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一節(jié)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種子的萌芽》,詳細闡述了在科學課堂上有效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意識的一些方式和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科學課綜合實踐主動探究意識種子《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學生自主探究為核心。自主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有效方式,又是科學學習的最終目標。只有讓學生親歷實驗過程,組織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才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經(jīng)?!惫P者結(jié)合小學科學《種子的萌芽》一課,談談如何在科學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在這次綜合實踐活動中,我根據(jù)三年級小學生的特點,吸引他們主動參與科學活動。我說明活動的背景及具體目標,讓學生培育一顆種子寶寶,悉心呵護他們,觀察種子的萌芽,了解種子的習性。學生一聽自己動手培育種子,充當園丁角色養(yǎng)護種子,都對這次活動產(chǎn)生濃厚興趣,探究欲望被激發(fā),并且都躍躍欲試地積極主動參與研究活動,這就是成功的開始。
二、設計富有情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我努力設計接近生活的、富有情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究未知科學。組織學生分小組開展不同種子種植方法的研究,明確種植時的注意事項及時開展“幫扶會”,對種子成長的印痕擇優(yōu)在學校墻報里展出等等。通過這些富有情趣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探索科學的樂趣,形成內(nèi)驅(qū)力主動探究,持續(xù)探究下去,從而完成這個復雜的綜合實踐活動。
三、加強實驗跟蹤指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按新課程標準要求,發(fā)揮引導者和鼓勵者的作用,引導學生自己尋找解決疑難問題的方法,高效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帶領學生按實驗步驟進行探究,逐步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實驗探究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我在這次實踐活動中,將活動實施的過程和步驟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一)查閱資料,確定小課題
活動的主題確定以后,先組織學生們查閱資料。讓學生了解種子的習性,怎么識別,它們都有什么不同,等等。
隨后,我和學生們針對活動主題“種子的萌芽”又一次展開了認真的討論。最后,我們確定以6個小課題作為研究的內(nèi)容:(1)觀察植物的種;(2)種植植物時必須注意的事項;(3)觀察植物的根;(4)植物的光合作用;(5)植物的莖的作用;(6)花和果實。
(二)確定組員,制定活動計劃
在學生自愿結(jié)合的基礎上,紛紛推選出了綜合素質(zhì)較高的同學作為領頭羊,很快成立了6個小課題研究小組。為了保證課題實施操作有序,方法科學,我要求各個課題組都根據(jù)自己的小課題內(nèi)容制訂了相應的活動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一)收集植物的種子
讓學生回家收集各種植物的種子,老師也收集各種植物的種子,讓學生觀察種子的外形有什么不同?從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上進行區(qū)分。
(二)種植的方法
老師每人發(fā)一粒玉米的種子,講清楚要求:每名學生自備透明的玻璃杯子,或把礦泉水瓶子上半截裁剪掉,把種植容器的內(nèi)壁墊上幾層紙巾,放進適量的帶有營養(yǎng)液的土壤,盡可能讓紙巾貼住容器杯壁。把玉米等植物種子放在容器中間,可以多放一些數(shù)量的種子,增加種子發(fā)芽率,然后培上足夠的土壤把種子覆蓋上。再往土壤中澆適量的水,不要讓種子浸在水里。學生回家獨立完成種植任務,并總結(jié)出播種時的注意事項。
(三)觀察植物的根
我們種植的是玉米,所以我們統(tǒng)一觀察玉米的根,可舉行照片展示會、評比出哪顆種子長勢最好。有的同學還種植了豌豆、黃豆、花生、蒜等等,所以我們還可以觀察各種植物的根。讓同學扮演教師角色給全班同學講解植物的根。
(四)植物的光合作用
有學生提出疑問:植物怎么呼吸,呼出的是什么?帶著這樣的疑問,教師引導學習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通過一番自主觀察探究,最后明白了,家里為什么都愛養(yǎng)花,不僅帶來芬芳,也帶來空氣的凈化,主要原因就是在光合作用下,植物吸收二氧化炭,釋放氧氣。
(五)植物的莖的作用
通過學生自主獨立探究實驗:將芹菜放在紅色鋼筆水中,過一段時間進行觀察得出結(jié)論——水和無機鹽的輸導是由莖的導管完成的。讓學生把向日葵、核桃的莖切斷,就看到液體從傷口處流出的現(xiàn)象,這就是根壓的作用。根壓使溶液進入導管,并在導管里沿管壁上升。有機物的輸導是由莖的篩管來完成的。
(六)花和果實
花兒的“三寶”就是:鮮艷的色彩、濃郁的氣味、香甜的蜜汁。如果是玉米種子結(jié)的果實是玉米。
(七)進行養(yǎng)護、觀察和記錄
學生們對各自種植的種子每兩天澆一次水,做好養(yǎng)護工作。同時做好觀察和記錄,每日每周將每盆的長勢拍攝下來,隨時記錄在冊。例如,學生觀察后記錄:當種子萌發(fā)時,首先要吸水脹破種皮,同時將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轉(zhuǎn)給胚根、胚芽和胚軸,隨后,胚根發(fā)育,突出種皮,形成根,從而固定植物體,并從土壤中吸取水分。胚芽發(fā)育成莖和葉,隨著胚軸的伸長露出地面。
第三階段:匯報交流階段
(一)準備階段
指導學生填寫記錄單。種植植物觀察植物成長,觀察期間需要做好看護、觀察和記錄等多項日常工作。除在種子萌發(fā)的過程中,每天記錄一次根的長度之外,從芽出土開始,每周還應測量一次植株的高度,觀察葉的形狀和數(shù)量,并記在觀察記錄表上。
1.指導學生填寫植株生長的記錄單;2.指導學生填寫觀察莖的記錄單;3.指導學生填寫觀察根的記錄單;4.指導學生進行繪畫,從種子種到土里到出土到長成幼苗的過程。
(二)匯報交流
各小組匯報研究取得的成果所填寫的記錄單。
第四階段:成果展示階段
1.植物照片展覽。將各小組拍攝的植物生長過程的照片在班級進行展示。
2.研究報告和玉米資料展。將各小課題組撰寫的研究報告和收集的有關玉米的資料在班級展出。
3.將長高的玉米擺放在班級的窗臺上等地方供老師和同學們觀賞。有條件的學??蓪⒂衩酌缫浦驳叫@的種植園內(nèi),讓它們長高,開花結(jié)果。
四、通過科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小學科學實驗需要學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觀察交流才會更具體、更全面、更細致。因此,在勞動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分配小組長,分工不同,相互幫助,相互督促,共同完成種子種植、觀察、記錄、分享。在實驗中,小組內(nèi)學生團結(jié)合作,動手實驗,共同感受科學的力量,增強了學生合作交流意識,也使實驗過程更順暢,達到實驗最終結(jié)果。
綜上所述,通過這次學生獨立種植,觀察種子的成長過程——即《種子的萌芽》的綜合實踐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強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生活體驗度,收獲獲取知識的樂趣,使學生真正感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讓學生真正的做到在做中學、學中樂。
參考文獻:
\[1\]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與實踐.
\[2\]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運用.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