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言符號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語言的模糊性也隨之產(chǎn)生。語言的模糊性是模糊修辭產(chǎn)生的基礎(chǔ)。實用性模糊修辭,指在交際中有意采用含混籠統(tǒng)的說法取得準確生動的交際效果。在日常交際的某些特定語境中,模糊詞語的表達效果比精確詞語的表達效果還好,所以模糊修辭是人們常常用到的表達手段。本來擬從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角度出發(fā),探討語言中的模糊修辭現(xiàn)象。
關(guān)鍵詞: 模糊修辭;合作原則;禮貌原則
[中圖分類號]: H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2--01
一、引言
語言是符號系統(tǒng)。符號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要用有限的語言符號表達無限的事物,這樣的矛盾使得語言的模糊性特征應(yīng)運而生。此外,由于語言反映了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而客觀世界很多客體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線,客體之間存在模糊邊緣,因而反映這些客體的詞語含義外延也必然是模糊的。語言具有模糊性是模糊修辭產(chǎn)生的基礎(chǔ)。模糊修辭是“根據(jù)題旨情景,采取某些技巧和方法,調(diào)動語言積極因素,用提高言語的模糊度來提高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張潛,1998:53)。在日常交際中,模糊修辭是人們常常用到的表達手段。在特定的語境中,模糊詞語的表達效果比精確詞語的表達效果還好,或者說可以起到精確詞語起不到的作用。本文擬從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角度模糊修辭現(xiàn)象。
二、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
說話人如果不是故意愚弄人的話,總是希望受話人能完整地接收到自己所發(fā)出的信息并給予積極的反饋。而要保證交際的成功,說話人和受話人必須進行合作,遵守一些約定俗成的準則。格萊斯認為在交際中遵循的合作原則包括四個范疇,每個范疇又包含一條準則和一條次準則(Grice,1975)。
A.量的準則(Quantity Maxim):盡量提供對方所需的信息,但不超過所需。
B.質(zhì)的準則(Quality Maxim):努力使話語真實。
C.關(guān)系的準則(Relevant Maxim):要有關(guān)聯(lián)。
D.方式的準則(Manner Maxim):努力使話語清楚,避免含混不清和歧義。
格萊斯還對運用合作原則分析了會話含義。他的學(xué)說逐步受到語言學(xué)界的重視,并成為語用學(xué)重要理論。人們很快發(fā)現(xiàn),日常交際中也有合作原則解釋不了的現(xiàn)象。作為對Grice(1975)合作原則的修訂和補充,Leech提出了禮貌原則并將其分為六類,分別是得體準則(Tact Maxim)、慷慨準則(Genorosity Maxim)、贊譽準則(Approbation Maxim)、謙遜準則(Modesty Maxim)、一致準則(Agreement Maxim)和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每條準則下面又有兩條次準則。面子是禮貌理論的一個核心概念,指個人公開的自身形象。在Brown Levinson 看來,禮貌就是保全面子。
三、模糊修辭的分類及語用分析
模糊修辭分常規(guī)修辭和藝術(shù)修辭兩類。我們主要討論常規(guī)模糊修辭。常規(guī)模糊修辭就是實用性模糊修辭,指在交際中有意采用含混籠統(tǒng)的說法取得準確生動的交際效果。
1、清晰語言傳達模糊意義
清晰的語言語義是清楚的,但在交際中有時說話人并非要表達語言固有的語義,而是另有所指,言外有義。如李白的詩句“白發(fā)三千丈”夸張地表達了深切的愁緒;還有諸如七上八下、五顏六色等詞語都是用精確的數(shù)字表達了模糊的意義。
五十年代,在一次周總理舉辦的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西方記者問道:“請問。你們現(xiàn)在銀行的庫存有多少?”周總理不假思索地答道:“十八塊八角八分?!北娊試@服。那位記者不是不知道國家銀行庫存是國家機密,就算不是國家機密,中國剛解放不久百廢待舉,國庫本就不甚雄厚,其意不過是使周總理出丑。沒想到周總理能馬上想到用人民幣面值之和這個精確數(shù)據(jù)模糊銀行庫存,既保住了國家機密,又巧妙地回答了記者提問,雖然違反了量的準則,但卻體現(xiàn)了禮貌原則中的得體的準則,展現(xiàn)了周總理的機敏和超凡的語言才能。
2、模糊詞語構(gòu)成的模糊修辭
模糊詞語指詞義的外延沒有明確界定的詞語。自然語言中有大量的模糊詞語,如表示色彩、年齡、空間、時間等的詞匯。在英語中如red, thirty something, over there, morning 等詞都是模糊詞匯。模糊詞匯在特定的語境中可以提供恰當?shù)男畔?。比如要登一則尋人啟事,在描繪此人特征時若精確地寫出:身高170cm, 體重63kg,腰圍25, 腳碼39.,人們看了一點概念也沒有,在腦海中難以很快勾勒出這個人的圖示來;還不如用模糊修辭來進行描述:中等身材,五十來歲,微胖,腿短,腳穿一雙棕色大頭鞋。按照合作原則,尋人啟事運用模糊修辭提供相關(guān)的恰當?shù)男畔?。再看下面這則對話:
A: You’re in high spirits! What’s the good news?
B: I just received from my boyfriend the roses as my thirty’s birthday gift.
A: Really? It’s incredible. I thought you’re just at your early twenties.
B: Were I?Thank you.
B用early twenties 與A提供的信息thirty’s birthday相對比,慷慨地稱贊對方年輕,符合禮貌原則,直說得A心花怒放,收到了極好的表達效果。
再如小李向領(lǐng)導(dǎo)打聽自己和小張競爭副主任的結(jié)果,領(lǐng)導(dǎo)說:“你和小張都很優(yōu)秀,不過你比小張晚來一年,你的情況我們還得研究研究?!薄把芯俊睉?yīng)經(jīng)成了官場慣用的模糊語,是領(lǐng)導(dǎo)為了保全小李的面子而采取的修辭策略。
3、用模糊限制語構(gòu)建模糊修辭
何自然把模糊限制語分為兩類,一類是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如kind od, almost, more or less,about, something between A and B; 一類是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如I think, I’m afraid, as is well known。前者是根據(jù)實際情況對話語進行某些修正或者給出一個變動范圍,這樣做時為了避免說話武斷,使話語更具客觀性。后者是在原話上增加一個說明,指出這是說話人或者第三者的意思,從而使原話的語氣趨于緩和。這樣的修辭在廣泛用在解釋病情、法律法規(guī)、外交會客等場合。說話人故意違反合作原則中量的準則,不提供確切的信息,原因有二——其一客觀世界本來并非一成不變的,它有很多種可能性,其二給說話人留余地,給聽話人留下思考的空間。所以醫(yī)生可能會對一個重癥病人家屬說:病人可能還有三到六個月的生命,但他如果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再多活個兩年三年也不是沒有可能。法律條文常有這樣的規(guī)定:違反某某條例的,視情節(jié)輕重處以2000到5000元罰款。
綜上所述,在交際中說話人因為認知的不足,出于禮貌或者為自己留下余地,在運用模糊修辭時可能會違反合作原則中量的準則,但卻保全了對方的面子,同時也達到了較好的交際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潛. 修辭語法論稿[M].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2]何自然. 語用學(xué)概論[M]. 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3]Leech, G. Principle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1983.
[4]陳意德. 論模糊修辭及其語用功能[J]. 天津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 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