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的學習過分強調接受與掌握,忽視發(fā)現與探究的價值,影響了學習的效果。因此,要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倡導探究性學習,這是新課改的一個基本要求?!缎抡n標》明確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fā)現問題、獲得自主發(fā)展的學習方式。探究學習的主要特征是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在探究學習中,教師要在教學中學習質疑,使學生在疑中思考、在疑中探索、在疑中學到新。
關鍵詞:語文 課堂教學 質疑 解疑 創(chuàng)新 課堂教學
新課標倡導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我能學”,讓學生盡量自己去學。而此時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引入到教學中來,并積極啟發(fā)、誘導學生質疑,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辦”,使學生從不敢問到想問,從不想問到多問,以此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實行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逼鋵嵅槐匕褜W習語文想像得多么復雜,只要讓語文學習變成一種生活就可以了。那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就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而老師則起輔助引導的作用。探究性學習,簡單的說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主動的探索,發(fā)現和體驗,學會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增進思考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
教師的引導側重于在容納兒童生活經驗的同時,還要幫助他們把零碎的生活經驗改成與語文學習相通的經驗,把語文課的抽象轉化為具體的兒童生活。
在講授《我的家在月亮上》時,同學們收集了大量的關于月亮的圖片和神話故事。同學們還自發(fā)地利用課余時間練習,組織講故事比賽,班內掀起了一股學習語言的熱潮。正如明代的王守仁所說:“樂習的效果可以使人精神力量有余,則無厭之患,而有自得之美?!睂W生們在探究的過程中擴大了視野,潛在的學習熱情被激發(fā)出來。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探究性學習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一改過去的不愛學、不想學、學不學都一樣的態(tài)度??梢宰寣W生真正感受到語文世界的無窮魅力,并體會到語文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想用這樣的教學一定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并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以趣為徑引導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合作精神
質疑是創(chuàng)新的起點,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是成功的關鍵?!墩Z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好奇心,引發(fā)探究意識。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币箤W生具有探究意識,首先要激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這就需要引導學生質疑。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就得有的放矢,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將豐富的生活源泉縮微后以供學生觀察和理解,不能拘泥于形式,更不能為了純粹的課堂活動而作的一種點綴。而學生的質疑的過程中,我覺得教師不是武斷的否認,強加干擾,一定要把學生的思路引到你的思路上來,那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蕩然無存了。所以應該重視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要給學生留足時間,不吝嗇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于問。
新課標強調,要將課本知識與實踐能力充分地結合起來,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yǎng)學生們提出問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探究性學習就是將二者聯系起來的最好方式。學生們在生活中常常感到不會辦事,辦事就要進行語言交際,所以學生感到開頭難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語言表達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在古文學習單元,我們有目的的引導學生結合所學文章,探討“說話的藝術”。通過探究討論,大家知道:燭之武,一位老頭,孤身勸退強大的秦國軍隊,保存鄭國。沒有非凡的口才,沒有超人的膽量,沒有豐富的常識,如何可以成功?通過研討,同學們認識到,在現實生活中辦事情,語言表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而語言的運用是講究藝術的。燭之武和鄒忌的成功在于他們通過語言巧妙地抓住了對方的心理。同學們懂得了在運用語言時要考慮諸多的因素,要因人、因事、因境來采取不同的語言。懂得了決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即我想怎么說就怎么說。通過研討,同學們認識了自己的問題,改正了學習中的缺欠。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真心感受到了學習語文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快樂。
三、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學習的人才能休保持心里不跑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笨梢娮⒁饬κ谦@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前提。老師靈活地調整教學思路,生成新的教學問題,使學生探究的興趣持續(xù)下去。傳統(tǒng)教學由于種種局限,曾經長時間地使師生在單調的“黑白世界”里徜徉。久而久之,就算教師費盡心機的講解也難免磨去孩子的興致,很難再有吸引他們的地方了。而現代教育技術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卻有著傳統(tǒng)教學所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運用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時,顯現在顯示屏上的課件不僅將學生帶入了絢麗的彩色世界,而且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極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語文課堂的精彩,應建立在層層深入的對話中,在感悟與解讀文本時,與教材、與教師、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后的對語言文字魅力的一種吸引,一種嘆服。這樣的精彩,需要教師的底蘊和大氣,需要教師的睿智和靈動。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猶如樹木,把根須伸展到泥土中,汲取養(yǎng)料。只有合理的運用現代的教育技術,就能把你也許千言萬語無法表達的情感詮注得一步到位。孩子們只有在圖文聲像并茂,直觀動態(tài)的課堂上才更容易放飛自由的心靈,才更觸動他們的心靈,才能真正擁有一雙智慧的眼睛,一對靈性的耳朵,誘發(fā)他們原始的沖動,培養(yǎng)感悟生活和捕捉精彩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正東.新課標下的語引導式教學[J].考試考古,2002,6.
[2]葉瀾,鄭金洲.教育理論與學校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3]孫巧芳.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J].考試周刊.
[4]肖漢紅.淺談語文課堂教學藝術[N].撫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