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承攬合同是合同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遺憾的是,我國承攬合同訴訟時效起算在理論探討和司法實踐上存在諸多不足。借鑒域外經(jīng)驗,訴訟時效的起算可以采取請求權可行使的立法體例;合同無效時,自當事人知道無效事由之日起算;承攬人從事承攬活動時受到傷害時,按照人身受到損害的情形來計算訴訟時效。
關鍵詞:承攬合同;訴訟時效;起算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jīng)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社會生活中有關加工、定作、雇傭等法律關系也日益復雜。發(fā)生糾紛時,如何精確的界定承攬合同訴訟時效起算點,對于維護雙方權益意義很大。本文從承攬合同訴訟時效概念開始,分析其訴訟時效起算不足,提出些許完善建議,以期為完善我國承攬合同訴訟時效制度盡綿薄之力。
一、承攬合同訴訟時效起算概述
我國《合同法》第251規(guī)定: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其中,完成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的一方當事人為承攬人,接受工作成果并給付報酬的一方為定作人。一般認為,訴訟時效旨在保持法律活動的安全及保持權利和平、避免爭議。而訴訟時效的起算,是指根據(jù)民事法律的規(guī)定,權利人可以通過訴訟來實現(xiàn)其請求權的有效期限的起算點,關系到訴訟時效期間是否屆滿,權利人是否享有勝訴權。
有關承攬合同的訴訟時效,法律沒有特別規(guī)定,一般認為適用普通訴訟時效。具體如下:(1)約定了履行期限的承攬合同,其履行、違約金和損害賠償請求權自期限屆滿時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起算。(2)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履行期限的,自債權人要求履行或債務人提出履行時開始起算。(3)承攬合同無效時訴訟時效的起算,我國法律沒有規(guī)定,學界有三種觀點。其一,從合同確認無效時起算;其二,自受領給付之時的次日起算;其三,以雙方當事人認為合同有效情況下的履行期間屆滿日作為起算點。(4)承攬人從事承攬活動受到傷害時,轉(zhuǎn)化為人身損害的訴訟時效的計算。
二、我國承攬合同訴訟時效起算不足
第一,我國采用“知道和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訴訟時效期間起算的立法過于抽象,在實踐過程當中很難把握,導致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的時間視為一種法律上的推定,交由法官自由裁量,極易發(fā)生裁判不公的現(xiàn)象。
第二,學界關于承攬合同無效時訴訟時效的起算,雖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仍存在不足。其一與民法原理相悖,民法所強調(diào)的無效行為是自始、確定、當然、完全不發(fā)生效力,并非自確認后無效。其二存在不合理,若當事人一直不知道合同無效事由的存在,則按照第二種觀點來算訴訟時效,會導致訴訟時效已過而當事人并不知道的情形存在。其三實質(zhì)是以無效民事行為約定的債務履行期限作為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點,其謬誤在于將無效民事行為等同于有效法律行為。
三、完善承攬合同訴訟時效起算建議
(一)域外關于訴訟時效起算的考察
對于普通訴訟時效計算,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國家都采用“請求權可以行使之時”作為起算點。如《日本民法典》第166條規(guī)定:消滅時效自權利得以行使時起進行。《意大利民法典》第2935條規(guī)定:消滅時效自權利可以主張之日起開始。
對于承攬合同被認定無效以后訴訟時效的計算,法國與德國立法較為典型?!斗▏穹ǖ洹返?262條規(guī)定:一切物權或債權的訴權,均經(jīng)30 年的時效而消滅,這一規(guī)定所確定的時效期限適用于對絕對無效行為的主張權利?!犊笨嗣穹ǖ洹返?927條規(guī)定:合同無效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援引無效原因之人知悉該原因之日起算;在暴力或脅迫的情形,自他們停止之日起計算。
(二)完善承攬合同訴訟時效起算建議
關于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筆者認為,我們應該立足我國現(xiàn)實,注重借鑒國外有益經(jīng)驗。對各種情況的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點予以細化,使其具有較強的操作性。一般情況下承攬合同的訴訟時效的起算問題,可以采取請求權可行使的立法例。采用“請求權可行使”作為訴訟時效起算的立法能夠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權利,同時,也能使訴訟時效制度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對于特殊情況,具體可以按照以下確定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點。
(1)法律應當加以明確沒有約定履行期限或履行期限不明的承攬合同的訴訟時效起算。當承攬人完成承攬任務時,承攬人就獲得了向定作人請求支付報酬的權利。若是承攬人在完成承攬任務后要求定作人在一定期限內(nèi)支付報酬,則訴訟時效從期限截止之次日起計算;若是承攬人沒有向定作人要求支付報酬,則訴訟時效從債權成立之日起計算。
(2)對于承攬合同無效時訴訟時效的起算,借鑒魁北克民法典的規(guī)定,訴訟時效自當事人知道合同無效事由之日起算。具體如下:基于承攬合同無效而產(chǎn)生的返還財產(chǎn)和損害賠償請求權,債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一般自權利人知曉或應當知曉無效原因之日起算,如果還存在請求權不可行使的其它障礙的,就要等障礙消除之日起開始起算。理由是只有權利人知曉或者應當知曉無效原因時,行為方才可能無效,此時權利人方可行使請求權,要求財產(chǎn)返還和損害賠償,訴訟時效期間由此起算。
(3)承攬人從事承攬活動時受到傷害訴訟時,可以轉(zhuǎn)化為人身受到損害時訴訟時效的計算。但要注意,如果由于身體原因無法請求賠償可以適用訴訟時效中止。當賠償額無法確定時,訴訟時效應當至賠償額可以確定時起算。
參考文獻:
[1]王利明等:《合同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崔建遠:《合同法(第2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3]鄒開亮、肖海:《民事時效制度要論》,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08版。
[4]張帆:《訴訟時效的起算》,《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5]雷鑫:《無效合同訴訟時效問題研究》,《時代法學》2009年第5期。
作者簡介:戈麗敏(1990-),女,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3級民商法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