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提出來了C語言的游戲教學方法,并給出了可操作性的過程,為C語言教學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C語言 教學 達成率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174-01
1 C語言在其他計算機課程中的作用
1.1 C語言對其他課程的影響
C語言課程是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可是這門基礎課學生反映還是比較難的。為什么選擇這樣一門課作為計算機基礎課呢,其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的相關計算機軟件或系統(tǒng)大多數(shù)是C語言編程,很多語言與C語言有共性,如,JAVA、匯編語言的分支、循環(huán)等功能語句也與其相似,數(shù)據(jù)結(jié)構(gòu)課程中主要應用C語言實現(xiàn)算法,Awk是Unix下一種用于處理文本的腳本語言,該語言也與C語言有很多相似之處,Tcsh的一些功能特性與C語言類似等。
1.2 C語言在專業(yè)課程中應用比率
從C語言與其他語言的相似關系我們覺得學習C語言有一般性,在計算機類的專業(yè)中,相關的計算機課程與C語言有關的也不少,其比例以某高職院校的幾個專業(yè)課程設置為例列表(見表1)。
2 C語言不同教學方法的達成率
C語言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隨著課程內(nèi)容的深入,由于枯燥的學習而產(chǎn)生厭學的問題,學生的學習達成率開始明顯下降不足30%,其主要原因是學生興趣沒有跟上,學習勁頭不足,雖然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鼓勵,但效果仍然不佳。當我們采用興趣的游戲教學方法后,開始就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對其實現(xiàn)的具體方法進行研究,開始研究怎么能達到自己想要實現(xiàn)的效果。教學中學生積極互動參與,達成率提高到60%以上。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也開發(fā)了邏輯思維,同時也促進了老師的業(yè)務提高。
3 C語言游戲教學的過程
3.1 開篇課程的引導
C語言開始就給學生一個興趣界面。編寫一段游戲小程序,讓學生看,然后說明其中幾個語句的作用,通過修改幾個不同的參數(shù),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結(jié)果,讓學生體驗一下這個樂趣。然后再展示一個較大游戲程序,說明都是用這類語句命令完成的,學生會很好奇的看下去,非常想能自己編寫一個能玩的程序,打破以前的從printf(\"Hello,world!\");開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如:
#include
int main()
{
printf(\"Hello,?world!\"); return 0;
}
換以下方式來替代。
struct move_point
{
int x, y;
int xv, yv;
};
gotoxy(man.x, man.y);
printf(\" \");
然后我們讓物體按其速度運動:
man.x += man.xv;
man.y += man.yv;
運動后還要判斷物體是否出界,如果出了界,就令物體反彈,即讓它下一刻的速度等于現(xiàn)在的速度的相反數(shù),最后打印出這個笑臉:
gotoxy(man.x, man.y);
printf(\"%c\b\",2);
通過上面的程序改變,一個很有趣的程序便出現(xiàn)了,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的圖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然后提出改進的方案,比如改變移動的方向。
3.2 給定任務實現(xiàn)自我完成
前面我們嘗試著改變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建立起興趣,學生會問,圖形是怎么移動的,按前面提出的問題怎么改變方向。如果提出這樣的問題,就是一大收獲,達到了第一個目的,接下來你就開始講起作用的語句了。
下面我們要繼續(xù)前面的游戲功能完善:
讓笑臉順著方向移動,如果接收的是ESC鍵就退出程序,其他按鍵則忽略處理。接受按鍵我們用以下兩條語句:
while (bioskey(1) == 0);
key = bioskey(0);
然后用switch語句來判斷按鍵以及執(zhí)行相關操作,如下:
switch (key)
{
case UP:
… break;
case DOWN:
… break;
case LEFT:
… break;;
case RIGHT:
… break;
default:
break;
}
當你把改變方向的原理講清楚后,讓學生去體會一下自己參與的結(jié)果,學生開始會笨手笨腳,一旦完成其成就感就會產(chǎn)生,會對接下來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
3.3 總結(jié)教學加深學習
當老師帶領學生寫成一個游戲后,要對程序進行解剖,加深理解語句的功能和參數(shù)作用,回歸到教學中,并指出,改變某些參數(shù)會產(chǎn)生的影響,這樣學生會去實踐這些參數(shù)的變化。通過互動的學習,從樂趣中學習知識,反過來又將知識用到學生感興趣的程序游戲中,起到了培養(yǎng)動手能力的作用。教學中可以打破原來的計劃,不怕語句的學習位置顛倒,因為語言的學習本身就是不限定語句的順序。傳統(tǒng)教學中也是有語句倒置的,用到就學,用多了就掌握了。
作者簡介:王鵬(1982—),男,吉林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計算機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