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讓語文課堂活起來:一要厚愛差生,樹立信心;二要運用電化手段進行情景教學;三要通過實物演示化抽象為具體;四要采用表演法進入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五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關(guān)鍵詞:厚愛 情景 具體 表演 課外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153-01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雖然不斷地進行改革,但以傳授知識為主要內(nèi)容的唯理性教學模式及按“知識點”的條條框框逐一分析、解答、落實的應(yīng)試教學,致使教學程式化,形式呆板,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個別學生甚至覺得語文枯燥無味。小學生生活閱歷淺,知識積累少,對抽象、復(fù)雜的事物難以掌握,興趣維持時間不久。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運用各種方法,把學習的內(nèi)容變?yōu)楹唵慰筛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所反映、描繪的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使語文課堂活起來。
1 厚愛差生,樹立信心
每個人的個性和特長各有不同,語文學科中的許多差生并非天生不如人,主要原因在于他們的興趣不在語文學習上。對于這類學生切忌粗暴的打罵,最有成效的辦法是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困難,嘗到成功的喜悅。取得學習成功所產(chǎn)生的喜悅會成為鼓勵學生繼續(xù)學習的動力源泉。和這些學生對話要盡可能采用輕松幽默的語調(diào),進行批評時則要采取“和風細雨”的方式,并把握“總體肯定,局部否定”的原則,讓他們覺得自己其實也是很不錯的,只是偶爾犯犯錯誤而已。
2 通過實物演示化抽象為具體
有些課文的道理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對可操作性強的宜采用實物演示的方法,盡量使課文描寫的事情“看得見,摸得著”,如教《畫楊桃》這一篇課文,談到“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边@一個問題時,教師可在課前準備好一個楊桃,分析到這個問題時,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按照課文所說的從不同的角度仔細觀察。學生們通過認真觀察,仔細琢磨,很自然地得出“應(yīng)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這一結(jié)論,輕輕松松就能解決本課的難點。
3 運用電化手段進行情景教學
電化手段可以方便地把抽象的文字轉(zhuǎn)變?yōu)橹庇^的圖像,有效地實現(xiàn)情景教學,幫助學生掌握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如,《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反映北方雪地景色的自然景觀的課文,對于地處粵西地區(qū)的學生來說就非常難理解。教第一課時,先讓學生欣賞一段美麗的雪景,看著潔白的雪花滿天飛舞,輕輕落在地里。小朋友們不約而同地“嘩”的一聲,驚嘆于下雪的美麗景象。幾乎不用老師講解,學生們就很快地領(lǐng)悟了為什么可以在雪地上面畫畫了。
4 采用表演法進入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
有些課文比較輕松活潑,故事性強,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這類文章宜采用“表演法”,讓學生充當課文中的角色,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以求較快地理解課文。如,教《會搖尾巴的狼》這一篇課文時,可以分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人物,想象他們的心情、話語和動作,學生們情緒高漲,掌聲不斷,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在不知不覺中弄明白了文章的內(nèi)容,掌握了有關(guān)的詞語。并能較好地體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5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課堂不是教學的唯一場所。教師不僅要努力做到課堂教學“活動化”,還要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如:
(1)用語文做游戲。結(jié)合教材,把所學的語文知識編進學生喜聞樂見的繞口令、詞語接龍、詩歌朗誦比賽等游戲活動里,如通過說詞改編繞口令:
你拍一,我拍一,學習語文我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讀書寫字我最樂;
你拍三,我拍三,祖國文化裝滿山;
你拍四,我拍四,自主學習真有益。
(2)聽故事長見識。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有著動聽的故事,可能有孩子討厭上語文課,但是沒有哪個孩子能拒絕故事的誘惑。每天給孩子講一個小故事吧,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會讓他們豎起耳朵雷達一樣地搜索漢語中的好詞佳句,比叫他們抄一百遍字詞好多了。在故事的高潮部分賣個關(guān)子吧,保證學生個個手舞足蹈,口若懸河,保證十個學生會編出不止十個不同的故事,又何必為口語課上冷場而尷尬?每天一個故事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大量的詞語,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都能得到迅速的提高。對語文更是興趣盎然。
另外,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室中度過的,長時間在同一個環(huán)境中學習工作容易讓人產(chǎn)生疲勞和厭倦,不妨不定時地改變一下上課的環(huán)境。例如,上說話課時可以把校園的操場作為另一語文課堂。藍天白云,綠草如茵,學生在寬松,自然的環(huán)境中,在老師,同學的互動中,拋開束縛,大聲地表達內(nèi)心的想法。為寫作打好基礎(chǔ)。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使枯燥的文字化為生動美好的形象,使死板的記憶與獨特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結(jié)合起來,不僅把空洞的說教變成師生的情感交流,讓語文學習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無處不在;還把空洞的說教變成吸引人、鼓舞人和令人心悅誠服的光輝形象,讓人的感官得到豐富的滿足,學生才會對語文學習充滿熱情,使語文課堂活起來,語文教學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塑造學生美的情操和心靈,促進個性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焦文海.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5):110-111.
[2]陳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的藝術(shù)—— 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有感[J].語文學刊,2004(8):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