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應該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積累經(jīng)驗,才能使學生寫出好的作文來。
作文小學生寫作能力作文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既沒有定法,更沒有可以直接套用的公式和秘訣。對于思維能力尚在形成過程中的小學生來說,作文是一件非常頭痛的事情。那么,如何引導學生走上寫作之路,使他們樂于作文,善于作文呢?
一、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積累寫作素材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進行總結(jié),并布置一些小片段,讓學生進行仿寫。如在上《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時,我就注意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作者先總寫對楊梅的喜愛,再抓住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等特點進行分寫。分寫部分寫出了觀察楊梅的順序,不僅觀察了楊梅樹,而且觀察了楊梅果成熟的動態(tài)過程;不僅用眼睛看,而且還要用手去摸,用嘴去品嘗,等等。進而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觀察事物的外觀形態(tài),再用發(fā)展的眼光觀察事物的變化。在觀察過程中注意多種感官的參與,如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覺,用鼻子聞聞有什么氣味,用嘴嘗嘗有什么味道,等等。事物的特點,在學生的親身感受之下,就會清晰而又牢固地留在他們的腦海里。
其次,要指導學生平時寫觀察日記,積累素材,并有意識地觀察的所得分門分類地收集起來,建立一個充實的材料庫。關(guān)于人,從容貌、身體、動作、表情等幾個方面來收集;關(guān)于事,收集校內(nèi)、校外、家里的事情等;關(guān)于物,平時注意收集對各類事物的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描述。因此,寫日記是十分必要的,日記可以不拘內(nèi)容,不拘長短,但一定要堅持,為寫作積累素材,厚積才能薄發(fā)。正如茅盾所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感隨時記下來……”為此,我強調(diào)每位學生每天都要練筆,從而減輕寫作的難度。
但學生生活的空間太小,難免造成日記記成流水帳。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知識才厚重,才能寫文章時左右逢源。多讀還要多思,把讀與思的體驗運用到作文當中,自然文思泉涌,滔滔不竭。這樣到寫作時,一個個素材便呼之欲出了。
二、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快樂作文
1.故事激趣,引發(fā)想象
小學生好奇心強,愛聽故事。因此,在作文之前,以講故事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會引發(fā)學生想象,使學生很快進入作文情境。如在《桌子壞了以后》這篇作文教學前,老師先聲情并茂地給學生講故事:“一天,小剛同學來到教室里發(fā)現(xiàn)自己的桌子壞了,他急忙用自己的壞桌子換來了小紅的好桌子。過了一會兒,小紅高高興興地來到了教室……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桌子壞了,她會怎么辦呢?”通過講故事,學生結(jié)合自己生活實際展開想象,很快就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到作文之中去。
2.問題激趣,啟動思維
小學生愛動腦筋,好勝心強。因此,作文以提問題的形式,引發(fā)學生思維,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二十年后的我》這篇作文教學中,我先提出:“現(xiàn)在我們的國家飛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二十年后,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強大,人民的生活一定會更美好。二十年后,我們都長大了,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崗位。那時我們在什么崗位上怎么為祖國做貢獻呢?”問題的提出,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啟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學生都想把自己的答案寫出來,都有話要說,不吐不快。這樣就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作文欲望。
3.圖畫激趣,引發(fā)美感
在作文教學中以圖畫出示課題,會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使學生樂于觀察、樂于作文。如在《窗前的小樹》這篇作文教學中,我依次出示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中小樹的圖畫,給學生以視覺上的刺激、心靈上的震撼,使學生急于體會美,用語言表現(xiàn)美。這樣學生很樂于去觀察,很樂于把觀察到的美寫下來。
三、豐富生活體驗,抒發(fā)真情實感
由于課業(yè)的壓力,從家長到老師在主觀上不希望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學習以外的事情上,這造成現(xiàn)代學生缺乏足夠的生活體驗。寫作文的時候,堆砌詞藻,華而不實,言之無物,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其實,在閑暇的時候,學生應該盡情地去體驗生活,看綠樹紅花,聽百鳥啾啁,吸新鮮空氣,享拂面清風;應該讓學生旅游參觀、看電影、喂養(yǎng)小動物、參加伙伴間的游戲活動等,讓孩子的生活充實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適時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觀察、去體驗,這樣作文才會內(nèi)容鮮活,情感真實。內(nèi)容的真實依托豐富的生活體驗,所以我要求學生平時要做個有心人,學會觀察生活,收藏豐富的情感體驗,捕捉生活中那些轉(zhuǎn)瞬即逝的美好。朱自清的《背影》教育了中國幾代人,就是因為作者抓住了一瞬間的感動,以平實的語言展示父子間的相愛相憐,深沉厚重,令讀者潸然淚下,樹立了作者以父愛為題材的藝術(shù)的不朽。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尊重學生的真情實感,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習作,更不能嘲諷,打消學生的寫作的積極性。只要學生寫的作文是真實的,感受是實在的,就應該尊重學生的真情實感、獨特的語言、獨特的觀察和獨特的思維。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寫山能滿情于山,寫海能意溢于海,讓作文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總之,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應該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積累經(jīng)驗,才能使學生寫出好的作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