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場合尤其是晚宴、午宴之時,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一句社交辭令就是“先干為敬”。有些人也許以為這是現(xiàn)代人的發(fā)明,其實不然。“先干為敬”的勸酒方式是從傳統(tǒng)文化里延伸出來的。
古人居所一般都是堂室結(jié)構(gòu),這種建筑有堂有室。堂在前,室在后,堂大于室。堂室之間,隔著一堵墻,墻外屬堂上,墻里屬室內(nèi)。堂上不住人,是古人議事、行禮、交際之所在。舉行禮節(jié)活動時,室內(nèi)以東向為尊,即席上最尊貴的人面東而坐;堂上則以南向為尊,最尊貴的客人南向而坐。按照這種尊卑長幼排序坐好之后,酒席就可以開始了。
喝酒時,主人必須先于客人飲酒,是為“獻”。這種禮俗起源很悠久,主人先飲,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無毒”,可以放心飲用之意。主人飲過之后,客人亦須飲酒以回敬主人,是為“酢”,亦稱“報”。之后,主人為勸客人多飲,自己必先飲以倡之,是為“酬”??腿嗽谥魅孙嬤^之后也舉起酒杯暢飲,是為“應(yīng)酬”,即以此回應(yīng)主人的厚意。
這樣的禮俗慢慢延伸下來,就是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先干為敬”?,F(xiàn)在人們在酒宴間也都是先行酒于賓為敬,為了勸客人飲酒,主人常自己先干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