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課是什么樣?能恰當?shù)厥褂糜嬎銠C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展示學習的過程和要點,引領學生分析、討論、探究,從而使學生自己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因此,我們要處理好課堂中的“課件”“討論”“探究”之間的關系。
信息技術新課程學習興趣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都認真學習和研究,也在自己的課堂中進行了許多教學的實踐探索。然而,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于廣大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理解和體悟的層面不同,教學實踐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一些現(xiàn)象。
一堂好課是什么樣?能恰當?shù)厥褂糜嬎銠C輔助工具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展示學習的過程和要點,引領學生去分析、討論、探究,從而使學生自己主動的去獲取知識。在這個理念的引領下,大家不約而同地行動起來。但是,在看了越來越多的人的課后,我不禁又迷茫了,怎么大家的課看起來如此相像呢?
一、課件臉
計算機輔助工具的“恰當”使用,變成了“必須”使用。多媒體課件作為計算機輔助教學設備,一種課堂教學形式的改革和補充,有著不可多得的優(yōu)點,它圖文并茂,還可以播放聲音、動畫、視頻等,深受廣大老師和學生的喜愛。恰當?shù)剡\用這個工具,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作為一種教學資源的補充;可以有條理、清晰地展示課堂要點,提高課堂效果……有著如此多優(yōu)點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工具,于是,到了我們老師手里,變成了“必須”使用。于是,在有人聽課時,在比賽時,甚至于在我們的平時的課堂里,有課必有“課件”展示。那到底是不是恰當呢?我看也未必。就信息技術課來說,信息技術課堂本身就是一個必須依附計算機來進行教學和學習的課堂,計算機的使用已經(jīng)貫穿整個課堂,那么,在信息技術課堂里,多媒體教學課件是不是必須使用?如果使用了,該起到什么作用呢?我曾看到過這樣一節(jié)課,整個課堂,課題用課件播放,重要知識點和其他重要信息用課件播放,教學過程用課件展示,練習題在課件中顯示,甚至操作步驟也在課件中演示,等等。還有的課件用艷麗的色彩、繽紛的動畫刺激學生的眼球,師生互動退居次要地位。一堂課中,學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課件的演示上,文本研讀淡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生自主學習活動沖淡了,學生的思維、情感活動都在“課件”上。我想說的是,這樣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真的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嗎?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可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哪里?學生的合作學習在哪里?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在哪里?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哪里?全部都淡化都“課件”里了。所以,計算機輔助教學,如何才能“恰當”使用,還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研究的問題。只有在正確認識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恰當”使用的基礎上,我們的課堂才能真正變得充滿活力,充滿創(chuàng)新意識。
二、討論臉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主體意識,進行個性化的獨立思考和學習探究,并能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和結(jié)論。獨自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有必要提交小組討論,并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解決問題。
首先,拋出的問題有沒有討論的意義?
其次,這個問題是不是在學生討論并能解決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討論的“問題”和“探究的問題”區(qū)別在什么地方?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有多少問題、有哪些問題是學生討論可以獲得的解決的?現(xiàn)在,我們很多老師,包括我,在這方面,都出現(xiàn)了以上的一些問題:老師提出問題后,馬上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討論,小組分工中有組長、記錄員、組員等等,記錄員負責記錄整理討論的意見要點,組長組織并總結(jié)。于是,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了一陣子后,記錄員紙上或亂七八糟,或一片空白,為什么?因為討論時有的文不對題,有的沉默是金,有的乘機講話,只有少數(shù)同學,能夠認認真真的針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所以,討論結(jié)束后,各小組的同學收貨不一。然后小組代表分別表達小組結(jié)論,然后教師點評,統(tǒng)一大家的認識。這樣做,每一位同學的收獲如何?許多時候都是小組討論代替了個體的獨立思考。
三、探究臉
探究,亦稱發(fā)現(xiàn)學習,是學生在學習情境中通過觀察、閱讀,發(fā)現(xiàn)問題,搜集數(shù)據(jù),形成解釋,獲得答案并進行交流、檢驗、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inquiry learning)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學生在科學課中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茖W探究可以有雙層含義:一是指科學家的探究活動,一是指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一般步驟:(1)提出問題;(2)建立假設;(3)設計實驗方案;(4)收集事實與證據(jù);(5)檢驗假設;(6)交流。在我們的教學里,探究指的是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那和“討論”的問題一樣,被“探究”的問題也是需要斟酌和研究的。一般課堂而言,首先,學生要有“探究”問題的基礎;其次,這個被“探究”的問題,要具有可探究性。而對于我們信息技術課堂,與一般課堂還是一些區(qū)別的:對于一些用信息技術手段,去處理的問題,這個“手段”,老師不講,學生探究得出嗎?也就是,在信息技術課堂里,被探究的問題,它的可探究性有多少?其次,被探究的問題,有什么意義?什么樣的問題,是值得探究的問題?在探究過程中,教師的位置是什么?在新課程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探究”的大形勢下,我們老師的課堂,教師的設計、活動都是為了適應形勢,裝潢門面。流光溢彩的課件,熱烈的討論、探究,卻往往成為課堂教學的“游離成分”。盡管師生、生生之間都積極參與活動,而且“鬧”得熱火朝天,課堂氣氛熾熱,最終也是一出沒有任何意義的“鬧劇”,因為它貌似追求“信息技術課堂的三維目標”,卻實際偏離了課堂教學的目標。
所以,新課程的真正體現(xiàn),不是照搬一個課件——討論——探究的課堂模式,而是要真正地將新課程理念吃透,融入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里。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興學科,我們既要借鑒其他學科的方法,也要形成我們自己的特色,找到適合信息技術教學的方法,讓新課程理念與我們的課程真正融合。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