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問題導學式”教學法主導思想是教師任務是“導”而不是“講”,學生任務是“學”而不是“聽”。其實質是教師以“問題”作為中介,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形成技能、提升學生體育學習的效果和學習能力。本文以教師的設疑、啟導,定向、精講、點撥、示范等引導活動,使學生努力尋找、積極探索有實效性的練習,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能力,有利于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同時,讓學生獲得生動、活潑、主動的發(fā)展,使體育課堂更加多姿多彩,從而提高體育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問題導學式;體育教學;探究
一、前言
“問題導學式”教學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帶著問題練,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問題”作為中介,在體育教學中去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保持探究的學習心態(tài),通過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激發(fā)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個性。在此教學方法的探索中,學生根據(jù)自己對動作規(guī)律的理解,進行大膽去探索,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經歷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對普遍存在的問題或動作的關鍵,借助于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進一步的進行誘導,使學生在親自體驗的基礎上對正確的要領有理性認識,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師的組織下充分發(fā)揮以有知識的基礎作用、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組織學生討論,互相啟發(fā),互相幫助),最后,教師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正確的動作要領,指導學生主動練習,并養(yǎng)成自學、自思、自練、自結、自評的習慣,增進了師生、學生間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和能力,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問題導學式”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
1.學前“導”興趣,激發(fā)動機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在授課前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形式多樣,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觀察與思考。例如:上高蹺課時,課的開始我就問:“假如現(xiàn)在這里有一條小河,需要你們利用兩根長木頭和兩根短木頭做成渡河的工具,你們會做什么?” 學生紛紛回答,當出現(xiàn)高蹺的答案后,教師就接著說:“很好,我聽到有同學說做高蹺,那我們今天就學習如何利用高蹺來行走。”又例如:要進行中長跑測試時,我拿出秒表說:“今天希望這塊秒表能夠記錄下同學們的優(yōu)異成績。”學生很快明白上課內容,各個躍躍欲試。在教師設計的“導”趣中,學生自覺進入角色,為接下去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學中“導”思路,因勢利導
(1)關于“假如”的問題
教師可以利用課堂體育活動中發(fā)生的一些情況來問學生,例如:教師在籃球教學課上教單手胸前傳球,課的開始,教師請兩名學生出列,一名學生接傳球,一名學生防傳球,教師面向全體學生說:“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雙手胸前傳球,假如在傳球時,前面防守我們該怎樣傳球呢?”學生紛紛回答,提出許多種傳球方式,教師接著說:“下面我在XX同學積極防守的情況下,采用一種方式傳球,請大家注意觀察我的動作,隨后將回答兩個問題,第一,球是從防守者的什么位置傳過去?第二,為什么能夠傳過去,而XX同學卻得不到球?”示范結束后,學生們興致勃勃、爭先恐后地回答了教師的兩個問題,教師接著說:“剛才大家看到的傳球方式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單手胸前傳球?!标P于假如問題還有1、如果有人在炎熱的運動場上暈倒,你將如何處理?2、如果在籃球比賽中,你遇到比你高大的同學怎么辦?這些問題會使學生靜下來仔細想出很多方法,刺激他們的思考,啟發(fā)他們的思維。
(2)關于“比較”的問題
所謂比較的問題是指拿兩樣以上的東西讓學生比較,比較的問題有:(1)比較“深蹲跳”和“立定跳遠”的區(qū)別。(2)彎道跑技術和直道途中跑的技術區(qū)別。(3)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有什么相同?(4)A和B兩位同學參加50M賽跑,A素質好善跑B每次跑落在最后,總跑第一的A一次又一次體驗著成功,而怎樣努力的跑都跑不了第一的B體驗著失敗,這樣的教學合理嗎?我問同學;“A和B一起賽跑公平嗎?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兩人公平競爭”經過同學的一番討論,同學提出了“反方向跑50M”的辦法教師提問這些問題時,學生會不斷詳細地觀察,而這些問題的目的就是要訓練他們的觀察、思考。
(3)關于“延伸”的問題
討論習慣對思考的影響,建立敏銳的感受性,避免功能固有的現(xiàn)象,以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哪種方法可以投得更遠?”學生經過練習嘗試,回答出各種各樣的答案,如跑投,跳投,擺投、掄投,然后教師比較示范,接著問“海綿球除了還可以擲遠,還能做些什么游戲?”學生的活動見列舉(前面)的問題,關于除了的問題,還有如實心球除了擲遠還能做什么?地滾保齡球,搬運貨物,跨越障礙,穿過小樹林等。一般來說,除了的問題都是將最平常的答案剔除,希望學生能提出比較別出心裁的結果。
(4)關于“嘗試”的問題
嘗試的問題通常是平常體育活動中曾經發(fā)生或容易改變的問題,例如:(1)耐久跑教學中,教師誘導:“學生們都會跑步,想一想,體育課跑過哪些健身跑?”學生回答,有慢放松跑,變速跑,折返跑,加速跑等等,教師接著說:“今天這節(jié)課要求大家嘗試倒跑,想一想,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然后你再試一試?!保?)在學習頭手倒立時,教師可做這樣的提示:“同學們,想一想,當身體倒立時,頭和兩手應處在一個什么的幾何圖形最有利于控制重心,維持身體平衡?”學生個個躍躍欲試,不甘落后,總想,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通過嘗試,學生提出:頭與手的支撐成等邊三角形的倒立姿勢最穩(wěn)定,也有的說是等腰三角形,經過學生嘗試,一致認為等邊三角形使倒立姿勢最穩(wěn)定。
3.利用反饋信息,及時表揚鼓勵
教師通過觀察了解,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多鼓勵、多表揚、營造民主、和諧、寬松、向上的氣氛,應經常運用評語的方式,及時評價學生掌握技術技能的程度。如在學生練習中或結束時用“好”、“很好”、“不錯”、“好棒”、“真聰明”、“真不容易”、“相信自己”、“堅持一下”“再試一試”等詞語進行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觀察敏銳,思維靈活想象豐富,提高學習效率,并注重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情感體驗,根據(jù)學生個別差異選擇不同活動方式,讓學生都有所進步,心理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
4.學完“導”結論,總結概況
掌握知識是為了運用知識,運用知識不僅是為了今后工作和生活,而且也是進一步學習的條件。運用知識當然不僅限于技能技巧的掌握,還包括“知識遷移”的掌握和創(chuàng)造能力等,有時還可以在結論中滲透一些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如采用“竊竊私語”這個游戲進行中長跑教學后,針對出現(xiàn)的五花八門的答案,最后總結時我啟發(fā)學生:任何事情當別人告訴你時,你要考慮它的真實性,不要以訛傳訛。因此,對任何傳言都不要盲目相信,學生深有體會。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的思維總是和問題聯(lián)結在一起的,問題既是思維的起點,又是學習的動力。當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經過教師的引導,主動地問一個“為什么”,此時思維才算是開始啟動。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習體育動作和鍛煉的欲望,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促使體育教師對業(yè)務的再學習,提高體育師資隊伍的素質
采取“問題導學式”教學方法,教師不只是僅僅掌握各種動作技術、動作要領、會示范和教學生怎樣做,更應該講明為什么這樣做。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必須熟悉體育的相關學科,備課更須認真對待,及時分析每一動作原理,長此以往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必將得到新的提高,也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2.建議
(1)教師體育問題的設置要合理,要能調動學生對體育問題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積極地觀察與思考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思維活動中的重要“激活”因素,教學過程就是激發(fā)學生生疑,教師的提問是“教學的生命”。
(2)加強動作概念教學,為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問題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從已知到未知的探究過程需要教師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辨析,比較發(fā)現(xiàn)矛盾,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基礎上,導入新的動作概念。同時需要學生發(fā)揮自學潛力,主動吸收體育理論知識。
(3)體育課中的教學目標或教學任務的實現(xiàn),要從實際出發(fā),量力而行,切忌貪大求全,一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有限。學生要有所獲,有所得(如掌握一些有用的運動技能等),以解決實際問題,達到一定的教學質量規(guī)格無目的。
【參考文獻】
[1]薛忠燕《體育課“導學式”教學結構的設計》《江西教育》1996年
[2]岳君《“問題導學式”體育教學模式探討》《體育教學》2001年
[3]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眼》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年
[4]潘艷《”導學式”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體育教學》2009年
(作者單位:浙江省上虞市城北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