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方式,朋輩心理咨詢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朋輩心理咨詢也面臨著多元文化的挑戰(zhàn)。本文從多元文化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朋輩心理咨詢的作用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多元文化;高校;朋輩心理咨詢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2013)-10--02
引言
心理學家Pedersen(1988)曾說過:“在某種程度上,所有的心理咨詢都是多元文化的下咨詢?!比缃?,由于越來越多少數民族學生進入到普通大學學習,以及經濟全球化下民族、國家、地區(qū)之間的文化交往日益頻繁,大學生的宗教信仰、價值觀、世界觀等呈現了多元發(fā)展的態(tài)勢。這給高校的朋輩心理咨詢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
1.朋輩咨詢的概念和發(fā)展
朋輩咨詢(peer counseling),又稱輔助性咨詢(paracounseling) 、半專業(yè)咨詢(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 、朋輩幫助(peer helping) 、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 等1。馬歇爾夫(Mamarchev)認為,朋輩咨詢是非專業(yè)心理工作者經過選拔、培訓和監(jiān)督向前來尋求幫助的年齡相當的受助者, 提供具有心理咨詢功能的人際幫助的過程。這里的“朋輩”具有“朋友”和“同輩”兩者的含義,是指那些與被咨詢者年齡相同或相當、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念、經驗、生活方式的人2。
朋輩咨詢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當時,學校尤其是高校的咨詢和輔導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而且在心理或學業(yè)上有問題的學生不愿向老師或咨詢員求助,首先向自己的同伴求助?;谶@樣的現實狀況和問題,相關人士提出對特定的學生加以訓練,使其協助輔導幫助校內的同學。這就是最初的朋輩咨詢。之后,朋輩咨詢得到了推廣和認可。目前,美國的朋輩咨詢所涉及的領域包括人格咨詢、情緒咨詢、自我探索咨詢、生涯咨詢、適應性(跨文化適應、學校適應)咨詢、性心理咨詢(避孕、性交、懷孕) 、學業(yè)咨詢、道德倫理咨詢、藥物濫用咨詢、酗酒咨詢、問題解決咨詢、人際關系咨詢、輟學咨詢、危機干預咨詢、經濟問題咨詢、時間管理咨詢、社會興趣咨詢等。咨詢群體也從最初的在校學生擴大到各種群體,如艾滋病患者和剛分娩的母親等。
朋輩咨詢在我國的發(fā)展也很迅速。當前心理健康工作在中國高校日益受到重視,也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但仍然存在供不應求的問題,專業(yè)咨詢人員相當匱乏。這樣的問題與20世紀60年代美國曾面臨的問題很相似,因此,中國高校也紛紛采用朋輩咨詢來彌補專業(yè)咨詢的不足。研究者也在實踐中逐漸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本土化朋輩咨詢模式。如,一些高校嘗試在班級中設立了心理委員這一職務,通過心理委員對班級的同學進行朋輩咨詢,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2.開展朋輩咨詢的意義
2.1 朋輩咨詢師對高校專業(yè)心理咨詢的重要補充
美國的一項需要評定報告指出:當高中生遇到問題時,首先是與同齡學生交談,其次才是與他們的親屬交談,再次是與學校的咨詢員交談,最后才是與教師交談3。我國高校學生的模式也類似。當大學生面對心理沖突時,除了自我調節(jié)之外,大學生首先會向自己的同伴尋求幫助,而不是專業(yè)的心理咨詢老師。而且,朋輩咨詢具有自發(fā)性、平等性、簡單有效性,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較少,能夠彌補高校專業(yè)心理咨詢“守株待兔”的不足。
2.2 朋輩心理咨詢能有效地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國內也有學者運用“朋輩心理咨詢有效性調查表” 對11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96%以上同學曾經作為當事人向他人傾訴心事,其中52.7%當事人認為咨詢“使自己情緒好轉”,38.2%當事人認為咨詢 “促使自己面對現實和積極行動”4。由此可見,朋輩咨詢能夠有效地調節(jié)求助者的情緒,幫助求助者改變自身的態(tài)度、認知以及行為習慣等,使求助者重新樹立信心面對現實問題。
2.3 朋輩咨詢能夠提高大學生幫助他人的能力
由于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能力以及意愿都日趨下降。高校推行朋輩心理咨詢,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詢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調節(jié)的水平以及人際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引導大學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學會與他人共處,促進學生的良好發(fā)展。
3、當前高校朋輩咨詢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朋輩咨詢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缺乏針對性。缺乏針對性首先體現在朋輩咨詢員的選擇上。目前,高校基本上都有一些少數民族學生以及具有特殊宗教信仰的學生,但是學校在選拔心理委員等朋輩咨詢員時,并沒有考慮到這一部分人群的需要,選拔與他們相似的學生作為朋輩咨詢員。其次,缺乏針對性還體現在對朋輩咨詢員的培訓缺乏針對性。目前,對心理委員的培訓所用的都是非常寬泛的教材,且沒有針對被咨詢群體所具有的特點而專門設置的內容。同時,朋輩咨詢員的培訓時間也很短,沒有相應的實踐操作訓練。而且,在朋輩咨詢員為同學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也沒有相應的督導對其進行指導,咨詢的效果可想而知。
4、改進朋輩咨詢工作的對策
4.1 選拔及篩選
在選拔朋輩咨詢員時,注意選拔的范圍要盡量大,要能夠覆蓋所有群體。Cross(1991)在他的書中提到,為了適應多元文化下學生朋輩心理咨詢的需要,在選拔咨詢員時,要考慮申請者所屬的群體,注意選拔者的個人信息,如種族、宗教背景、專業(yè)等,每個群體都能有自己的朋輩咨詢員,以滿足該群體的需要5。其次,在對申請者進行篩選時,除了必要的情景提問和現實操作的問答之外,還需在面試中加入關于多元文化的問題。如選擇涉及多元文化的情景題。那些具有包容性且能夠認識到多元文化對個體產生的作用的申請者是較為合適的候選人6。
4.2 朋輩咨詢員的培訓
培訓的內容不應該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首先,培訓的內容應該側重于常見的心理問題的癥狀、危機干預、建立關系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其次,就是具有針對性的一些內容,如面對大一新生,應著重適應性問題以及人際關系的建立和時間管理、學習方法等;針對大二、大三,可以將感情處理等作為培訓重點;由于大四學生面臨就業(yè)或升學,此時,生涯規(guī)劃或就業(yè)信息就成為了培訓的重點7。
在教授朋輩咨詢員基本的心理學原理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實踐操作。在培訓過程中,通過具體的事例來深化對理論的進一步理解,并演示咨詢技能。同時,配合情景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咨詢員在實踐中練習咨詢技能,提高實踐水平。
除此之外,還應該注意發(fā)展朋輩咨詢員適應多元文化的能力。Sue(1992)等人認為對朋輩咨詢員的培訓還應該著重發(fā)展咨詢員的換位思考能力,提高咨詢員對來訪者不同的價值觀、偏好和行為的意識和包容性,避免朋輩咨詢員在面對差異時做出負面的判斷8。
結語
作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部分,朋輩咨詢能夠發(fā)揮很大的作用,彌補一般心理咨詢的不足。為了適應變化的時代,使朋輩咨詢服務更多的學生,高校應該注重多元文化的影響,并改變朋輩咨詢的相關制度和方式,從而使朋輩咨詢能夠真正做到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黃小忠,龔陽春,方婷,李偉健.朋輩咨詢的發(fā)展與啟示[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12):1145-1147.
2、胡遠超,朱建征.朋輩咨詢在中國高校的本土化模式探析[J].社科縱橫,2008(8):153-155.
3、石芳華.探析美國學校中的朋輩心理咨詢[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07,2(1).
4、崔娟.加強宿舍文化建設,促進優(yōu)良學風形成[J].林區(qū)教育,2006,(8):88-89.
5、Cross, W. E., Jr. (1991). Shades of Black. Philadelphia, P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6、Ruth H. Frisz. Multicultural peer counseling: counseling the multicultural student. Journal of Adolescence,1999,22:515-526.
7、孫炳海,孫昕怡.朋輩心理咨詢模式述評[J].心理與就業(yè)指導,2003(9):65-68.
8、Sue, D. W., Arredondo, P. and McDavis, R. J. (1992).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competencies and standards: a call to the profess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70, 477-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