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抓好課外閱讀呢?下面是我的一點個人感受,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一、給學生指明閱讀的基本途徑
依照《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從課文的教學實際出發(fā),在課外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擴大閱讀的活動。這項活動能大大增加學生的見識,具體操作如下:
1.由學習節(jié)選的課文,拓展到整部著作。
2.由學習短篇課文,拓展到閱讀文集。如學習《阿長與山海經》,去閱讀散文集《朝花夕拾》;學習《紙船》,去閱讀冰心的詩集;學習《皇帝的新裝》,去閱讀安徒生童話集。
3.由學習課文拓展到閱讀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其他文章。如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去閱讀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學習諸葛亮的《出師表》,去閱讀《后出師表》、《三國演義》。
4.由學習課文,拓展到閱讀介紹作者的生平、事跡的傳記。如學習了魯迅、朱自清、冰心等作家的作品,去閱讀《中國現(xiàn)代作家傳略》等。
5.由學習課文,拓展到閱讀與課文評論、鑒賞課文的文章。如學習了一些唐詩、宋詞后,去讀《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中的相關賞析文章。
6.由學習課文,拓展到閱讀與課文題材、寫法同類的其他文章。比如學習朱自清的《背影》、魏蘇的《臺階》,去讀《父親的愛》、《奇跡的名字叫父親》等表現(xiàn)親情的文章。
二、告訴學生在閱讀中要遵循一些原則
何事都有一定的原則,閱讀同樣也不例外,我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也告訴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遵循以下原則:
1.整體性原則。從整體上說,中學語文拓展閱讀對課標推薦的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都應從課文的實際出發(fā),找到相應的拓展點,并加以落實。從層次上說,開展拓展閱讀,還必須注意初、高中階段、每學年每學期課外閱讀的不同內容和要求,把握階段總體目標、學年階段目標和學期具體目標的層次性、聯(lián)系性,形成一個層層推進、逐步到位的完整體系。
2.循序漸進的原則。課外拓展閱讀必須根據自己的年齡特點,根據自己的實際知識水平,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地閱讀。
3.課內外相互促進的原則。開展課內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特點所決定的,也反映了語文課內與課外的辯證關系。課內是基礎,是先導;課外是課內的延伸和深化。課內打好基礎,帶動課外;課外積累和發(fā)展,促進課內提高。課內與課外相輔相成,不可偏廢。所以,學生要注意,不是說要擴大閱讀量,要發(fā)展課外閱讀,就是天天抱著課外書不釋手。
4.讀寫結合的原則。讀與寫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從吸收與表達的角度看,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吸收為表達奠基、引路,表達對吸收起著加深、拓展的作用。因此,作為教者,還必須要求學生既是“君子”又是“小人”。否則,學生只管成天埋頭苦讀,結果一動筆便束手無策了。
三、對拓展閱讀的管理與指導
1.管理
(1)制訂計劃。我和學生都要制定拓展閱讀的計劃,我先把指導計劃拿出來,學生才好根據我的計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我明確地告訴學生拓展閱讀要以課文的學習為拓展點,以自己的獨立閱讀為基本形式。
(2)介紹閱讀材料。根據閱讀需要,我也對選定的拓展閱讀材料進行適當?shù)慕榻B,或介紹全書內容,或介紹有關章節(jié),或介紹寫作特點
(3)檢查督促。每次專題閱讀后我都要及時檢查學生的閱讀筆記、摘抄卡等,并作好統(tǒng)計,在班上公布,以促使學生更認真地進行閱讀。
(4)總結表彰。每學期或每次拓展閱讀后,對閱讀中的經驗、體會以及取得的成績進行總結表彰,讓學生進一步明確閱讀的目的、意義,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鞏固閱讀成果。
2.指導
(1)我讓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和要求。每次專題閱讀或每讀一本書,都讓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和要求,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
為了明確課外的總體要求,調動學生參與、家長支持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我在初一學生入學后,就給學生宣講課外閱讀的意義和指導課外閱讀的計劃安排。這點要注意,如果你不給學生家長講清楚,恐怕在分數(shù)教育的今天,不單是學生要挨罵,老師也躲不了批評、指責。說你成天就教學生看小說,不誤正業(yè)!
(2)給學生確定閱讀的時間和方式。拓展閱讀的材料選定后,還必須確定學生閱讀的時間和方式。要在課內閱讀的必須爭取當堂完成,要在課外閱讀的材料,則放寬尺度和要求。
(3)指導閱讀方法。通過舉辦專題講座的形式,向學生講授基本的閱讀方法,如朗讀法、背誦法、三步閱讀法、文體結合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勾畫圈點、摘錄、評點、提要、質疑問難、歸納梳理等。
四、拓展閱讀要注意的問題
1.解決圖書問題。開展課外閱讀,必須解決圖書問題,即保證有可供進行拓展閱讀的相關材料。我是通過讓學生傳看自家的課外書或借讀學校圖書室的書來落實這一點的。
2.打好課內基礎。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必須打好課內基礎,即“得法于課內”——老師對精讀課文的示范分析和自讀課文的學法指導,學生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閱讀訓練,領會閱讀的規(guī)律和方法。在這樣的基礎上,課外閱讀才能有法可循、有路可走,才能真正做到“增益于課外”。
3.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養(yǎng)成有目的的閱讀習慣。拓展閱讀以大綱為綱,配合教材和課堂教學,指點閱讀材料,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有目的的閱讀習慣。
(2)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在課外閱讀中要注意指導學生學會勾畫圈點、批注點評、摘錄提要、寫閱讀筆記、札記等,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3)養(yǎng)成勤問多思的習慣。課外閱讀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讀思結合、勤問多思的習慣,要讓學生“站在書上讀”,亦即以質疑和批判的眼光來閱讀,力求多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
(4)養(yǎng)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會用字典、詞典,會用參考資料,獨立地獲取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5)養(yǎng)成講衛(wèi)生的習慣。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讀書注意光線,保護眼睛;注意姿勢,保護身心正常發(fā)育;注意情緒,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注意環(huán)境,防止干擾,集中精力等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