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是指運用數學術語、符號和圖形表達的語言,他要求用詞精確、簡練,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它包括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使學生正確使用數學語言是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讓學生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問題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和師生數學生活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數學語言 數學思維 基本語言能力 培養(yǎng)學生 表達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155-01
數學是一種文化,數學語言是這種文化的外在表現,數學思維是數學文化的內在蘊藏。《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與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毙W生學習數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生學習和運用數學語言的過程。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是小學生必備的學習數學的基本語言能力。讓學生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問題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操作。
1 在數學課堂中感受數學語言的魅力
數學教學,是擁有數學素養(yǎng)的教師與學生進行的知識溝通。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小學數學多數的定義、概念都是描述性的,每一個關鍵的字和詞都有確切的意義,數學教師在傳遞知識的過程中,數學語言要精準。一字之差,數學中的結論會發(fā)生變化。比如,長方形周長公式的表述,長加寬的和乘2,如果丟掉“和”變成長加寬乘2,列式:長+寬×2就出現知識性錯誤了。
數學語言即要科學、簡明、又要有邏輯性。數學語言有其專業(yè)名詞,如:植樹問題中,“株數、株距”,24時計時法中“時間、時刻”等,生活中可能不常用,數學課堂要規(guī)范使用,生活中計量單位叫法混淆,數學課堂要統(tǒng)一。還有除法算式中的“除、除以”等。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教學語言的科學性,準確性。
2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數學語言的表達
方法一:補充式。
小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較弱,所以在數學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處設計成填空形式,學生補充的過程就是感知知識本質的過程。比如:“三角形”結合圖形的演示說一說:在(同一平面)內,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封閉圖形)是三角形。而對于近似的概念,則要強調他們的共同點與內在聯系。比如: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方法二:關聯式。
教師給出表述數學問題的模式,提供一些啟示性的關聯詞語,紐帶詞語,讓學生根據此進行語言訓練。如:畫角時讓學生敘述操作過程,可用“先畫……再畫……然后……”的句式來說。進行針對性分析時,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首先……然后……最后……”的格式來說明。圖文應用題可以這樣說“這幅圖告訴我們這樣的數學信息……學習應用題或式題時,強調學生敘述解題思路,可按照“已知……和……,可以求出……”或“要求……必須先求出……”的句式去敘述,讓學生知道這樣表達層次清晰,邏輯性強。長期這樣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優(yōu)化了學生的思維程序。
方法三:發(fā)散式。
當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本質理解以后,可引導學生換種說法,多角度、多側面地描述數學現象,進行一題(圖、式)多“說”,以加深學生對概念、算理、公式的本質的理解,靈活應用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如:看圖△△△ ☆☆☆☆學生很快能說:“☆比△多1個”。這時老師可啟發(fā):“還可以怎么說?”思考討論后,學生學會用“△△比☆少1個;△和☆相差2;☆減少1個就和△同樣多;△再添上1個就和☆的個數相等”等形式來表達。再如:“1公頃=10000平方米”這句話可讓學生變換為:“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1公頃有200個面積是50平方米的教室這么大。”等形式。
持久訓練,學生就學會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概念,數學知識。即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又提升師生數學生活的質量。
方法四:復述式。
學生習題完成后,鼓勵他們說出其思考過程來,再請個別學生復述一遍,這樣對全班同學的學習也能起到指導作用。
例如,我在教學用“兩位數乘一位數”計算“23×2”時,有位學生說出了非常有條理的句子:“先用2乘個位上的3得6,寫在個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2得4,表示4個十,寫在十位上,合起來就是46。”我馬上抓住這一典型范例,讓個別學生復述,再讓全班同學復述幾遍,并要求以同樣的句式說出以后幾個算式的解答過程。通過這次訓練,同學們加深了對“兩位數乘一位數”算理的理解。在以后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連續(xù)進位的筆算”時,通過方法的遷移,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方法五:總結式。
課堂回顧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說回顧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如在學習了口算乘法后,課堂小結,今天的學習,我學了,我在____ 方面表現很好,在____ 方面表現還需努力,今后要注意的是??傮w表現(☆ ☆ ☆ ☆ ☆)。
方法六:情境式。
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學問題:公交車線路圖,游樂場乘車,乘船問題,購物問題,存款利率,數字編碼等。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讓學生描述生活中的這許多數學現象,使學生建立現實數學觀,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養(yǎng)成樂于交流的好習慣。
教師不必拘泥于形式,鼓勵學生編寫數學故事,講講數學笑話,說說數學名人軼事,記記數學日記,做些數學游戲。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是一種世界通用的數學語言。
總之,數學語言充斥著數學課堂,數學語言無小節(jié),時時處處是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養(yǎng)成科學使用數學語言的良好習慣,長期訓練,不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而且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程序。
參考文獻
[1]夏俊生,主編.新課堂創(chuàng)新教法與經典案例評析(小學卷)[M].世界知識出版社.
作者簡介:吳玉雪(1978,11,25—),女,河北省故城縣,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