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是人們進行言語交際的重要手段,是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之一。聽力 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英語整體水平的提高。一般來說,聽力水平應與英語水平同步發(fā)展,共同提高。提高了聽力水平,才能為培養(yǎng)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英語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重視并加強聽能訓練是必要的。
關鍵詞:聽力水平 語言基礎 文化背景 心理素質 聽力培訓
聽、說、讀、寫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四大技能。其中聽力是不可忽視的,因為語言的功能就是交際,而聽的技能又是人們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方面,聽力理解作為 一項輸入性技能,是學習者發(fā)展其他語言技能的基礎,因此,重視并加強聽的技能訓練是必要的。
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呢?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影響學生聽力水平提高的原因,根據(jù)我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查閱了有關資料,了解到這些原因既有語言方面的,也有非語言方面的,既有客觀方面的又有主觀方面的,語言方面主要體現(xiàn)為學生對語言知識的了解及詞匯的掌握程度等,而非語言方面則包括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及知識面的寬廣等方面。所以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
一、必須從語言基礎抓起,掌握正確的發(fā)音、充足的詞匯量及相關的語法
首先要過好語音關,教師應該讓學生學習標準、規(guī)范的語音語調,在聽錄音時進行跟讀,經(jīng)過對學生有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掌握單詞的發(fā)音及連讀等基本技巧,鞏固要通過示范、模仿、聽音、辨音練習和適當?shù)匿浺舨牧希囵B(yǎng)學生對語流中的連讀、同化、不完全爆破、弱讀、重讀、升降調等語變、語調變化的敏感性以及語速的適應性。其次詞匯量的多少對學英語者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對聽者而言,不僅要認識單詞,而且要多掌握耳熟單詞,耳熟單詞是指把認識的單詞變成聲碼,以語流的形式來撞去鼓膜,刺激大腦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要求學生根據(jù)單詞的讀音規(guī)則背誦單詞,這樣記憶的單詞也不容易忘記。所以學生平時應注重詞匯的積累,特別是耳熟單詞掌握的多少直接影響聽力的理解。最后語法知識的掌握對于理解句子含義,正確劃分意群,加快語言反應和接受力均有很大的幫助。語言基礎知識不扎實,訓練再強化,效果也不一定明顯。
二、多了解文化背景知識
由于歷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異等多種因素,以漢語為母語的民族與以英語為母語的民族思維方式必定有所區(qū)別,學習一門語言不能只學習單詞、詞匯、語法,還應了解相應的文化常識。學生課外閱讀面窄,基本上對一些英美國家人民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缺乏理解,這就會影響聽力,如姓名(name),中西方表達不盡相同。因此,了解必要的目標語國家的背景及文化知識,并在聽的過程中運用背景知識排除“負遷移”的干擾,必將提高記憶效果。 背景知識了解的多寡影響聽力理解的速度和準確度,話題熟悉的聽力材料要比話題生疏的聽力材料易理解,所以多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有助于聽力的全面提高。
三、優(yōu)化學生心理素質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處于緊張、焦慮的情緒時容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從而對原來可以聽懂的內容在理解上大打折扣。同時,外部環(huán)境對學生也有較大影響,環(huán)境變化會使學生在心理上產(chǎn)生相應的變化。同樣的聽力內容,在教室里聽老師授課和在語音室里聽錄音,學生的心理活動是不一樣的,而多數(shù)學生又不善于調整心理變化,從而造成聽力理解上的困難。學生在考試中聽錄音時往往過于緊張,因為聽力測試是試題的第一項,學生還未能很好地適應考場環(huán)境,既擔心錄音效果不好而影響聽的效果,又怕適應不了考試的內容和錄音速度,從而產(chǎn)生過度緊張的心理,其結果就是大腦出現(xiàn)暫時“空白”。針對這些心理因素,教師在平時就要讓學生多聽,要針對所聽的材料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使聽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當然,教師設計問題時應遵循從整體到細節(jié)、由易到難的原則,長期訓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臨場不亂的心理素質。
四、進行聽力培訓
1.要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聽是一個主動積極地對信息進行認知加工的心理語言學過程,是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中最難的一種。那么如何培養(yǎng)聽的興趣呢?首先,明確聽的目的。結合學生的語言水平,由淺人深、由低到高地進行,逐漸培養(yǎng)學生聽的欲望。要求學生多收聽BBC,VOA,等英語廣播,觀看英語VCD,聽英文歌曲等,使聽英語成為學生的一種愛好、一種興趣。其次,引入競爭機制。在課堂上教師可采用搶答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聽的興趣,刺激學生的大腦反應,活躍課堂氣氛。最后,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信心是使興趣持久的一劑良藥。教師可選擇一些符合學生實際語言能力、趣味性較強的聽力材料。在教學中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化、靈活性、趣味性。學生有了聽的興趣,便為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前提條件,因此教師能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英語聽力教學的一個關鍵因素。2.在課堂上,教師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向學生發(fā)出指令。3.老師在教學上可以采用精聽和泛聽兩種方式,精聽最好是選用有教學錄音和有故事情節(jié)的短文或科普短文;泛聽則可選用一些口語教材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在聽新材料時,要求學生一定要聚精會神,讓自己的思維跟上每一個音節(jié)?!奥牎钡漠斨杏龅缴~不要停下來多想,因為有些生詞可以在整個內容中理解,有些生詞并不影響理解文中大意,可以不管;如果停下來想的話,反而會影響聽下面的內容。無論是精聽還是泛聽,都應教會學生不要先看文字材料。通過這樣的聽力訓練,促使學生提高辨音及聽力理解能力。4.聽說配合。聽完一段錄音后,可就內容所提出問題,讓學生作簡略的口頭回答,對一般疑問句子只回答Yes or No;對特殊疑問句子答其所問的部分。5.聽讀配合。聽讀配合可以兩者同時進行,也可以先讀后聽,或先聽后讀,還可以聽讀交替、交叉、輪流進行,聽讀配合一方面降低聽的某些困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于一點;另一方面又將書面和口頭加以對照,有助于學生克服文字對聽的干擾。所以聽讀配合是中學英語所段聽中比不可少的基本訓練形式之一,這種形式最為簡便,幾乎不受任何條件限制。6.聽寫配合。作為聽力訓練手段的聽寫,最好發(fā)給學生有缺詞的書面材料,然后邊聽、邊寫進行填詞。這樣可以有計劃地訓練、如日期、年、月、數(shù)詞、單詞連續(xù)等聽辨能力以句或段為單位的聽寫。要教會學生在聽第一遍時,邊聽,邊了解大意,記下一些具體的“符號”,如日期、時間、數(shù)字、地點、人物等。以能了解大意為主要目的,能記多少就記多少采用自由聽寫的方式,學生能把所聽大意寫下即可,聽的句子復雜,寫的句子可簡單,無關大意內容的個別句子漏掉也沒關系。
聽力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一部分。但是,沒有人可以無視這一過程的重要??傊仨氄Z言非語言,主觀客觀各方面綜合起來,才能有效提高英語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