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上好中學生物課堂教學直接影響著還是對生物課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對此筆者就如何在中學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效教學”法的教學實踐來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方法,進而為激發(fā)中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做些有益的教學實踐工作。
【關鍵詞】初中生物;有效教學;教學方法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之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得社會公眾開始對科學教育給予了極大關注。生物學作為當前被廣泛關注的熱點學科,當然也需要在教學模式改革中尋找到全新的發(fā)展方向。在當前的生物教學實踐中,盡管已經(jīng)十分注重基礎性知識的理解,但由于缺少對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其無法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首先與生物學的自身屬性相違背,進而難以體現(xiàn)出生物學科自身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在具體的課程改革過程中,應當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充分尊重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自由發(fā)展。課堂教學作為學生獲取新知識與能力的平臺,應當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提升其學習能力,進而通過有效的課程教學來改變當前的不利現(xiàn)狀。
一、授課前:有效備課,做到課堂教學心中有數(shù)
首先,通過對于教學目標的深入解析,使教學課程中的所有內(nèi)容得以清晰的呈現(xiàn),避免出現(xiàn)傳統(tǒng)模式下引教學目標設置過于抽象而無法引其學習興趣的不利狀況,進而通過對于學生學習技能與學習興趣的綜合評估來提升教學效果,這也就要求教師利用學生耳熟能詳?shù)脑~匯和模式來傳授教學內(nèi)容。
其次,應當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全面掌握學習熱情對學生的影響,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由于信息獲取的難度極大降低,使得學生的接受能力大幅提升,進而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當考慮到這些實際情況,有效激發(fā)起學習興趣使其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和得以保持。
最后,通過對于教材的深入理解充分發(fā)揮教材功能,使得教材中的經(jīng)典教學理念得以全面體現(xiàn)。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當重視教材分析,并針對其中的重點與難點內(nèi)容進行統(tǒng)籌考量。結合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進行教材的二次開發(fā),從而對于具體的教學實踐進行深度整合實現(xiàn)傳統(tǒng)教材的活學活用。
二、授課中:有效講授,做到課堂教學生動有趣
其一,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上述目標的主要方法有兩個:一是情境教學,二是將教學目標與學生分享。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教師一般不會把教學目標傳達給學生。但是在有效講授的要求下,教師應將課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教學目標告知學生,這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準確把握自身的學習狀況,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其二,有效講授還指出,應告知學生本階段的教學難點和重點。這同樣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要求有所區(qū)別,而隨著教學形式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逐漸顯現(xiàn),學生可能只關注教學表現(xiàn)形式和參與性,但是卻忽略了教學內(nèi)容。教師應當針對這一給予正確指導,避免出現(xiàn)學生只注重外在形式而未能把握的教學難點和重點的不利現(xiàn)象。
其三,應當對有效教授的節(jié)奏進行把握,從而使學生能夠在相適應的模式下順利參與教學活動,這種節(jié)奏一方面應當使教師感覺輕松自然,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增強記憶效果,通過知識的學習來形成自身的價值體系。
其四,應當在教學過渡中合理改變話題。在課程講述的過程中可能需要進行教學過渡以保證教學過程的連貫性,教學過渡應當綜合把握條理性、規(guī)范性和簡潔性的要求來完成,否則就會使得這種教學實踐的效果受到影響乃至降低學習效率。
三、課堂反饋:有效提問,課堂教學做到有效鞏固
第一,有效提問應當適應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升同學的思考興趣進而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標。這就要求課堂提問應當面向全體同學,進而使得不同個體都有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同時還應在恰當?shù)臅r刻調(diào)整課堂氛圍,通過有效的難度設置來激發(fā)進一步探索的興趣,使學生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有效的引導。
第二,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必須通過對于標準答案地尋求來完成教學活動。在有效提問模式下,教師則可以提出更為靈活的問題,使學生在多元化思維模式下提升問題的價值,通過科學設置課堂問題的方式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第三,避免傳統(tǒng)模式下的填鴨式教學,進而將學生樹立為教學過程的主體以提高其學習主動性。與此同時,也應當避免出現(xiàn)因提問數(shù)量過多而導致問題質(zhì)量下降的現(xiàn)象,進而使得學生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效地參與到課程改革與教學創(chuàng)新活動中。這就要求通過有效的提問來把握合理的教學進度,營造積極的教學氛圍,從而使得教學重點和難點得的體現(xiàn),在根本上提升學生自主思考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居于主導地位,通常采用即時提問方式開展課堂教學,當學生回答錯誤或者遇到困難時就會中斷其回答轉向下一名學生來完成,而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會給予學生消極的暗示進而影響到學習積極性,因為中斷回答會使學生無法獲得完整回答問題的機會,或者認為自己的答案沒有價值而打擊學習積極性。盡管很多教師并非刻意為之,但其實際效果是影響了學生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細致觀察學生的言談舉止,進而了解學生的情感變化和個人需求,通過細心的呵護和耐心的指導達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少華.生物教學語言的規(guī)范化與生動性[J].教學與管理,2004年18期
[2]華廣清.淺述生物學語言的藝術性與規(guī)范化[J].教學與管理,2007年25期
[3]趙玲.淺談生物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黑河教育,2009年01期
[4]朱友祥.教學語言與美[J].教育藝術,2001年09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夢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