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意外,但怎樣正確地處理教學意外,讓意外成為課堂的亮點,這就需要教師善于調控,發(fā)揮教育機制,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
意外精彩生成課堂意外的出現(xiàn)是必然的,出現(xiàn)意外不是壞事,而是好事。因為意外是課程的生長點,是好課的亮點;意外能讓人的眼睛一亮,讓人怦然心動。它的出現(xiàn),證明了教師為學生搭建的舞臺是寬廣的,學生有了創(chuàng)造的苗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飛揚,也為教師發(fā)揮聰明才智提供了機遇,使教師有了自由揮灑的天空。如果教師能緊緊抓住有效利用這些不期而遇的意外資源,有意識地進行靈活調控,善待意外,將會成就課堂更加精彩。
一、教師的教學機制在意外中發(fā)揮
在教學過程中,情境瞬息萬變,情況錯綜復雜,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意想不到的種種偶發(fā)事件。它可能是外界因素的干擾,可能是教師的失誤,可能是師生、生生的矛盾,也可能是教師對課堂的預設不夠,等等。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及時發(fā)揮教學機智,作出迅速而準確地判斷,并妥善處理,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在上《把固體放入水中》一課,學生進行完實驗以后,老師又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在剛才的實驗中,你有什么意外的發(fā)現(xiàn)?”
學生有的回答:“固體沉入水中?!?/p>
有的回答:“固體浮在水面?!?/p>
這時有個學生說:“蠟燭放入水中會變小! ”
老師:“你是怎么知道的?能做給大家看看嗎?”
這個學生將一支蠟燭放入水中,攪拌幾下,又撈起來。對大家說:“現(xiàn)在這個蠟燭看起來,比剛才小了些?!焙茱@然,學生在錯誤的操作,他把想象當作了觀察,并且執(zhí)拗地堅持自己的錯誤。對于這個環(huán)節(jié),我不曾預料。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給予直接的否定,或者以“課后再研究”加以推搪開來。但如果真那樣做了,課雖然可以繼續(xù)下去,卻很難讓學生真正信服??扇绻O聛?,花很多時間糾纏在這個問題上又不值得,怎么辦?
“是真的嗎?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嗎?”
我讓學生走到臺前,親手把蠟燭放入水中,然后說:“短時間是看不出結果的,輕易下結論也太草率,如果蠟燭會溶解,下課后會怎樣?”
“會變小?!薄澳呛?,我們就這樣,放入水中一直到下課,下課以后便見分曉,怎么樣?”學生相當高興,興致勃勃投入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的探究之中。
處理意外事件,反應著教師的睿智和思想,教師要有耐心,要講究藝術和方法,處理得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教得舒心,學生學得開心。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我們教師依靠自身的機智和文化科學底蘊來把這個課堂生成處理成錦上添花,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學生探究的熱情在意外中激發(fā)
許多科學家的發(fā)現(xiàn)、發(fā)明是從意外情況中獲得靈感的,我們在觀察、實驗中,要像科學家那樣,高度敏感地留意意外情況。適時更改或增加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科學興趣、引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堆芯看盆F》教學中,我就遇到過一次意外。當時,學生已經認識了磁鐵有南北兩極,探究中還發(fā)現(xiàn)了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現(xiàn)象。我拿出一根沒標明磁極的磁鐵,問:“用今天的知識誰能判斷這塊磁鐵的磁極呢?”一位同學自告奮勇地沖了上來。我把手中的磁鐵遞給他,他沒有拿住,磁鐵掉在地上,斷了。說來也湊巧,剛好從紅藍中間斷開。有個愛起哄的學生叫起來:“老師,你的磁鐵南北極分家了,一塊只有南極,一塊只有北極,哈哈 …… ”其他同學一聽這話也哄堂大笑起來。我舉起兩塊磁鐵,對大家說:“磁鐵斷了以后,真的是南北分家嗎?”有的孩子點頭,有的孩子搖頭。我靈機一動,何不用實驗來證明呢?于是,我請一位同學用剛才的方法辨別斷的磁鐵的南北極。只見他將斷的磁鐵的一端與完好無缺的磁鐵的南極接近,吸在一起,又與北極接近卻不能相吸。這時,有個同學說“這塊紅磁鐵斷的那端變成了南極?!蔽页脵C提醒他用藍磁鐵試一試,結果,藍磁鐵斷的一端是北極。沒等我說什么,有的同學就嚷起來了:“奇怪,磁鐵摔斷后居然能長出南北極?!笨墒?,有的同學還是不相信,提出要用別的方法實驗。于是我就說:“那就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實驗方案吧?!睂W生興致勃勃地投入方案的設計中?!?/p>
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現(xiàn)場性,面對富有價值的生成資源,教師應為學生搭建寬廣的發(fā)揮的舞臺,讓學生有創(chuàng)造的思維、探究的火花。
三、人文精神在意外中體現(xiàn)
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師有充分的預設,然后通過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機智來引導學生進入自己的預設,從而達到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同樣,我們現(xiàn)在的科學教師,為完成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同樣是在課前進行精心的醞釀,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考慮的十分周到,無非也是在做更為精細的預設。但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所有情況,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會突然遭遇意外,并且是和預設相距甚遠的生成。
以下是我自己的一個教學片斷:
在《冷熱與溫度》的實驗中,我請了一位同學上臺演示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當時,教室的后面擠滿了前來聽課的老師?;蛟S是置身于眾目睽睽之中的緣故,該生神態(tài)顯得有點緊張,拿溫度計的手微微發(fā)抖,結果溫度計掉在地面上,當場碎了。整個教室先是寧靜,靜得仿佛都能聽到彼此的呼吸和心跳。老師和同學們都斂聲屏氣,接著是嘩然,許多學生叫起來了:“賠!要賠!”說實話,這部分學生并沒有錯,甚至可以說是極富有集體榮譽感。
但是,站在該生身邊的我,清楚地看見,淚水在孩子的眼眶里打轉。于是,我接過學生的話茬,說:“賠?當然要賠!不過應該由老師賠——因為剛才我讓他做實驗的!”
說完,我拿起另一支溫度計,微笑著對他說:“現(xiàn)在,老師再次邀請你為大家演示實驗——”然后轉身對大家說:“事先申明,如果這個溫度計打碎,還是老師賠!”聞聽此言,大家安靜下來了。
自信回到該生的臉上,演示實驗很成功。
我率先鼓掌,頓時教室響起熱烈的掌聲。
這個片斷至今我記憶猶新。我知道,學生無心打破溫度計,自責已經讓他心情不安,如果再加以批評,那么這個學生探究的天性也許就這樣被壓抑,被泯滅,也許這節(jié)課他就無法繼續(xù)安心上課,甚至會影響他今后的對科學課的興趣。所以當時我最先想到的不是怎樣讓課進行下去,而是想怎樣盡快讓這個學生從事件陰影中走出來,于是,我給他莫大的鼓勵和信任,使他品嘗到實驗成功的快樂。
其實,在意外發(fā)生的時候,伴之而來的是學生的某種隱性的心理需要。當我們在課堂上用寬容的心來善待孩子的失誤和過錯時,是對學生的價值和精神生活的真正關懷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