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能夠促進和阻礙英語學習者閱讀的各個因素,結果顯示學習者的較好的語言基礎、結構分析能力、文化背景知識以及漢語的遷移效果等會促進英語閱讀,而有局限性的教師語言水平和教學工具等會阻礙英語閱讀。
關鍵詞:英語閱讀 結構分析能力 教學工具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066-01
英語閱讀作為語言輸入(input)的重要途徑,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英語學習者知識掌握的程度。英語學習者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經(jīng)過自身語言體系的綜合處理,內化為自身語言知識和技能。為了幫助英語學習者進行更加高效的英語閱讀,獲取所需信息,本文從促進和阻礙閱讀的因素入手進行了分析。
1 英語閱讀的目標及促進因素
1.1 閱讀理解的目標
美國語言學家Brown將動機分為工具型和融合型,可以通過鞏固基礎和加強背景知識達成。相應,閱讀理解的目標是對文字所傳達的信息進行“解碼”,英語閱讀的目標可以分為以下三方面:擴展英語詞匯,提高對英語文字的認讀能力以及幫助學習者獲取有關英語社會和文化的信息(李曉利,2004)。
1.2 促進英語閱讀的因素
與該目標相對應,各種閱讀理論逐步發(fā)展,其中,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較多的融入課堂教學實踐。圖式理論模式指出了提高閱讀能力所具備的三個條件:(1)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這是調用圖式理解文章的基礎;(2)系統(tǒng)的文章結構分析能力,這將有利于理解文章和記憶文章內容,使知識融會貫通;(3)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及對其積極調用的能力,以保證正確理解文章的含義,提高閱讀效率(孫琳,2003)。以上三個條件分別從基礎知識,認讀能力以及文化背景知識三個方面指導英語閱讀教學。
1.2.1 語言基礎知識
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充足的英語詞匯量可以幫助學習者在閱讀過程當中理解句子和篇章意思。在對生詞的處理上,較高的猜詞能力也會促進對文章的片段理解。在該基礎層面,教師講解詞匯和教授詞匯學基本知識,是學習者鞏固語言基本功的兩種渠道;而對詞匯的深層理解,可以促進學習者對句子及篇章的整體把握。
1.2.2 結構分析能力
對篇章的分析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者對句子和段落銜接手法的理解。通過閱讀理解的兩種主要方式,精讀和泛讀,學習者能夠得到不同類型的信息。精讀通過逐字逐句的分析,使學習者學習到文章內詞句的用法,篇章內部的段落的承接技巧和通篇思想感情的表達。泛讀中所包括的略讀(skimming)和掃讀(scanning)等閱讀技巧,可以幫助學習者快速定位所需信息,理解對自己有價值的關鍵點。此外,預測技巧(predictive skills),即通過閱讀和理解預測下一個部分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推測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以明確文章的立場和大義;根據(jù)上下文推斷意義(deducing meaning from context);辨認(識別)語法功能,語篇結構及提示詞(recognizing function and discourse patterns and markers),即通過識別時態(tài)、指示代詞等進行篇章分析與理解(Harmer,1983)。以上技巧均能夠促進學習者在特定的時間內與篇章進行互動,實現(xiàn)有效閱讀,得到所需信息。
除精讀和泛讀中不同的閱讀技巧提升閱讀效果以外,學習者所掌握的閱讀策略也會促進英語閱讀。定位關鍵詞或較長的詞,可以快速確定相關信息的位置,通過語境(context)推斷與該詞相關的語義;分析段落首句或末句,通過行文方式,分析表達段落主旨意義的首句或末句,快速確定各個段落的大義;定位易辨認的阿拉伯數(shù)字,人名或地名等專有名詞,尋找相關信息;定位篇章當中具有承上啟下或轉折等意義的詞語或句子,根據(jù)前后對比分析,進一步確認具體含義。
1.2.3 文化背景知識
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可以促進英語閱讀。根據(jù)Krashen(1982),學習者可以吸收的輸入應當是可理解輸入(comprehensive input)?;谠摾碚?,足夠的文化背景知識將幫助學習者理解閱讀材料的跨文化內容和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立場和感情基調。在1.2.2中提到,尋找標志性的銜接性詞語或句子,可以幫助學習者進行閱讀理解。進一步講,對缺乏明顯銜接紐帶的語段或語篇可以根據(jù)自身內化的背景知識等建立深層次語義連貫(方菊華,2010)。對于L1為漢語的英語學習者來說,理解英語國家區(qū)別于漢語的語言習慣,如英式幽默等,有助于學習者理解作者的感情色彩。
1.2.4 其他因素
讀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通過實證定性研究中探討多語閱讀中母語思維的影響,得到以下結論:漢語在認知等方面的功能幫助閱讀水平的提高(吳詩玉,2006)。以上方法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提升閱讀的效率。
1.3 阻礙英語閱讀的因素
在英語閱讀的過程當中,除了上述英語學習者的內在知識體系會促進英語閱讀外,一些外在因素會阻礙英語閱讀,如教師的語言水平和教授過程所采用的教學工具等。
1.3.1 教師的語言水平
教師作為閱讀文本和學習者之間的媒介,在信息傳遞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許余龍(1999)在調查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因素時,提到教師的母語語種,受教育程度和職業(yè)培訓進修情況,教學經(jīng)驗以及本人的英語閱讀內容和習慣等。后三者一定程度上決定教師的課堂講授閱讀的水平,教師所接受的英語教育、講授過程當中積累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英語常年閱讀的情況對教師理解和講解閱讀材料有著重要的影響。L1為漢語的教師在以上方面會受到限制,這將間接影響對學生的指導,從而阻礙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提高。
1.3.2 教學工具
英語的教學條件對學生閱讀理解過程會產(chǎn)生影響。其中,多樣的教具會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刺激學生對語篇產(chǎn)生求知欲。英語課外讀物、圖片、電腦視頻短片及實物模型等等,都會幫助學生理解語篇內的意象的理解。但在實際課堂上,由于時間和資金各方面的限制,學生接觸不到種類繁多的教具,對意象的理解相對抽象,從而阻礙其閱讀過程。
2 結語
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上討論仍存在缺陷,如文章體裁(genre)對閱讀的影響等。因此,教師和學習者應從多方面入手,提高閱讀水平,吸收有效的知識輸入。
參考文獻
[1] Ha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J].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2] Krashen,S.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Newbury House,1982.
[3] 方菊華.英語閱讀教學研究:回顧及展望[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103-106.
[4] 李曉利.英語閱讀教學的功能性和時效性[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6):37-42.
[5] 吳詩玉,王同順.結構框架下的外語閱讀技能遷移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2):44-5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