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對外事務的增多,以及教育的迅速發(fā)展,國家本著與時俱進的原則,不斷地根據現實英語課程的發(fā)展,制定,修改英語課程標準。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有利于正確地理解語言和得體地使用語言;有效的學習策略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有利于促進主動學習和持續(xù)發(fā)展。通過五個方面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
關鍵詞: 英語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2-0-01
總覽新課程標準,我們不難發(fā)現新課標的制定是高要求,全面化,系統(tǒng)化,
然而,現實卻與課程標準的要求相去甚遠。在課程的性質上,中小學一貫重基礎而輕能力;在教學的方法上,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PPP(present, practice and product)仍占主導; 在課程評價方法上,學??偸且钥荚嚍橹鳎纬山K結評價。
其中,考試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的唯一手段一直以來頗有爭議。中國一考定終身的制度也一直困擾著學生,家長以及教育工作者。
雖然考試很多的爭議,但是無論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需要通過某種方式得以檢測,就目前而言,最簡單實際,并真實反映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就是考試。針對這一突出的問題,課程標準中也給予了一些建議,我們從中也可以得到一些啟示。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目前對考試在教學中的現實地位,其次了解現實與課程標準中要求的差距,最后,我們要思量一下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可實施的策略。
考試在中國可謂根深蒂固,然而考試的弊端也不斷呈現,由考試引起的家庭社會教育成本逐年增加,學生的培養(yǎng)重高分,輕能力,貧困學生教育不公平等問題在家長,師生以及教育主管之中不斷引起爭論。為了解決由考試引起的教育問題,對教學的評價方式以及人才的甄別方式也在不斷的改進。同時, 隨著大學招生政策的多樣化,特長生,保送生,校長實名推薦生錄取名額的增加,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對一考定終身的評價體系有所改善。然而這仍舊不能動搖考試在當今教育中作為評價教學效果的主要手段。然而這種以考試為手段的評價方式不僅影響著教學目標的設定,而且損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回到課程標準中,不難發(fā)現,課程標準中對教育的評價方式也作了多樣化的要求。新課標指出設計和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各階段教學的特點與評價目的,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及認知水平,選用合理、多樣的評價方式:如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等,實現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然而現實教學中的評價卻是單一的考試為主體,重知識的識記與積累而輕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梢?,課標的理想是深遠的,而現實的差距是極大的。對課程標準貫徹的不系統(tǒng),導致我們教育的畸形發(fā)展,教學的評價以考試為主——教學的內容圍繞考試的內容——考試的內容局限教學的內容,如此惡性循環(huán)長期制約教學的發(fā)展。
究其原因,我們可以從對教育的本質的理解,教育目的的設定及新評價方式的實際可操作性三方面來分析,并根據這些根源找到可行的方法來改變評價現狀。
中國每年有大批申請出國深造的學生,他們GRE,托福及雅思成績都名列前茅,但是真正出國以后卻說也不能說,寫也不能寫,這讓很多外國老師都無法理解??梢姼叻值湍艿膶W生還是很多。
此外,來自《時代商報》的一篇題目為“20%學生跑不完1500米,中小學生體質下降速度驚人”的文章中指出,如今學生身體素質一年不如一年,不僅體質下降速度驚人,而且體質差的驚人。文章最后擔憂的指出,這種狀況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的話,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從校門走出的將是一群手捧高學歷的“身體廢人”!
還有復旦大學室友投毒,音樂學院藥家鑫殺人等等事例都不得不讓我們反思如今分數代替一切的人才培養(yǎng)方式是否有違我們教育的初衷與本質。
很明顯,我們的教育應該是為健全的人的發(fā)展做準備,而不是為最后取得的高成績。
可見,要改變考試成績成為衡量教育唯一手段的現狀,要從改變人們對教育的本質看法做起,讓家長,教師真正意識到對孩子的教育是為了什么,教育的本質又是什么!
教育目的在杜威看來不過是家長和老師的目的,考試正是這一目的的具體體現。也因為這一目的的具體化,使學生,甚至家長和老師都看不到教育的其他作用,甚至忽視了教育對學生更加深遠的影響??荚嚤蛔鳛槿松奶澹畹霓D折……由此,考試已經遠遠超過了自身的評價作用,將其與學生日后的人生聯系一起對當下的家長和學生而言是毫不夸張的。
由此,為了解決考試成為教育的唯一評價方式,我們可以逆向思維,不要集中所有的精力于如何改善評價的方式,而是豐富教育的目的,提高其他教育目的在教育中的地位,加大其他教育目的對學生的影響,使學生,家長及教師不僅意識到這些目的的深遠影響,而且提高這些目的對學生當下生活的影響,從而改變學生一味最求考試成績的提高。學生可以增加一些實踐活動,去宣傳環(huán)保,幫助弱勢群體。當學生在真真正正經歷了這些活動,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了社會,幫助了他人。責任,善良等正面積極的品質會在潛移默化中扎根于學生的內心。但是,如果這一切不進行具體的要求,最終將難逃避被考試取代,因此,在制定出新的教育目的的同時需要教育部門的硬性規(guī)定,將這些內容也作為升學,就業(yè)等參考的必要條件??荚囌怯捎趪业挠残砸?guī)定及推崇成為教學的重要衡量標準,既然如此,國家也一定可以將這些對學生能力,身體素質,道德等更加重要的考核標準也提上重要地位。
此外,實施多樣化評價方式也是重要的方面之一。之所以考試在現有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想出新的評價方式。稍稍查看一下教育方面的書籍,我們不難發(fā)現,教育家們都提倡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而考試也只是終結性評價的方式之一。說到其他非測試性的評價,我們已有的方式就有課堂觀察,建立學生檔案,問卷及訪談等等。所以,解決以考試為主,重終結評價的現狀不一定需要去花時間在思考出新的評價方式上,而是應找到正確簡潔的方式去實施其他評價方式。
新課標為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供了全面的要求和切實的實施途徑,完善評價方式并將德育等方面的重要內容納入評價系統(tǒng),不僅能進一步達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還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