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是研究如何恰當、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教學,使語文課堂中多媒體的使用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本文分別從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利用多媒體豐富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利用多媒體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 取之有道 用之有度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112-01
多媒體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和形式豐富多彩,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豐富課堂內(nèi)容等方面直觀、形象、有效。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明顯,那么是不是語文教學中的任何內(nèi)容和環(huán)節(jié)都要用到多媒體呢?這顯然不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朗讀課文、分析字詞等教學中,教師的講解要比使用多媒體效果好得多;優(yōu)美的板書,不但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還給學生以美的視覺感覺等。因此,多媒體的使用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可以把它當作教學的手段,而不是教學的全部,更不是教學的必需品。應該根據(jù)教學實際,結合學生和教材,精心設計課件或準備多媒體資料,合理的呈現(xiàn),激發(fā)學習思考,達到解決問題的效果,從而提升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該如何合理、恰當?shù)氖褂枚嗝襟w。
1 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多媒體具有有圖文并茂、聲像俱全的功效,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模擬學生的生活情境,這正好符合學習的年齡特征和生活實際,就能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進而激發(fā)了求知欲,使學習從枯燥、被動到愉快、主動探究,獲取知識和技能。
例如,講授《陶罐和鐵罐》一文時,在學生閱讀完課文之后,師說:“國王的廚房里有兩個可愛的小伙伴,大家知道他們是誰嗎?”學生紛紛搶答說:“它們是陶罐和鐵罐?!边@時,用多媒體打出一組動畫,就是兩個卡通形狀的罐子。其中一個頗為神氣的自我介紹說:“我是刀槍不入的鐵罐,你敢碰我嗎?”一副耀武揚威的表情,看著旁邊的陶罐,一臉的鄙棄、嫌怨,把學生都逗笑了。而一個則是小心翼翼地挪出來,并一臉嚴肅地向大家介紹它是陶罐。在簡短的動畫結束后,讓學生結合課文來分析它們各自的特點,并找到相關的依據(jù)。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動畫來創(chuàng)設情境,極大的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
這一點,在學習《秋天的雨》一文時,也得到了很好的驗證。鑒于小學生對散文的學習,無論是興趣還是情感體會,都相對的有些距離。因此,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是僅靠老師的講解來使學生理解課文、感知情感,難度較大。在考慮到這一點后,就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輔助課堂教學。先是在網(wǎng)上搜集了有關秋天的圖景,還特意找了幾張秋雨霏霏之景,做成一組幻燈片,在范讀課文時,相應出現(xiàn),給學生以視覺的沖擊。除此之外,還準備了鋼琴曲《秋日私語》作為范讀的背景音樂,從情感上與之產(chǎn)生共鳴,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 利用多媒體豐富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
多媒體中計算機中硬盤容量大,可以把平時收集的教學資源整理,儲存起來;也可以通過強大的網(wǎng)絡收集需要的資源和信息,然后在課堂上供學生使用,這其中包括幻燈片、影片、動畫等。利用多媒體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極大的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例如,講授《桂林山水》這一課時,考慮到小學生都喜歡趣味性強的篇目,如小動物類、童話及寓言故事等,而像《桂林山水》這一類的文章僅借助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光靠教師的一張嘴來解說和描繪,很難讓學生真正意識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韻味,也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鑒于種種因素,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不再讓學生以學生的身份來感知課文,而是讓他們以游客的視角來審視桂林的山山水水。為此,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不僅在網(wǎng)上下載了桂林的相關美圖,還收集了展現(xiàn)漓江之水的圖片。挑選了班里兩個表達能力特別強的學生來充當導游,并整理了一份去桂林旅游的景點路線圖,以供二人參考。只做簡單的指引和調(diào)控,并根據(jù)“導游”的節(jié)奏,播放幻燈片,讓學生真的有身臨其境的錯覺。整節(jié)課都是在一種類似游玩的經(jīng)歷中度過的,雖然只有課本和桂林的自然風景圖,但在我們共同的參與下,學生卻有一種比真正的旅游更盡興的感受。
3 利用多媒體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
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合理利用便能提升教學的實效。把學生需要學習資料、內(nèi)容和問題運用文字、圖片、動畫的形式串聯(lián)起來,組成有序、合理教學用具,在需要的時候展示,這樣利于學生觀察和分析,教學效果顯著;同時節(jié)約了時間,方便了教學,學生學的愉悅,教師教的輕松。
例如,講授《畫楊桃》一課時,對于這類說理性的文章,學生的興趣也不大,再加上家庭背景、生活環(huán)境、個人愛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說吃過楊桃,但沒注意觀察它究竟是什么樣子,還有好多學生甚至表示他們都沒有見過楊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教學增加了難度。本打算去買兩個帶到課堂上,讓學生一飽眼福的,由于不是產(chǎn)楊桃的季節(jié),竟然沒有找到。
為此,在備課時,就在網(wǎng)絡上搜集了一些楊桃的各種圖片,其中也包括從不同角度去拍攝所得到的種種造型。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根據(jù)教學的需要,播出來給學生看,讓學生對文中那句“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理解的更深刻,記的更牢,并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上也要以“實事求是”為做人的標準。
在學習《蝙蝠和雷達》一課時,也是基于這種理念,來完成教學的。雷達,大多數(shù)男生可能知道一些,但女生對其的了解就不多。而蝙蝠這種小動物,在近年社會的日新月異的變化下,竟也變得特別稀有,很多學生也無緣與之得見。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兩者的文字介紹展示出來,并輔以相應的圖片造型,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二者的關聯(lián)了。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并對兩者的認識由文字上升到了視覺效應,拓寬其視野,激發(fā)其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合理、恰當?shù)氖褂枚嗝襟w,便能在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學中不能完全依賴多媒體,同時要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在教學中,既要繼承弘揚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又要充分學習使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技術,使多媒體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結合起來,提升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高俊.在科學有效教學中避免多媒體的使用誤區(qū)[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10):179.
[2]陳恩鳳.多媒體的使用貴在一個“巧”字—— 小學語文教學中巧用多媒體例談[C]//第九屆中國教育信息化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論壇論文集.2009:433-434.
[3]黨明玉.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2007(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