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在電子信息類實驗教學中如何突破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及如何構(gòu)建開放型實驗教學的新體系等方面進行的一些相關的探討與實踐。
關鍵詞:電子信息類 實驗教學 開放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124-02
Analysis of the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jors
Deng Hongfeng,Zhao Ke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China 330063)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how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s in term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jors,develop students’ initiative,enhanc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and how to build the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jors;Experimental Teaching;Open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jīng)濟的時代,以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為主要特征。教育部早在2001年8月28日制定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強調(diào)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第五條)。作為一所一般院校,實驗中心始終堅持本科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動搖,堅持教學改革的核心地位不動搖,堅持教學基本建設的優(yōu)先地位不動搖,努力構(gòu)建開放型實驗教學的新體系。
1 新體系的構(gòu)建及效果
深入開展電子信息類實驗教學改革以及完善現(xiàn)有的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高等學校開放型、創(chuàng)新型實驗教學的新體系這一工作迫在眉睫。實驗中心在建設開放型實驗體系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工作。
1.1 改善實驗教學的內(nèi)容、方法及管理
實驗教學改革是整個實驗教學當中極其重要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目前實驗中心的所有教師都在主持或參與著教改項目,有關于實驗創(chuàng)新實驗內(nèi)容的、有關于考核方式改革的、有關于實驗教學管理模式進行改進的等等。具體如下:
(1)近三年實驗中心教師主持和參與的教改課題如表1所示。
(2)精簡驗證性實驗,增加模塊式綜合與設計性實驗及研究性實驗,以《電子技術實踐2》具體實驗項目如表2所示。
(3)改革《電子技術實踐》的考核方式,對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實行免考免試;同時教學手段和方式上推行在學生當中選取“實驗教師小助手”。
實驗教學改革是一個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的事情,如何讓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相呼應,如何讓實驗教學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相適應,如何讓實驗教學與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相接軌,都需要我們相關人員進行長期的探索、實踐及總結(jié)。
1.2 優(yōu)化實驗資源,建設多功能、資源共享的大實驗平臺
實驗中心在建設之初堅持“打通共建”的指導思想,例如,“電子技術綜合實驗室(一)、電子技術綜合實驗室(二)”為《電路分析》《低頻電子線路》《數(shù)字邏輯電路》的通用實驗平臺。“微處理器基礎實驗室(一)、微處理器基礎實驗室(二)”為《單片機技術》《微機原理與應用》的通用實驗平臺。同時在實驗室的建設過程中,通過教師多年來對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深入研究,進行了大量的設備改造和自制工作。
近些年來我們共研制生產(chǎn)了240余套各種類型的鍵盤顯示接口板、80套單片機溫度采集與控制接口板及40套智能化語音錄放系統(tǒng)接口板,解決了原綜合實驗/仿真系統(tǒng)的不足和滿足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的需求,這批接口板已應用于08級、09級、10級學生的《單片機技術》《微機原理及應用》和《微機應用系統(tǒng)的設計》等課程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同時還大量應用于各類開放性實驗和電子設計大賽實踐過程中;同時還研制生產(chǎn)了240余套單片機最小系統(tǒng)板,這批電路板和模塊已全部應用于本科的專業(yè)課程設計、畢業(yè)實習、畢業(yè)設計、開放性實驗、三小制作、挑戰(zhàn)杯制作等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及各類科技制作與比賽,同時還應用于研究生的課題制作及橫、縱向科研課題的研究。自研制完成投入使用至今,由于設計合理,功能可擴展性強,便于操作及維護,使用效果反映較好,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實驗資源的整合、優(yōu)化,充分提高實驗設備的使用效率,這個已經(jīng)得到大家的共識。再次特別要提一點即使充分發(fā)揮團隊的力量進行實驗設備自制,這是“少花錢,辦好事”的一種途徑。
1.3 完善實驗室的開放機制
實驗中心開放型實驗教學的核心是構(gòu)建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為基礎的教學模式。
實驗中心從成立開始就一直在堅持實施實驗室的“三個開放”:
第一個開放是以實驗室為主體的開放。我們選擇開放的實驗室是“微處理器實驗室1、2”和“電子技術實踐室1、2”,自成立開始起就實行實驗室空閑時對學生開放,實驗中心的教師輪流值班指導。
第二個開放是以實驗項目為主體的開放。中心共有70余個項目在學校登記,學生通過開放性實驗項目的選取,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實驗室的實驗器材、儀器設備等進行實驗。
第三個開放是自主實驗室的開放。通過在學生干部、學生黨員中挑選出學生管理員,形成以學生管理員為主,責任教師負責監(jiān)督的新的實驗教學的開放型管理模式,實驗中心已制定了《開放性實驗室管理條例》。目前學院的自主實驗室有四個,在這些自主實驗室中又分為兩個階段,其中兩個實驗室為初級階段,主要針對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完成焊接的練習、簡單印制板的制作、小型簡單的數(shù)模電系統(tǒng)設計制作,及其單片機的初級應用;另兩個實驗室為高級階段,該實驗室也稱為“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實驗室”,主要針對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完成多種軟件仿真實驗、復雜的雙層印制板的加工制作、中小型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制作。通過老師的專業(yè)引導和學生電子協(xié)會的“傳幫帶”,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進入自主實驗室進行實驗,同時自主實驗室也是學生“三小”項目、“挑戰(zhàn)杯”等競賽的設計和制作場所。
為完善整個開放型創(chuàng)新型實驗教學新體系,實驗中心會配合學院對綜合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開設專門的講座以及專項培訓,然后在其中挑選部分優(yōu)秀的學生參加專業(yè)競賽。
以下為近三年電子信息類學生在省部級專業(yè)競賽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2010年第五屆全國“飛思卡爾智能小車”比賽獲華南賽區(qū)二等獎1項和三等獎5項。
2010年全國電子專業(yè)人才設計與技能大賽全國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
2010年江西省電子專業(yè)人才設計與技能大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2項。
2011年全國電子設計大賽江西賽區(qū)一等獎一項。
2011年江西省高校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二等獎兩項。
2011江西省電子電腦大賽(電子設計自選賽)三等獎一項。
2011年第六屆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獲華南賽區(qū)光電組、電磁組三等獎四項。
2011年江西省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與職業(yè)技能競賽智能汽車競賽(本科組)三等獎一項。
2012年第七屆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獲華東賽區(qū)二等獎四項,一等獎兩項及總決賽二等獎一項。
實驗室的開放切忌流于形式,老師如何能夠做到將學生引導進實驗室,真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可以自主的進行實驗,這才是真正的“開放型實驗室”。在這點上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當然需要全體教師也包括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
2 結(jié)語
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改革和總結(jié),電子信息類實驗教學和學生的課外科技活動形成了如圖1所示的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普及層。主要圍繞學生的基本技能展開。
第二層次:提高層。主要針對在開外科技活動當中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
第三層次:科研創(chuàng)新層。主要針對基礎理論扎實,動手能力強,有一定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1]王金庭,劉偉.電子信息類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設計[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6):191-192.
[2]張峰,陳洪亮,田社平.構(gòu)建多層次立體化電工電子實驗教學新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92-94.
[3]岑崗,余建偉.構(gòu)建學生自主管理的開放型項目教學新環(huán)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158-160.
[4]王秋華,章堅武,駱毅.我校電子信息類專業(yè)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6(17):192-193.
作者簡介:鄧洪峰(1972,12—),男,漢族,副教授,江西南昌人,主要研究方向:工業(yè)過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