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冰心是一位極具色彩感的藝術家,她意識到色彩在傳情達意方面的媒介作用,因此她在寫作時經常會突破語法或邏輯的規(guī)范,讓色彩詞參與到借代、通感、雙關等修辭格的建構中,用色彩來裝點她畫筆下的藝術世界。
關鍵詞:冰心;色彩詞
[中圖分類號]:H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2--01
一、借代
客觀世界,目之所視,處處皆色彩,因此在生活中“色彩”往往被用來代指事物或現象。
①這時節(jié),萬有都籠蓋在寂寞里,可曾想到北京城里的新聞報紙上,花花綠綠的都載的是什么事?
——《山中雜感》
②已是兩年多了,而每次到各書店書攤上去,仍能看見紅紅綠綠的冰心女士種種的集子,由種種書店印行的,我覺得很奇怪。
——《我的文學生活》
例①,“花花綠綠”或指新聞報紙上字體的色彩,或指新聞報紙紙張的色彩,或形容當時北京城新聞報紙種類繁多,抑或三種借代兼而有之,其實不用分清丁卯,反之,我們則應該揣摩作者獨特的筆觸、精妙的用詞。例②中,“紅紅綠綠”并不是特指當時冰心女士集子封面的色彩,而是代指書攤上冰心女士集子種類繁多,也許有些集子封面的色彩還是“灰灰白白”、“黑黑藍藍”等,這反映了當時出版界缺乏管理,混亂無序,致使許多書店可以肆意印行冰心女士的集子,以致錯誤百出。
色彩詞的借代用法拓展了色彩詞的表現空間,使色彩詞在一定的語境中由“幕后”走向“臺前”,亦即以借體的身份代表本體,從而在原本屬于本體的語用領域中發(fā)揮出借體特有的語用功能。
二、借喻
色彩詞的借喻,即借用描述喻體事物客觀色彩的色彩詞來修飾本體。
①他們都是當時文壇上朵朵怒放的奇花,花褪殘紅后,結了碩大深紅的果子,果熟蒂落,他們一個個地把自己貢獻出來,他們的果核又埋在祖國的大地上,重新萌芽,開花,結果,代代不絕!
——《悼念茅公》
②我也是這樣,恨不得把我知道的一切,都交給他們,好把“青黃”接了上去??墒沁@二十年來我自己也落后了,外國寄來的新書,有許多名詞我都看不懂,更不用說外國的作家和流派了。
——《空巢》
例①中用“花褪殘紅”借喻像郭老、老舍、鄭振鐸等一樣的老一輩文學工作者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離開文壇,這樣的借喻貼切自然,飽含了作者對他們的贊美和懷念之情。例②,“青黃”是從“青黃不接”所截取,“青”指未成熟的莊稼,“黃”指已成熟的莊稼,“青黃不接”指莊稼還沒有成熟,陳糧已經吃完。比喻人力、財力等因一時接續(xù)不上而暫時缺乏,現在則特指人才方面后繼無人,所以“青黃”在這里代指人才。好把“青黃”接了上去表現了老陳和老梁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思。
借喻的作用是使本體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色彩的借喻則更勝一籌,色彩的五光十色,不僅使大千世界變得絢麗繽紛,而且使文學作品充滿情感,字里行間也似乎煥發(fā)著勃勃生機。
三、比擬
比擬辭格中的色彩詞只是抽象概念,如果要參與到比擬辭格中來,一般都會和色彩的載體產生借代關系。如:
①我舉目四望,寬曠的庭園綠化地帶,一行行、一層層的黃楊綠柳,青翠迎人。
——《我站在毛主席紀念堂前》
②楊柳的新綠,搖曳著初春的晚風,熟客似的,我走入大閱讀室,在那里寫著日記。
——《寄小讀者·通訊二十九》
例①,“青翠”代指一行行、一排排的黃楊綠柳,它們就似一只只威武之師,守衛(wèi)著毛主席紀念堂;同時,“青翠”又被擬人化,因為“青翠”正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高興地“迎接”前來瞻仰的客人。例②,初春萬物復蘇,以“新綠”代指楊柳新生的嫩芽,同時又賦予“新綠”一個嬌人的動作“搖曳”,青青楊柳風,這樣美的景致,足以讓行人駐足癡望,陶醉其間。
比擬使無性格的楊樹、柳樹具有了人的動作和情感,使它們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創(chuàng)設了優(yōu)美的作品意境,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四、通感
色彩是通過視覺所感知的,色彩詞的通感,就是視覺與聽覺、味覺、觸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如:
漫天匝地的斜陽,釀出西邊天際一兩抹的絳紅深紫。這色彩須臾萬變,而銀灰,而魚肚白,倏然間又轉換成燦然的黃金。萬山沉寂,因著這奇麗的天末的變幻,似乎太空有聲!如波涌、鳥鳴、風嘯,我似乎聽到了那夕陽下落的聲音。
——《通訊二十九》
天際色彩瞬息萬變,“絳紅深紫、銀灰 、魚肚白” 、“黃金”四色在頃刻間順次閃現,似天空在訴說,而這訴說聲似“波涌” 、似“鳥鳴” 、似“風嘯” 。形象逼真地展現了天際須臾萬變的色彩和夕陽西沉時的天空。這樣描寫的妙處在于用極簡練的語言描繪出天空景色的急劇變化,再現了夕陽下時奇妙的太空景象。如果沒有通感描寫,就難以使聲音色彩相得益彰,更不會使整幅畫面中的眾多意象統(tǒng)一起來,從而使描寫缺乏表現力。
色彩詞的通感在冰心作品中不多,但這一例已足以讓讀者驚嘆不已。借用通感,可以突破語言、語法的局限和限制,從而增加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實現積極修辭的審美追求。
五、雙關
色彩詞的雙關,即色彩詞本身既暗指所承載體的色彩,又暗指某種事實現象或某種情感等。如:
我呢,是道旁的小草……在人們腳下,青青的點綴遍了全世界!
——《分》
“青青”既是小草之色,又與“輕輕”同音,融諧音雙關與語義雙關為一體,意思是“道旁的小草用它的‘青青’之色‘輕輕’地點綴了全世界”。小朋友自喻為“道旁的小草”,表現了他的勇敢堅強。
六、反復
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特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這種辭格叫反復。如:
天安門,閃閃發(fā)光的琉璃黃瓦,鮮紅的高墻,鮮紅的紗燈,鮮紅的飄飄的旗幟。幸福的玉石欄桿,承托著偉大的領袖撫按著的雙手……
——《仰望天安門》
“鮮紅”是一種亮麗的紅色,比紅色的明度要高,用“鮮紅”來描寫天安門周圍的環(huán)境,而且“鮮紅”一詞反復出現,分別用來修飾“高墻”、“紗燈”、“旗幟”,在這一系列“鮮紅”的映襯下,天安門周圍就像一片鮮紅的海洋,處處喜慶、處處熱鬧,令人熱情高漲、興奮不已。
色彩如此之美,但不能隨意裝飾和任意點染,需要創(chuàng)作主體用心觀察生活、仔細體味生活,只有這樣才能表達最真摯的感情,才能再現生活最真實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