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務驅動”教學法是目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之一。所謂“任務驅動”是指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jù)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中,以完成任務的過程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提高信息技術處理問題的能力。好的任務可以使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學相得益彰,事半功倍,反之則事與愿違,容易產(chǎn)生無效或低效的信息技術課堂。
【關鍵詞】任務設計;封閉式任務
由此,任務設計的有效性是構建有效信息技術課堂的關鍵。如何設計出恰如其分的任務并非易事,一些低效甚至是無效的“任務驅動”時有出現(xiàn)在我們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本文就無效或低效的“任務驅動”談一些思考。
一、無效的任務設計
實例: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初中教材《數(shù)據(jù)處理與統(tǒng)計》新授課教學片段
教師以教材“初一年級興趣小組報名統(tǒng)計表”為素材,布置的學習任務是:利用Excel軟件的公式計算法進行各項興趣小組“總人數(shù)”的統(tǒng)計,并將結果填入相應單元格內。解讀此任務,不難看出授課老師的設計意圖是想讓學生既能掌握公式計算的操作技能,又能體會到Excel軟件在數(shù)據(jù)計算方面的強大優(yōu)勢。在教學中,出乎預設的是由于表格提供的幾項數(shù)據(jù)都非常簡單,大部分學生通過口算或Windows自帶的計算器便輕易得出了“總人數(shù)”的結論,便不再作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索。本節(jié)課由于任務設計的過于簡單,無法觸動學生的深層思考,加之老師缺乏一定的課堂應變能力,絕大部分學生無法參與到任務的解決過程中來,就容易產(chǎn)生無效的課堂教學。
案例分析: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科學性、邏輯性強的學科,而基于Excel軟件的數(shù)據(jù)處理,更應該強調知識間的邏輯性與思維性。教師進行有效任務設計時,首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基礎,設計的任務應有利于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從而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并最終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改進建議:授課老師可以將表格內的數(shù)據(jù)在簡單的基礎上靈活地改成相對復雜的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作進一步的思考,讓學生感受到人工計算與Excel軟件計算之間的區(qū)別,體會Excel軟件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方面的強大功能,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Excel軟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低效的任務設計
1.任務缺乏針對性、條理性
實例: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初中教材 《從因特網(wǎng)下載信息》新授課教學片段
教師在講授完相關知識與技能后,布置的學習任務是下載“上海世博會”相關資料。學生先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上海世博會”頁面,但大部分學生面對眾多的頁面一時不知道該從何入手,甚至有些學生在網(wǎng)上胡亂瀏覽、等到學習時間結束時,他們卻一無所獲。
案例分析:由于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初中學生,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注意力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強。教師要善于把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目標進行適當分解,把總目標轉化為數(shù)個具體的有針對性又可操作的子目標,從而形成相應的子任務。上述任務由于表述太過寬泛,學生不明確究竟是下載文字或圖片或音樂還是網(wǎng)頁等,導致了課堂教學的低效。因此,有效任務的設計應有針對性、條理性和層次性。
改進建議:若將任務分解為以下子任務:備受世界關注的“上海世博會”就在我們身邊,為了進一步了解“上海世博會”的相關信息。完成以下任務:下載“上海世博會”的口號、申辦“上海世博會”的相關新聞;下載“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圖片;下載“上海世博會”主題歌;下載申辦“上海世博會”視頻等素材。這樣,學生很容易找到切入點,有層次地各個突破,避免盲目上網(wǎng)、無所事事、從而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2.封閉式任務
實例: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初中教材 《多媒體作品制作》新授課教學片段
教師以教材“蘇州園林.ppt”多媒體作品作為范例,要求學生模仿范例完成以下學習任務:新建“蘇州園林.ppt”幻燈片文件,設置第一張幻燈片為compass.pot模板、選擇幻燈片版式、插入相關的文字和圖片、背景音樂等。學生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師的操作要求完成相應的操作任務,最后全班同學制作出的作品成了范例的翻版,這樣的作品缺少新活的靈動性與創(chuàng)新性。
案例分析:在大力提倡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今天,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學也要與時俱進,把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放在至關重要的位子。教師如果把一個本身具有開放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綜合性任務設計成簡單化、單一化的模仿任務,學生很容易被束縛思想,陷入低層次的模仿學習,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和實踐能力。因此,以制作綜合性較強的“電子文稿”或“多媒體作品”為例,任務設計要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創(chuàng)作與生成空間,通常我們可以只對作品的大方向作一些規(guī)定。
改進建議: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欣賞一些優(yōu)秀的多媒體作品,讓學生初步形成多媒體作品的審美能力。再以教材“蘇州園林.ppt”多媒體作品為實例進行拋磚引玉,引導學生在已有的經(jīng)驗基礎上學習幻燈片的制作。最后布置一個“平行任務”——區(qū)別與教師講解的實例,選取學生身邊喜聞樂見的素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確定多媒體作品的主題,圍繞主題規(guī)劃作品的內容與表現(xiàn)形式,終將形成學生富有個性的作品。
綜上所述,透過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無效或低效的任務設計,剖析原因,并不斷總結與反思,適時改進教學行為,才能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有效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6
[2]李培軍.請多關注非技術層面的因素[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2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堰橋中學1
江蘇省無錫市長安中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