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的體育教學中,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更多的是關注優(yōu)秀教師的培養(yǎng)和優(yōu)質課的探討,容易忽視常態(tài)課的教學。學生體育技能的提高、體質的增強并不是幾節(jié)公開課和優(yōu)質課所能解決的問題,更不是幾個優(yōu)秀教師就能完成的任務,關鍵在于體育教師群體的每一節(jié)常態(tài)課的有效教學。常態(tài)課追求真實和樸實,它應該是教有所獲、生有所得的實實在在的課。那么,如何才能上好體育常態(tài)課呢?
一、教法要“精”
第一,有明確的目標是上好常態(tài)課的前提。教學目標制定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制定教學目標要準、要小、要切合實際,要有“對象、程度、行為、條件”等確切詞語。要讓學生學會什么?能達到怎樣的程度,促進或培養(yǎng)學生哪方面的能力或情感要明確。比如:初一年級的行進間低手投籃,第一節(jié)課要求生85—90%的能做到行進間運球跨步拿球。目標確定了,那么課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項練習都要緊緊圍繞目標去設計,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
第二,精選有效的教學內容是上好常態(tài)課的A保證。要保證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必須要精選有效的教學內容,確保學生通過學習,身體各個方面都能得到發(fā)展。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確定大的內容后,再制定單元計劃,根據單元計劃去設計每節(jié)課的具體內容,內容不要籠統,在制定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定,季節(jié)特點,還要體現出學校的特色,學生的個性,根據需要可以對大綱制定的內容修改或調整。
第三,抓住重難點,找到解決的手段和措施是關鍵。重點難點是每一節(jié)課的靈魂,也是每節(jié)課要解決的最重要的事,首先要找準重難點,重難點確定了,再通過設計有針對性的、有層次性的練習去實現突破。
第四,簡潔有效的組織教法是常態(tài)課的基本形式。課中用最簡單的組織形式,最通俗易懂的方法讓學生達到掌握技能,鍛煉身體的目的,就是最好的教學方法。所謂教有法,而無定法。教學的組織可以千變萬化,應根據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內容、不同年齡的學生、選擇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練習讓距離跑,可以根據場地空間,隨時調整讓出的距離及參與的人數,無需課前嚴格規(guī)定好。
第五,高強度、大密度的練習是上好常態(tài)課的質量保證。為了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學生在體育課和體育活動中,必須承載一定的運動負荷,這就需要大強度的練習,練習是手段、過程、方法。所有的目標都要通過練習去落實。沒有足夠的身體練習做保證,所有的目標、內容、組織、方法、都全部變成空中樓閣。
第六,素質內容課課練是常態(tài)課下提高身體素質的有效措施。素質練習可以循序漸進的滲透到課堂中,同一內容可不斷的提高要求和練習的次數,如立臥撐第一次課我只教會動作,通過反復練習完成本次課任務,第二次課提出要求,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數量的立臥撐,第三次課組織全班比賽,提高興趣,完成素質練習任務。不同的內容可循環(huán)的加入到課堂中,這樣日積月累,身體素質也在不斷提高。
第七,簡單的場地,少而精的器材是簡化常態(tài)課的有效手段。在體育課中場地要盡量小,器材要少,充分運用,合理恰當。場地盡量能重復使用,這樣節(jié)省時間避免重復勞動。器材要一物多用、充分利用。僅有的場地、器材條件能夠超水平利用,在有限的條件下上好體育課是我們體育教師的職責。
二、學法要“實”
新課標指出:體育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探究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親身經歷、有效參與、真實感悟,讓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時間內達成我們所期望的學習效果,逐步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在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探究的內容應是充實的、真實的、有效的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體育課更是如此,沒有實實在在的學習內容,學生怎能開展學習。學習內容、學習材料首先要“有”,且是充實的,學生的學習探究才有依據有厚度有實效。學習內容、學習材料應是真實的、有效的,學生感興趣的,以便更好地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習需求,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促進學生的探究活動。
(二)探究的過程應是人人參與的、實實在在的
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探究活動應該是人人參與、看得見、摸得著、真正在做的、實實在在進行的。如何讓學生真實地、扎實地進行學習探究呢?在學習材料保證的前提下,應著重關注:1.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2.要關注學生探究的參與情況。3.要及時反饋學生探究的成果。4.要建立交流評價機制。
(三)探究的結果應是學生自主發(fā)現的、親身感悟的
體育探究注重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去發(fā)現規(guī)律、得出結論。并不是讓學生去簡單地掌握,更不是通過教師的講授直接告知。只有學生親歷過程,親身體驗、感悟,得到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學生的描述可能不太準確、學生的回答可能不夠精彩、學生的觀察可能不夠細致。卻是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得到的,是真切的、實在的、有效的。
例如:在進行頭手倒立時,老師可以通過示范讓學生建立動作概念,然后讓學生進行探索:在倒立時頭與手的位置應是怎么樣的,要怎么樣才能提高動作的質量?而不是教師告訴學生,應該成三角形的。也許學生不用成三角形也能完成動作,要讓學生通過探究知道頭與雙手應成等邊三角形才有利于控制重心,從而突破動作的難點,又讓學生高效地掌握了動作技術。
體育常態(tài)課如涓涓細流,讓學生在每一堂課中都學有所得。這就要求教師勤勉踏實,課前認真準備、精心預設,為學生探究創(chuàng)造更多、更好的條件和機會,真正做到“為生而設”,讓學生扎扎實實地開展探究活動、真真實實地體驗、領悟。常態(tài)課追尋的是一種平常的淡然,是一種逐漸滲入式的穩(wěn)重,是一種腳踏實地的勤勉。讓我們在淡然中求索,在穩(wěn)重中沉思,在勤勉中實踐,上出常態(tài)課的精彩吧!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蓬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