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歌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前產(chǎn)生的各種詩歌體裁形式。相對應(yīng)的是現(xiàn)代詩歌。古典詩歌的定義:就文學體裁而言,古典詩歌是以漢語言文言文為載體,以語言節(jié)奏的和諧性再現(xiàn)生活抒情言志的語言藝術(shù)。古典詩歌是按照產(chǎn)生的時間先后劃分的漢語言詩歌兩大體裁之一。
關(guān)鍵詞:詩歌 高中語文 語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083-01
相對于其他文學樣式來說,詩歌更具含蓄美。詩是詩人感悟生活、凝聚意象、升華并創(chuàng)造意境、終以語言將具體而真切的意象表達出來的文學形式。在讀詩時,讀者一方面要探究詩人借助于詩所要抒發(fā)的情感,深入到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另一方面還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藝術(shù)修養(yǎng)、人生體驗、并通過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豐富詩的內(nèi)涵。因而,要解讀詩歌的含蓄之美,就要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而鑒賞能力的提高,又需要多方面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此僅談及鑒賞詩歌時應(yīng)遵循的一般規(guī)律,以求為解讀詩歌找到一條途徑。
其實學習詩歌很簡單的,重要的是要以一種享受文字的心態(tài),當讀到一首詩的時候,先去理解下這首詩的意境,大概的意思,讀不懂的時候平靜的多讀幾遍,畢竟是漢語,多少會有突破口,慢慢看詩歌,看的多了,就會了!關(guān)于基礎(chǔ)的問題,那就是個人習慣了,看書,比如詩歌,就針對性多看詩歌,積累下來效果就好了,記住,不管看什么書,一定要思考,讀著讀著停下來要想,想別人為什么這么寫,用這些詞的用意在哪,畢竟寫東西的人,每一個字都會仔細斟酌的,一定要進入其中!
詩歌鑒賞分成很多種題型,有煉字類,意境類,內(nèi)容類,思想類,比較類等等。答題的側(cè)重點不同,步驟略有不同。但是都離不開手法,結(jié)合詩句,感情主旨。所以鑒賞能力,體會情感是核心。找出一首詩的詩眼,或者每一句的詞眼。聯(lián)系詩人的生活背景他的感情色彩。進行一些必要的聯(lián)想和想像加以描述,就好了這些都是相通的。詩歌的鑒賞能力一個來自于天生對語言的敏感程度,但最主要的還是后天的培養(yǎng)。通過閱讀大量文言文和詩歌,可以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開始的時候適合讀一些通俗曉暢的文言文和詩歌,比如古代文言文中的故事一般比較容易懂,而一些唐詩也是朗朗上口,并不晦澀。當有一定的基礎(chǔ),可以去大段地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文言文和詩歌。所以這些是打基礎(chǔ)的。打完基礎(chǔ)以后,就要適當閱讀一些詩歌鑒賞類和文言文欣賞類的書。中國在詩歌鑒賞上有成就的大家還是蠻多的,唐詩宋詞鑒賞辭典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通過他們的分析,掌握詩歌鑒賞的思路和語言風格,為自己鑒賞詩歌打下基礎(chǔ)。最后是去鑒賞詩歌。首先要對詩歌的背景有所了解:比如作者、寫作年代等,這些為詩歌整體的風格基調(diào)找到一個依托。對于詩歌來說,首先是把整首詩歌分為起承轉(zhuǎn)合四個部分,對于每個部分要找到其中的關(guān)鍵詞和出彩的地方,而對詩歌的鑒賞中,特別要注意古典詩歌中景與情的融合,分析景要去分析情,分析情要展示為一種景致。詩歌的鑒賞首先要建立在讀懂、讀通、懂透的基礎(chǔ)上,所謂讀懂就是字句意思能夠明白,做到準確斷句,并聯(lián)系上下文找出晦澀的段落的意思,在高考中并不需要每一句詩歌都讀懂,不懂得一定要看上下文;所謂讀通,就是要找出每一個段之間的關(guān)系,一般文言文段落關(guān)系和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也不是很大,理清段落間的關(guān)系就掌握了大的方向;最后是讀透,讀透就是要考慮為什么那段要說那些內(nèi)容,這樣才能做好詩歌鑒賞。
至于古代詩歌閱讀中涉及到的較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1)對比。有縱向?qū)Ρ群蜋M向?qū)Ρ?。所謂縱向?qū)Ρ染褪枪沤駥Ρ龋热纾簩m女如花滿春殿,止今唯有鷓鴣飛。這種對比的作用主要是懷古傷今。橫向?qū)Ρ染褪墙駥竦膶Ρ?,比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種對比多是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或控訴之類的。不過具體問題還需具體分析,只是我說的情況出現(xiàn)得多。(2)想象。也就是虛寫,以表達出使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比如: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多是表達詩人思念之情。(3)比喻。這種手法比較容易掌握,所以不多說明,不過應(yīng)該答到“生動形象”四個字,因為這是比喻就有的共性。(4)擬人。若是所擬對象較有生機或力量,則是人感情一般叫積極;若所擬對象較蕭條無力,則詩人感情一般較消極低落。(5)反襯。作用一般是烘托出所詠之物的特點,從而表達作者的感情,具體事例較多,故不一一舉例。(6)對偶。這種手法容易判斷,且作用上多起使結(jié)構(gòu)嚴謹之用,對表達詩人感情一般沒什么作用,所以考察較少。因考慮到平時較少考察和看到,故還有一些手法沒有列出。
高中語文的閱讀:拿到一篇閱讀,你要初略的看一下,然后找到作者想表達答的中心,一般來說,都是在第一段或最后一段,但有時也會在中間。找到后,圍繞中心來揣摩問題,最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不能原封不動得抄襲,還要學會精益求精,不能什么都往答題卡上抄。詩歌鑒賞:詩歌鑒賞一般分四點:第一,鑒賞作品形象。第二,鑒賞表達技巧。第三,鑒賞表達語言。第四,評價作品的細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第一點分為:(1)鑒賞詩歌的人物形象。(一般都是什么不慕權(quán)貴,豪放灑脫,放浪不羈,心憂天下,憂國憂民,還才不遇,矢志報國,慷慨憤世,愛恨情長的人物形象啦)。(2)鑒賞詩歌的景物想象(即意象)。第二點技巧可有什么借貸啊,對比,對偶,擬人,夸張等等。表達語言可概括為語言風格清新,平淡,簡潔,言簡意賅,絢麗,委婉,悲慨,奔放等等。
掌握詩歌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包括作品的內(nèi)容與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態(tài)度,作品的意義(包括作品的積極意義與局限性,社會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審美趣味與感情基調(diào)。要準確評價“詩歌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主要是把握詩歌的思想主題。古詩中常見的主題包括以下幾種:(l)思鄉(xiāng)主題:如贊頌壯麗河山;抒發(fā)羈旅愁思;思念家鄉(xiāng)等。(2)詠人主題:如同情勞動人民;反映離亂痛苦生活;思念親友;依依惜別、情深意長等。(3)慰己主題:如抒發(fā)凌云壯志、施展才華抱負;悲嘆年華早逝、壯志難酬;懷才不遇、仕途失意:告慰生平的喜悅等。(4)報國主題:渴望建功立業(yè);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報國無門的感嘆:山河淪喪的感嘆;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等。(5)傷世主題: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諷今的情懷等。
總之,我們只要在鑒賞感知詩歌時,抓住以上三個方面,認真總結(jié),反復練習,在高考古典詩歌鑒賞這方面,取得高分也不是高不可攀,因為高考選擇的詩歌大多都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家沒有多大爭議的詩歌。
參考文獻
[1]陳孝彬.教育管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2]鄭日昌.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