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課是一門以身體鍛煉為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新課標要求對教師要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以教學為依托,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界的共同認識,筆者結合教學經驗,談談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方式。
【關鍵詞】高中體育;素質教育;課堂;教學
《中小學體育課程標準》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它是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庇纱丝梢?,素質教育是貫穿整個中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目標,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課堂的配合度比小學和初中階段有了很大的進步,這為教師更好地開展體育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教師要不失時機地發(fā)揮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把素質教育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一、素質教育在高中體育中的具體化
關于素質教育,人們談論得很多,一般認為素質教育是相對于應試教育而言的,它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重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學生的性格特征為基礎,開發(fā)學生的智慧潛能,從而形成健全的個性。倡導素質教育,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為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做好準備。簡單而言,素質教育不是為了培養(yǎng)考試的高手,答題的能手,記憶的強手,而是更加關注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個性體驗、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在體育教學中,素質教育可以具體化為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二、重視思想品德教育
“要做事先做人”,人的品德是超越人的才能本身的,當代青年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將要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只有智而沒有德,人類社會未來的發(fā)展就會偏離正確的目標,失去方向的指引。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思想道德顯得尤為重要。在體育教學中要利用豐富的教育因素,把思想品德教育貫穿到在課堂中去。教師可以通過嚴格的課堂組織紀紀律培養(yǎng)學生聽從指揮,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這種品質將來就可以延伸為遵紀守法,聽從指揮,服從大局;通過豐富的體育游戲設計,使學生形成團結互助,共同進退,勇敢拼搏的團隊合作精神;通過開展田徑、體操、球類等項目的小型體育競技比賽,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和遵守規(guī)則等良好的道德品質,在競賽中培養(yǎng)竟爭意識和進取精神。
三、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高中階段學生面臨沉重的高考壓力,很多學生在上體育課時不像小學和初中那么“放得開”,甚至有個別學生在體育課上把其他科目的課本帶出來,趁著自由活動的間隙埋頭苦讀,這是一種反常的現(xiàn)象,也是違背體育教學的宗旨的。究其原因,除了與學生對體育學科的重要性,對其他學科產生“勞逸結合,事半功倍”良性影響的功能認識不足之外,還由于一些學生對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不感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對運動項目的內在潛力和樂趣,以良好的教學形式進行“包裝”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在鍛煉過程中產生的成功感也是促使學生進一步加強鍛煉的重要體驗,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對取得進步的學生及時鼓勵,使學生體驗到鍛煉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經常保持“新鮮感”,吸引學生長久的注意力。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加強體育基本知識教學,教會學生運用知識技能的方法及科學的健身方法,還要借助熱門的體育賽事等位話題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對于體育的關注度。
四、重視體育美育的滲透
人們常說“健美”,其實健康就是美。美育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健康的審美觀點和審美能力的一種教育,它能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體育作為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體育美育的滲透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也可以說是審美或美感教育。當前,如何在體育教學中進行美育教育已經收到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隊列練習與技術練習鍛煉學生的體格;嚴格訓練學生坐、立、走的正確姿勢,使學生經常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欣賞各種體育競賽與表演,增強學生美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審美觀念和熱愛美的情感,提高鑒賞美的水平。
五、重視教師素質的提升
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fā)展起主導作用。在知識日異更新、信息突飛猛進的今天,體育教師如果沒有沒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術知識,和深厚的文化積淀,是無法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學理論和觀念是引領教學發(fā)展的主觀條件,作為體育教師,首先要樹立高度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加強新課程理論的培訓,從培養(yǎng)人才的角度出發(fā),樹立“以生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觀;其次,體育教師要通過學習和交流,經常和同行進行溝通,隨時對教學中有可能遇到的情況有綜合全面的了解,提高課堂應變能力;再次,體育教師要有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經常對課堂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性總結,并提煉教學訓練經驗,將之上升到理論高度,并使之指導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牛秀燕,常保榮.現(xiàn)代教育背景下體育素質教育變革的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0(10)
[2]陸偉.高中體育新課程改革教學內容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D].浙江師范大學.2010
[3]康麗.淺談中學體育教學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J]. 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13)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任巖松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