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傳授、引導、探索”三步法傳授學生地理知識,在傳授地理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通過探索知識,激發(fā)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傳授 引導 探索 地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165-01
地理教育中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是素質教育的重點,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使學習者“成為他們獲得的知識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極的知識接受者”[1]。初中地理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首先傳授地理教學的主要知識、主要規(guī)律,進而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釋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為此在地理教學中推行“傳授、引導、探索”三步法為主的學習方法是地理教學的一種有益的嘗試。
1 地理教學中的傳授
“傳道授業(yè)解惑”是傳統(tǒng)教學的根本,也是教學過程中的基礎,必須要設計合理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將地理學習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對學生進行傳授。
地理教學課程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課程,從性質來分,分為地理基礎知識和地理基本原理,要在地理教學中明確分為地理名稱、數(shù)據(jù)、景觀等基本地理知識,并從地理特征、概念、規(guī)律和成因等方面闡述地理基本原理。地理基礎知識往往是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感性認識,其要求層次是以識記為主;而地理基本原理則往往是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性認知,其要求層次則以理解為主。
比如,在世界火山、地震帶分布知識的教學中。首先講解火山、地震等基礎地理知識,給學生介紹世界上最主要的兩條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讓學生對這些地理知識先有感性的認識。然后,介紹火山、地震出示的主要原因,出示《六大板塊示意圖》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圖》,歸納出最主要的兩條火山、地震帶是由哪些板塊與哪些板塊的擠壓碰撞造成的,這樣學生就對地理理性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學生在地理學習的記憶規(guī)律往往是從感性的認識到理性的記憶過程,而重視這一規(guī)律,讓學生首先了解基礎地理知識,形成感性的認識,再講授地理基本原理,讓學生在理解中記憶,按照記憶規(guī)律對學生進行地理知識傳授,能夠使學生更快的掌握所學到的知識。
2 地理教學中的引導
在獲得知識以后,如果僅僅對知識死記硬背,學過的知識會在短時間內忘卻。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也就是所謂的啟發(fā)式教學。比如,世界火山、地震帶分布知識的教學中,老師可以給學生講述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日本大地震等事件,引導學生用學過的地理知識去解釋這些地震是如何發(fā)生的?現(xiàn)實中的地理事件往往能夠引起學生的巨大的反響,并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而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釋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能夠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鞏固所學習的知識[2]。
地理教學過程中要經常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諸如采集地理標本、野外實地考查、鄉(xiāng)土地理情況調研等讓學生感受到活生生的現(xiàn)實教育,從而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思考各種現(xiàn)象,讓他們切身體會知識的價值與運用,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 地理教學中的探索
探索是學生思維和學習方式重大的轉變,對一種學科的探索,往往會引起學生對學科的無限興趣,從而對學生的思維有重大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從探究問題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深入探討地理問題的機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探究性的學習中獲得知識、能力和方法,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3]。
在世界火山、地震帶分布知識的教學中,可能很多學生要問,既然知道了地震的知識與發(fā)生的基本理論,那么為什么不能對地震進行有效的預測呢。教師面對這樣的問題,應該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可以給孩子講一些目前地震無法準確預測的原因分析,要讓孩子明白“地震不是在到處都能發(fā)生,而是發(fā)生在地下那些最薄弱的地方。怎樣找到這些最薄弱的地方,是地震學家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性問題。目前的理論知識與儀器設備依舊非常薄弱,仍待人類不斷的探索提高?!笨梢袁F(xiàn)場讓學生做一個小互動,讓學生給我們講述“我未來如何預測地震”,讓孩子啟動思維,開發(fā)想象力,孩子的答案可能很多,即使異想天開,對孩子探索知識的興趣提升也有很多的好處。
其實地理教學中有很多知識是仍需要人們去探索和認知的,沒有固定的答案,對于這些知識的講解,每當學生提出一個新思維、新認識,無論是否稚嫩,都是興趣和思維提升的重要標志。
以往的地理教學評價是以教師為主體,以閉卷考試為主要形式,評價形式和主體都較為單一。新課程標準要求地理教師要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使每一個具有自信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為評價目的。而運用“傳授、引導、探索”三步法去傳授給學生知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去生活中學以致用,引導孩子去探索一些書本中不能學到的地理知識,激發(fā)孩子探索知識、探索未來的興趣,從而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皞魇?、引導、探索”三步法教學是學生素質教育的有益探討,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玉龍,劉廣通,娜日蘇.簡談我國中學地理教育的發(fā)展[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08(3):252-253.
[2]劉少峰.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地理教育[J].焦作大學學報,2002(2):86-88.
[3]潘龍旺.論地理教育的人文關懷[J].地理教育,200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