端,更有效地發(fā)揮人民法院的司法職能作用作出應有的努力。
二、基層法官素質的特殊要求。
基層法官作為基層的限定角色,同時要求具備上述能力之外的,還具有自身環(huán)境、工作機制特定要求的能力,作為一個法律人,無論你是否承認,你必須面對這些能力素質的要求,否則在當今中國基層法院的生存環(huán)境中,作為一名法官必然舉步維艱。
1、社會矛盾糾紛化解能力。
首先是調解能力,美國98%的案件在訴訟前通過調解的方式得以解決,在任何法治國家,矛盾主體之間的和解都是解決糾紛的重要途徑,甚至可以說在一個經濟、文化發(fā)達的地區(qū),法院的判決是對社會主體行為規(guī)范的最后手段,甚至是補充。根據《法院組織法》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基層人民法院除審判案件外,并且辦理下列事項:(一)處理不需要開庭審判的民事糾紛和輕微的刑事案件;(二)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由此可見,基層法院至少必須承擔審判案件、調處糾紛、指導人民調解這三項基本職責。將基層法官地位為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師,是滿足司法需求的重要體現(xiàn)。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變遷,司法需求或許會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側重的內容有所不同,但任何時候,法官尤其是基層法官充分考慮每一個案件當事人不同制約因素,敏銳地發(fā)現(xiàn)矛盾沖突焦點所在,依法有效地通過各種合理方式靈活處理問題,正是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的集中體現(xiàn)。在當下,中國的社會轉型期間社會矛盾凸顯,執(zhí)政黨要求的社會平穩(wěn)狀態(tài)也是對基層法官化解矛盾的能力提出了特別高的要求。法官如果僅僅簡單行使法律判斷的職能,往往會導致案結而事不了,導致當事人上訪泛濫,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矛盾,必然嚴重影響社會穩(wěn)定。
2、法律知識的系統(tǒng)、全面要求。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師的職業(yè)定位意味著基層法官應當一專多能,即專一門知二門通三門,如專一門民事審判體系,通一門刑事審判技能,知一門行政審判知識,成為全科法官而非??品ü?。簡而言之,即基層法官的職業(yè)素質要求應當為法律通才而非法律專才?;鶎庸ぷ饕园讣婕胺秶鷱V、數(shù)量多為顯著特點。案件類型多樣繁瑣,執(zhí)行工作更是復雜多變。毋庸置疑,基層法官唯有形成系統(tǒng)的法律知識體系、方能應對基層法院的各種案件,才能切實滿足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師的定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