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理念下中學英語教學評價要求關注學生語言知識、技能、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重視學生學習方法及策略;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教師把教學評價重心定位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上”
關鍵詞:課堂評價 方法
一、前言
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奔钚栽u價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再度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它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整個教學起著導向和制約的作用。教師通過“活動單”導學模式,利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鞏固提升等環(huán)節(jié),不斷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營晚,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多一把尺子評價學生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即: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把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同學之間的互評、家長評價結合起來。學生自評能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通過了解自己的成績和不足,學會自我反思、勤于思考并發(fā)展自我內(nèi)省智能,逐步成長為一個自主和自立的學習者,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學生之間的互評可以讓學生學會溝通和合作,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并理解和欣賞他人。家長參與英語學習評價更大地發(fā)揮了評價的作用。家長反饋孩子在家的日常表現(xiàn)。一方面家長可以更好的督促教育學生,另一方面家長參與了孩子的成長并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2.評價形式的多元化。不同的課程內(nèi)容有不同的特點,評價的方式與之相適應,必然要多樣化。如:作業(yè)評價、卷宗評價、考試的方式交替進行。還可以采用智能展示的評價方式,如:面對面交流、調(diào)查問卷、網(wǎng)絡聊天、角色表演,項目活動、檔案袋記錄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以各自合適的方式向公眾展示他們的實力和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使學生獲得信心。
3.評估內(nèi)容的多元化。除去對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評價,從學生發(fā)展出發(fā),還增添了對聽做、視聽、說唱、玩演、聽寫等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跨文化意識綜合能力的評價。
4.評價標準多元化。打破傳統(tǒng)評價的“一刀切,齊步走”,多一把尺子來評價學生??茖W有效的評價標準要兼顧以實現(xiàn)課程目標和學生縱向發(fā)展雙重標準,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正是多元智能評價觀的核心。比如:對于暫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評價促使當他們?nèi)〉命c滴進步時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和樹立學習的信心,采用多種標準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估,這體現(xiàn)了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智能組合差異,開發(fā)適當?shù)脑u價方法,多維度、多角度評價學生,達到評價結果最優(yōu)化。
三、情景化評價——注重學生實踐能力
1.建立全過程評價制度。全過程評價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適時進行評價,評價真正成為學習一部分而不是師生的負擔。評價應該成為自然的學習環(huán)境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在一年學習時間的剩余部分中強制外加的內(nèi)容,評價應在個體參與學習的情景中輕松地進行。
2.建立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評價制度。過程評價就是把評價貫穿學學習過程始終,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共同監(jiān)控、反思、調(diào)節(jié)出現(xiàn)的問題。換言之,學生的一個學習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評價的過程。以新目標魯教版初二上冊Unit6 HowWa Syour weekend?Section B3a為例。評價學生對于這篇短文學習效果。學生要記憶基礎詞匯,敘述課文。這個過程就是對學習材料進行記憶、深化、加工實踐的過程,離不開同伴、教師的合作交流。期間,教師、同伴、甚至家長關注學生成長,對學習結果隨時隨地的進行等級和描述評價。把這些評價記錄下來,提供了學生成長的足跡,更重要的是評價者可以向學生發(fā)展提出可行性建議。
四、課后活動評價
1.作業(yè)評價。學生在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中,會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給教師,并以各種不同的心態(tài)期待教師的評價。作業(yè)評價要因人而異,采用不同的激勵評價手段。對于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表揚中應有期望與要求,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對于有進步的學生要善于鼓勵,如:“IIf you put your heart in it,nothing is impossible in the word.”還可以來點創(chuàng)新的作業(yè)評價,如在學生的作業(yè)本上蓋上不同的印章、貼上不同的圖案以資鼓勵。
2.試卷評價。閱卷時,不僅要仔細檢查對錯,還要注重評價的激勵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捕捉學生的亮點,巧妙地運用各種手段的激勵機制,為學生鋪上通往成功的階梯。
五、階段檢測,綜合評價
在實際教學中,要求學生定期反思學習過程和結果,并對教師的教學狀況,通過便利貼的形式或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表等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逐步實現(xiàn)學習效果評價主體的多樣化。在一個小組編制英語班報的活動中,通過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學生挖掘自身的潛能,組織學生自主設計、編制形式多樣的英語班報,由學生組成評委對各小組編制的英語班報進行評審,評出了‘Best Name Award—Best Columnaward’等獎項,同時還給教師設置了‘Best Coach Award’的獎項。整個活動過程存教師的鼓勵和學生的相互激勵中順利完成,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師也得到相應的提高和發(fā)展,學生與教師在課堂活動中取得雙贏。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語言、情感和恰當?shù)慕逃虒W方式,不失時機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激勵評價,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挖掘學生的內(nèi)在需要和學習動機,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分享合作的成功果實,才能讓初中英語課堂在激勵性評價這片沃土上生根開花。
六、結語
教學評價重點應該是學生的“學”,既要注重“雙基”和“能力”的形成,又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的智能組合不同。既要注重教師對課程教學方法的選擇,又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轉變。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發(fā)展性教學評價的方式,最優(yōu)化和最大化促進學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朝霞.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師生互動途徑初探[J].中學英語園地:教學指導,2012(17):56-57.
[2]甘敏.對多元化評價在初中英語學習中的探討[J].商情,2009(13):69-69.
[3]國家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美)戴維·拉齊爾,著.白蕓,楊東,魏奇,譯.多元智能與量規(guī)評價[M].科學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