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將敘事性外語教學的教學思想與英語互動交際教學模式有機結合,指出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教師應參照師生互動模式、遵循師生互動原則并采用有效的師生互動方式和策略,加強師生互動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敘事性外語教學;課堂互動
作者簡介:
朱小紅(1977.10-),女,山東省萊蕪人,研究生、滄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
芮春紅(1968.4-),女,江蘇省丹陽人,研究生、滄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0-0-01
引言
目前從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以教師為中心”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依然屢見不鮮,教師是課堂的“絕對主角”,學生用英語交際進行語言輸出的機會相對較少,這樣的課堂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高職外語教學改革已引起各高職院校的重視并逐步加大了多媒體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很多老師在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英語教學,還實行了真正的師生互動。
本文從互動理論和互動模式出發(fā),結合敘事性外語教學法,探索多媒體環(huán)境下切實有效提高課堂師生互動的教學手段或教學途徑。多角度探討互動式英語課堂模式。
一、師生互動模式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主要是美國社會語言學家Hymes提出的以“交際能力”為基礎的交際教學法和以Widdowson為代表人物的互動式交際教學法,旨在將語言交際能力作為語言教學的主要目標。
而Penny Ur(1996)較為全面地列舉了具體的互動模式:教師“獨白”;全體學生作答;封閉式的教師提問;開放式的教師提問;學生引發(fā)問題,教師回答;全班討論;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二人活動;自我評估等。上述互動模式排列的先后順序顯示出“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到 “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的過渡。熟悉這些互動模式有助于教師把握其中有關師生互動的模式,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對話式的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盡可能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和開放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逐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二、敘事性外語教學
“敘事”在文學藝術中歷史悠久,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皵⑹隆焙唵蔚恼f就是講故事,是通過語言來完成對事實或虛構的事件的敘述,從而向對方進行信息的傳遞。教育敘事最早是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從其它學術領域“引進”教育界的,它是“敘事研究”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教育敘事是指敘事主體表達自己的教育故事,即:教育主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形成的對教育和教學的感受、經(jīng)驗、體驗和體會等。我國當前的教育敘事觀念主要是針對教師而言,教育敘事研究是教師從事教育研究的一種方法并已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基本路徑。而“敘事”的理念和方法同樣可以應用到具體的學科課堂教學過程中。敘事性外語教學就是教師以師生共同經(jīng)歷或共同感興趣的生活、事件、經(jīng)驗及話題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將故事融入具體的教學情境體驗之中,引發(fā)學生爭論,通過分析討論使學習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具體。其核心是讓師生有共同的話題,都有機會參與課堂互動,促進交流和理解,提高課堂師生互動的質量。
三、敘事性外語教學與互動理論結合
以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為基礎,運用文本、圖形、聲音、圖像、動畫等各種媒體手段,通過多媒體聲、像、圖于一體的形式,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使得課堂主動、具體、富于感染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敘事性教學方法和互動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1)課堂提問方式的多樣性與敘事教學的“敘事”方法結合
提問的內容可以是有關課文霄景知識的問題、自己對所讀或所聽的材料內容進行評價的問題、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采用“敘事”的方法,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講述盡可能多的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他們對將要學習課文內容的興趣,還可以給予他們相互交流的機會,可以增加語言輸出的內容,增強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2)口述活動的主要過程
教師在上新課前可布置任務給學生,然后上課后可以就如何分工協(xié)作,是否得到了老師或其他同學的幫助,如何評價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作用以及今后應當如何改進等。這樣的活動能夠增進學生之間的理解和友誼,促進學生間的團結協(xié)作,更重要的是能增加學生有意義的英語口語輸出,提高學生的英語口頭交際能力。
(3)概括英文電影、短劇的主要情節(jié)
教師可選擇一些學生喜歡的經(jīng)典英文電影、短劇、視頻等,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看之前可先給學生提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問題的內容包括概括電影、短劇等的主要情節(jié),評價電影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點,電影、短劇等是否反映了社會的現(xiàn)實問題,看完電影后的感受等。然后在課堂上采用最常用的課堂師生互動方式“啟發(fā)一反應一反饋”模(Sinclair Coulthard,1975): 即教師提問,個別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在學生回答完畢后給予反饋(評價,糾正和評估),就上面提到的問題進行陳述和討論。這些問題通過運用網(wǎng)絡的影視資源進一步拓展了師生都感興趣的互動話題。
(4)敘事教學法與多種互動方式結合,充分發(fā)揮課堂小組活動及人-機互動模式的作用
根據(jù)敘事教學法,教師應選取有趣、生動的話題,事件或學習任務,采用多種互動方式,特別是小組活動的方式,并營造出讓學生感覺舒適、不會挫傷自尊的良好的學習氛圍,圍繞共同關心的話題,激發(fā)學生用英語互動交流的動機。
四、結束語
英語互動交際教學模式與敘事性外語教學結合能有助于師生尋找共同經(jīng)歷或共同感興趣的事件或話題,能激發(fā)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興趣,多種互動方式的運用能有效促進學生真實有意義的口語輸出,是有效提高課堂師生互動的教學新途徑的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何剛. 話語、社交、文化——文化驅動的社會語用視角[J].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2011(03)
2、肖紹明,扈中平. 教育即言語行動——杜威語言意義理論及其教育意蘊[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0(01)
3、戴煒棟. 立足國情,科學規(guī)劃,推動我國外語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 外語界.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