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科學探究的認識,指出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科學探究,不斷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提供探究素材,精心設計課堂實驗,鼓勵學生積極探究,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為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創(chuàng)造教學空間。
關鍵詞:初中物理 科學探究 科學教學 探究能力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推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課堂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著眼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要求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特別要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從而逐步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轉變到自主探究學習上來,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有機會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物理知識并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之目的。
1.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1.1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學習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營造出師生民主的氛圍,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這樣可以有力的推動學生對學習產生一種積極的求知欲望,進而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例如在教學“聲音的產生”時,我為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自己討論如何證明發(fā)聲物體在振動,比一比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最多。學生的熱情很高,想出了多種方法并且借助手邊的器材進行展示,教師準備的器材很快也成了學生的搶手貨,在學生的展示活動過程中,我就了解了每個學生對相關內容的所掌握情況。然后我就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所學內容。學生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自主學習活動中掌握了所學的知識。
1.2以問題促思維,營造自主探究學習氣氛
要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就要引導學生進行大膽質疑提問,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好的問題設計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探究的欲望,這樣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獲得物理知識同時提高物理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效地呈現每個問題。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靈活多樣開放的問題,給學生營造思維的空間,不能只給學生簡單的模仿解決問題的機會,而是要引導積極主動地解決有意義和有挑戰(zhàn)的問題。例如在上《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這節(jié)課時,我首先提出:“洗過的衣服干了,這里的物態(tài)變化是什么?根據你的經驗怎樣才能干的最快?由此你認為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是什么?你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嗎?請展示出來大家分享?!边@些問題一拋出來,學生就積極思考、結合以往的知識經驗,大膽猜想并想方設法驗證自己猜想,不同的學生之間就形成了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樣就為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1.3用方法促學習,提升自主探究學習參與意識
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要想讓學生會學習物理,首先就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物理的習慣,加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指導;還要結合各種實驗課對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實驗觀察、問題思考和討論等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后,學生就能獨立思考問題和獨立進行實驗操作,進而更愿意進行探究學習了。因此,我們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把學習方法和具體內容明確化,以利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又學到學習物理的方法,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物理。例如:在學習“平面鏡成像”時,首先大家一起討論可能的特點,然后讓學生按小組進行動手操作,觀察記錄,接著讓學生分組討論,根據前面的實驗情況,學生的討論就比較認真,在問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已經有了根據,知無不言。最后各小組通過討論,歸納、概括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1.4學以致用,體驗成功探究學習樂趣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但與生活實際聯系非常緊密,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基礎知識,教學中應該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有機會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機會利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很好的促使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物理。如在學習了“聲音的傳播”后,讓學生粗略計算深井的深度、兩山之間的距離等,學習了“密度“之后,讓學生計算教室內的空氣質量或者鑒別家長戒指的真假等,在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了物理的適用價值,體會學習物理的重要性,這樣就達到了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物理的目的。
2.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開展學生科學探究
2.1精心設計課堂實驗,鼓勵學生積極探究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課堂上精心設計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但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進行必要的引導,精心設計,合理安排,鼓勵學生積極探究。不能為了怕麻煩,就讓學生按照課本上的實驗步驟進行/照方抓藥,這樣做雖然省事,卻打消掉了學生對實驗的積極探究能力。
2.2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
做驗證性實驗,學生缺乏興趣,對學習物理的積極性降低,以至于討厭做實驗。而探究性實驗,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進行探究性實驗時,其思維方式與做驗證實驗有很大的區(qū)別。學生首先要對所探究的物理知識提出假設,然后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一邊實驗一邊探究,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在目前的物理教學中,考慮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長遠發(fā)展,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高度重視物理學中的實驗成分,盡可能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實驗,力求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科學,這樣使學生在探究性實驗中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并成為知識的再現者。
3.總結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以及學生學習主體性品質的培養(yǎng),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體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原則。
參考文獻:
[1]牛云景.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S].2012-09.
[2]王漢權.澳大利亞課堂教學見聞//中學物理參考[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鄭青岳.探究式學習是否只要過程不要結果[M].中學物理參考,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