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一個侄兒叫孔蔑,有一個學生叫宓子賤,兩個人同時在魯國做縣令。
這天,孔子路過孔蔑之處,見面后問道:“自從你做官以后,有何收獲?有何損失?”孔蔑說:“自從我做官后,沒有什么收獲,卻有三種損失:一是公事纏身,學過的知識沒時間溫習,因而學習難以融會貫通;二是俸祿太少,稀粥尚不足以接濟親戚,親戚們因而日益疏遠;三是公務繁忙急迫,常擠不出時間為死者吊喪或探望病人,朋友間也因而日漸疏遠?!笨鬃勇牶笮那椴粣偅鹕砬巴底淤v之處,見面后,他把問孔蔑的話照樣拿來問子賤。
子賤聽后,回答說:“自我做官以后,沒有什么損失,卻有三種收獲:“一是當初背誦的經(jīng)文,現(xiàn)在都能貫徹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而且理解得日益透徹明白;二是俸祿雖少,但可省出稀粥來接濟親戚,使親情更親;三是公務雖繁忙,但仍能在晚上擠出時間去吊喪死者,探望病人,從而使朋友之情日益加深?!蓖瑯訛楣?,機會均等,但孔蔑有三失,子賤有三得。因為二人做官的心態(tài)不同,決定了各自得失。心態(tài)是積極還是消極,是利他還是利己,是負責還是敷衍,是進取還是逃避,決定著人生的前程和命運。
夏丐尊是著名的教育家。這天,他上門拜訪弘一大師,看到弘一大師吃飯時,只有一小碟咸菜,心中不忍,就問:“這是不是太咸了?”弘一大師回答說:“咸有咸的味道?!?/p>
飯后,弘一大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在喝。夏先生又問他:“這是不是太淡了?”弘一大師微微一笑,說:“淡有淡的味道啊?!狈鸾躺嫌羞@樣一句話:境隨心轉。的確,對生活的感受取決于人的內(nèi)心。咸與淡、苦與樂,貧與富,榮與辱,每個人的感受各有不同。唯能泰然處之,才是智者的心境。
這讓我想起這樣一個故事: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在五祖弘忍大師處得到衣缽后,到了廣州法性寺,見到兩位僧人對著寺前飄動的幡旗在爭辯。一僧人說是風在動,一僧人說是在幡動,二人爭執(zhí)不休?;勰艽髱煾嬖V他們:“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二位仁者的心在動?!币徽Z道破禪機,震驚四眾,不但兩位僧人若有所悟,主持印宗法師也頗感驚愕,馬上迎請慧能大師升壇說法,并禮拜為師。
俗話說: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F(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經(jīng)歷困難挫折,艱難困苦的磨礪,會受到金錢權勢、名譽美色的誘惑。這些“風”、“幡”影響、沖擊著我們的生活。唯有心境平淡,擁有一顆平常心,獨守一份平靜,才能心如止水,淡然自如。
我們常說:心態(tài)決定狀態(tài),眼界決定境界。一個人擁有了良好的心態(tài),就會逢順境不驕不狂,遇逆境不怨天尤人,不爭一時之氣,不逞一時之勇,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活出人生的成功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