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喋血疆場,疆場就是戰(zhàn)場,人們順口就念出了這個詞,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詞竟然被誤用了數(shù)百年!
“疆場”的“場是個錯別字,正確的字是“埸”,讀作“yì”,右邊從“易”,而不是繁體字的“場”?!皥龊汀佰钡膮^(qū)別很大?!皥觥钡谋玖x是平坦的空地,《說文解字》解釋為:“祭神道也?!奔郎竦臅r候,筑起的土堆叫“壇”,辟出的空地叫“場”。而“埸”的本義是田界,孔穎達(dá)解釋道:“以田之疆畔至此而易主,名之為易?!薄敖焙汀佰钡膮^(qū)別是:大的田界叫“疆”,小的田界叫“埸”,因此只能“疆埸”連用,而不能連用作今天的“疆場”。
“疆埸”是一個同義連綿詞,本義就是田界、田邊。《詩經(jīng)》中的《信南山》一詩吟詠道:“疆埸翼翼,黍稷彧彧?!?“翼翼”是形容田界修理得很整飭的樣子,“彧彧”是形容莊稼長得很茂盛的樣子。接著又吟詠道:“中田有蘆,疆埸有瓜?!敝虚g的田里種的有蘿卜,田地邊上種的有瓜?!敖币驗槭翘锝纾谑且隇閮蓢倪吘??!蹲髠鳌分袑覍页霈F(xiàn)這個稱謂。據(jù)《桓公十七年》載,齊國入侵略魯國的邊境,守衛(wèi)邊境的官吏告知魯桓公,魯桓公說:“疆埸之事,慎守其一,而備其不虞?!薄冻晒辍份d:“鄭人怒君之疆埸?!编崌饲址盖貒倪吘?。“疆埸”一詞都是這樣的用法。
“疆埸”既為邊境,當(dāng)然容易發(fā)生戰(zhàn)事,因此“疆埸”又引申為戰(zhàn)場,直到元代,指代戰(zhàn)場的從來就是“疆埸”一詞,比如杜牧的上表:“陛下用仁義為干戈,以恩信為疆埸?!蓖醢彩臅胖杏校骸皩浿迹龀私?,而有執(zhí)敵捍患之材?!贝蠹s從元代開始,出身市民階層的作家們開始眼花,把“埸”字看成了“場”字,“疆埸”也就自然而然變成了“疆場”,一直誤用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