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肋間神經阻滯聯(lián)合雙氯酚酸鈉栓劑在開胸術后鎮(zhèn)痛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擇期進行開胸手術的患者7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肋間神經阻滯聯(lián)合雙氯酚酸鈉栓劑進行術后鎮(zhèn)痛,對照組僅給予雙氯芬酸鈉栓劑進行鎮(zhèn)痛,分別于術后6、24、48 h對兩組患者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和舒適狀態(tài)評分(BCS)進行比較。 結果 兩組患者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和舒適狀態(tài)評分(BCS)于術后6、24、48 h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肋間神經阻滯聯(lián)合雙氯酚酸鈉栓劑在開胸術后鎮(zhèn)痛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開胸術后;肋間神經阻滯;雙氯酚酸鈉栓劑
[中圖分類號] R6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1-0157-02
手術部位術后切口疼痛,尤其對于開胸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可影響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復及痰液的排出,嚴重者可出現(xiàn)肺實變和肺炎等并發(fā)癥,直接影響患者術后的恢復和轉歸[1]。如何減輕開胸患者術后疼痛,加速患者的術后快速康復,是圍手術期應激調控的主要任務之一[2]。本研究旨在探討肋間神經阻滯聯(lián)合雙氯酚酸鈉栓劑在開胸術后鎮(zhèn)痛中的應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擇期進行開胸手術的患者,美國麻醉師協(xié)會(ASA)評分在Ⅰ~Ⅲ級之間,按照術后鎮(zhèn)痛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齡41~72歲,平均(52.3±7.5)歲,原發(fā)?。悍伟?9例,食管癌10例,肺大泡4例,膿胸2例;對照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45~75歲,平均(51.8±7.1)歲,原發(fā)?。悍伟?7例,食管癌12例,肺大泡5例,膿胸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原發(fā)病的構成比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表1),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術前VAS評分<3分,排除心、肺、肝、腎功能嚴重不全的患者和既往長期服用鎮(zhèn)痛藥的患者(>1個月)。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觀察組:胸腔關閉前,進行肋間神經阻滯,在切口上下各兩個肋間進行神經阻滯,每個肋間分別在肋椎關節(jié)外5~8 cm處行整支肋間神經阻滯及腋中線肋間神經外側皮支穿出處進行阻滯,神經阻滯藥物的復合配方為每10 mL含注射0.375%羅哌卡因10 mL+曲安奈德40 mg,每個點注射藥液2 mL。所有患者術后每12小時給予雙氯芬酸鈉栓劑100 mg肛塞,連續(xù)應用2 d。對照組:術后僅術后每12小時給予雙氯芬酸鈉栓劑100 mg肛塞,連續(xù)應用2 d。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所有患者術后由專人進行視覺模擬評分(VAS)測定。分別于術后6、24、48 h評定患者在靜息狀態(tài)和軀體活動(如翻身、咳嗽)時的疼痛程度,VAS疼痛評分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劇烈,0分無痛,10分疼痛最嚴重。舒適狀態(tài)評分(BCS):0~4分,0分持續(xù)疼痛,4分為咳嗽時亦無痛,分值越高,患者越感覺舒適。所有患者評分在完全清醒狀態(tài)下完成[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樣本均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兩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不同時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不同時點VAS評分的比較
分別于術后6、24、48 h對兩組患者的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進行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2 兩組術后不同時點BCS評分的比較
所有患者分別于術后6、24、48 h對舒適狀態(tài)評分(BCS)進行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圍手術期疼痛對機體的影響較大,可對機體神經、內分泌、凝血、免疫、胃腸功能恢復等調節(jié)產生不利影響。術后急性疼痛可抑制胃腸道功能,引起術后惡心、嘔吐及腹脹等不良反應;術后疼痛可抑制機體免疫功能,導致患者術后抵抗力下降,術后感染發(fā)生率增高;疼痛的應激反應還會使機體處于一種高凝狀態(tài),容易誘發(fā)心腦血管意外;另外疼痛還可增加手術部位的肌張力,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受限,因此,應激狀態(tài)不亞于手術應激[4,5]。尤其對于開胸手術的患者,劇烈疼痛引起的危害更嚴重,不僅影響患者的呼吸運動,使呼吸頻率加快,而且還限制了咳嗽反射與排痰,增加胸腔積液和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嚴重影響患者的愈后。
肋間神經阻滯是胸外手術常用的術后鎮(zhèn)痛方法之一。肋間神經由胸1~12的脊神經前支走行于相應肋間,在腋中線處分出外側皮支。由于在手術過程肋間神經阻滯可以直接完成,操作安全,成功率高,且患者無任何痛苦,也不會延誤手術時間。本研究選用毒副作用小的羅哌卡因進行麻醉,具有起效快,阻滯時間長,對心肌傳導和收縮功能抑制性小的特點,增加了術后鎮(zhèn)痛的安全性[6,7]。
雙氯酚酸鈉栓劑是一種非甾體類消炎鎮(zhèn)痛藥,具有不良反應少、抗炎鎮(zhèn)痛作用強大、耐受性好等優(yōu)點。經直腸給藥,避免了藥物首過代謝,相對血藥濃度較高,鎮(zhèn)痛效果顯著。本研究將二者聯(lián)合應用于開胸術后鎮(zhèn)痛,研究結果顯示,所有患者于術后6、24、48 h對靜息及活動狀態(tài)下的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和舒適狀態(tài)評分(BCS)進行比較,聯(lián)合肋間神經阻滯和雙氯酚酸鈉栓劑控制開胸術后切口疼痛療效顯著,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8-10]。
綜上所述,肋間神經阻滯聯(lián)合雙氯酚酸鈉栓劑在開胸術后鎮(zhèn)痛效果顯著,是較好一種術后鎮(zhèn)痛方法,對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安全可行。
[參考文獻]
[1] 盧強,黃立軍,張志培,等. 兩種不同鎮(zhèn)痛方法對開胸手術術后恢復的影響[J]. 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5):753-755.
[2] 方翼,陳新,廖偉,等. 肋間神經冷凍鎮(zhèn)痛對低肺功能肺癌患者術后肺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2,34(22):3420-3421.
[3] 倪斌,馬海濤,周加華,等. 肋間神經冷凍對開胸術后切口處感覺近遠期的影響[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1,27(10):615-617.
[4] Koop O,Gries A,Eckert S,et al. The role of intercostal nerve preservation in pain control after thoracotomy[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13,43(4):808-812.
[5] Vizcarra-Roman MA,Bahena-Aponte JA,Cruz-Jarquin A,et al. Effectiveness of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with ropivacaine in analgesia of patients undergoing emergency open cholecystectom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J]. Revista de Gastroenterologia de Mexico, 2012,77(1):9-14.
[6] Stone MB,Carnell J,F(xiàn)ischer JW,et al. Ultrasound-guided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for traumatic pneumothorax requiring tube thoracostomy[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1,29(6):697.
[7] Meierhenrich R,Hock D,Kuhn S,et al. Analgesia and pulmonary function after lung surgery:Is a single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plus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morphine as effective as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esthesia? A randomized non-inferiority clinical trial[J].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2011,106(4):580-589.
[8] 陳曉輝,廖燕凌,陳彥青,等. 羅哌卡因復合右美托咪定肋間神經阻滯用于胸腔鏡術后鎮(zhèn)痛的效果[J]. 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28(11):1064-1066.
[9] 楊子松,楊逢升,黃兆偉,等. 曲安奈德聯(lián)合利多卡因治療肋間神經痛50例體會[J]. 西南國防醫(yī)藥,2012,55(7):773-774.
[10] 陳濤,潘鐵成,李軍,等. 不同鎮(zhèn)痛方式對開胸術后的鎮(zhèn)痛效果及肺部并發(fā)癥的影響[J]. 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9,17(5):847-849.
(收稿日期:201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