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品格決定人的命運?;顫妶砸愕钠犯袷呛⒆映晒Φ闹ζ?。近年因運動軍訓頻發(fā)的學生猝死、時而發(fā)生的校園弒殺等惡性暴力事件,發(fā)生在本應天真爛漫的青少年身上。這些悲劇折射出的是學生個體教育的“先天”不足。屢現媒體的“星二代、官二代”違法犯罪案件已經說明:他們雖贏在起跑線上,卻輸在了終點線上。那么,如何才能“讓孩子贏在終點線上”呢?在孩子早期教育中,應高度注重健康品格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品格 助力器 如何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221-01
1 為什么關注兒童品格培育
品格決定人的命運。活潑堅毅、陽光向上的品格能使人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使其智力得到充分開發(fā),為其一生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是孩子成功的助力器。
可是,近年因長跑或軍訓頻繁發(fā)生的學生猝死,中小學及高校校園時而發(fā)生的弒殺、投毒等惡性暴力事件,以及日漸凸現的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精神頹廢等負面消極生態(tài),卻屢屢發(fā)生在天真爛漫、朝氣蓬勃的青少年身上,不禁讓人嘆惋。這些悲劇現象折射出的是學生個體教育的“先天”不足。恐怕正是“應試教育”忽視學生品格培育的結果。
有媒體報道:武漢有7個家庭不滿現行教育體制,父母放棄城市優(yōu)質教育,逃離升學和考試壓力,在鄉(xiāng)下找了一所廢棄的小學,自己教孩子誦經讀典、練習書法、參加勞動。另避了一條能夠保護孩子們天性的教育之路。
根據風靡國外的“華德福教育”理念,關注孩子內在需求,讓其跟家長一起讀書勞動,充分親近自然;同時關注心、腦、手的教育,兼顧孩子智商、情商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此舉雖屬個例,卻折射出現行教育體制客觀存在的“應試教育”重知識灌輸、輕人格培養(yǎng)的弊端。
2 當前在兒童品格培育中存在哪些誤區(qū)
進入新世紀,人們價值觀的物質化、功利化不斷加深。這些變化在家庭及一些教育機構對兒童教育的理念方式上表現尤為突出。
2.1 主體錯位,包辦代替
必要的關愛是人健康成長的條件之一??涩F在父母除給孩子上學供學費,還要接送上下學、拎書包;更有甚者,幫孩子寫作業(yè)、代替參加學校的勞動。有媒體報道:南京有一對“80后”小夫妻,婚后男方洗澡時還讓母親幫助搓澡,沒任何避諱。男方對母親的過度依賴成了兩人最終離婚的導火索。像這樣一切包辦代替,只能為孩子埋下人生的苦果。
2.2 溺愛放縱,是非不分
記得在20世紀60、70年代我們這代人上學時,父母除了給學費外、再很少關心你的吃穿出行,倒時不時進行一些樸素的“法律教育”。我們在課間捉迷藏、玩游戲、有時還頑皮的爬高上低,鮮見有學生發(fā)生生命安全事故。反觀當下,家長對孩子總是放縱姑息。一些父母當孩子的搖錢樹。只要他們想買想要的東西時搖一搖,錢就會“掉”下來,使孩子認為一切都應該是唾手可得。一旦拒絕就會使他造成很大的挫折感。這樣始終滿足他的需求,又如何使他有正確的金錢概念呢?還有的父母永遠做孩子的“庇護神”。孩子在幼兒園偶爾受點“欺負”本應安撫開導,卻教唆孩子“以暴制暴”,鼓動孩子“打回去”;更有甚者,在孩子講出一些不得體的臟話時,只是一笑了之。這種反應似乎在鼓勵他變本加厲。這樣一貫無原則的庇護,抹殺了孩子的是非紅線。當孩子真的犯錯時,卻仍以“都是別人不好,對我的孩子有偏見”的這種心態(tài)替孩子開脫,事實上已潛移默化地助長了孩子唯我獨尊、專橫跋扈的性格。若我們一直刻意規(guī)避把“錯”字冠諸孩子的不良行為,日后將會造成他嚴重的罪惡感。假以時日,當犯下父母再也無法替他掩飾的罪過,他還認為整個社會與他作對,是他自己受了迫害。屢現媒體的“星二代、官二代”等違法犯罪案件足以說明:他們雖贏在起跑線上,卻輸在了終點線上。
2.3 急功近利,拔苗助長
兒童階段是人身心肌能迅速發(fā)展的時期。這一階段應該讓孩子多參與一些親歷性的感知活動,以形成對外界事物的初步感知,培養(yǎng)他們主動親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情感。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曾在一次有數十位諾貝爾獎得主參加的聚會上,有記者向其中一位科學家提問:“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沉思片刻,朗聲答道:“幼兒園?!迸_下一片嘩然。“幼兒園教會我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情要表示道歉……”這位科學家如此解釋。現實生活中,“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成為許多家長的共識。在城市,相當一部分家長給孩子報名參加了一些尚與身心發(fā)育不相適應的補習班。一些早教機構開設一些超越教育規(guī)律的特長班、甚至小學化,使幼兒過早地涉獵與其認知不匹配、甚至超負荷的學習內容。從幼兒園開始就接受知識填鴨,把孩子的成功與發(fā)展局限于文化課成績。家長的追求以及對孩子興趣的導向基本就是為了分數。這種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教育,扼殺了幼兒的天性,也會給孩子造成厭學怯學的心理障礙。
3 如何培養(yǎng)兒童健康的品格
第一,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約束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待人處事的縝密思維,還能避免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任性意識。所以,從小要讓孩子養(yǎng)成按時起床、吃飯的習慣,形成初步的時間紀律觀念。第二,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精神,讓其做自己能做的事。過度包辦代替,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賴性人格、導致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三,父母率先垂范、耐心引導??鞓返暮⒆犹煺鏌o邪、思維敏捷;對所見所聞及親歷的事印象深刻,喜歡提問、辯論、識字、讀書等。面對好動好問的孩子,家長要打起精神隨時隨地做幼兒的表率,以耐心的態(tài)度引導他們。及時對孩子正面積極的表現予以恰當的褒獎。第四,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和愛心。交往能力對人一生都很重要?,F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容易養(yǎng)成自我為中心的不良性格或自閉。父母多帶孩子接觸社會、創(chuàng)造與他人交往的機會,讓其在自由平等的氛圍中鍛煉交往能力,在交往中學會善良,學會關心周圍的人。第五,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堅韌毅力。幼兒對新奇的事情愛看、愛聽、愛摸、愛問、愛做;喜歡自己動手想辦法玩耍、搞小發(fā)明等。家長特別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求異、逆向和發(fā)散思維;鼓勵孩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磨練意志,強健體魄。
總之,早期教育中,在保障兒童完成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應高度注重其健康品格的培養(yǎng),將其做為人生的奠基工程一以貫之。
參考文獻
[1]南京秦淮區(qū)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80后”小夫妻的離婚案件[EB/OL].中新網.
[2]武漢7個家庭不滿現行教育體制選擇桃花源式教育[EB/OL].中新網.
作者簡介:劉生邦(1963,4—),男,漢族,甘肅酒泉市人,現任甘肅省酒泉市第二幼兒園黨支部書記,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