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是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班級管理和教育的第一責任人。通過這些年的探索,我們知道集體教育形式是有必要的,但我們也不能忽視班級的另一種教育形式——個別教育。個別教育是集體教育之外的另一種重要的班級教育形式,它是班主任針對學生個人特點,通過個別接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以期形成對學生的最大幫助,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關鍵詞:試論 班任 對待 成績 差生
在個別教育中,班主任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現(xiàn)在我們普遍感覺最頭痛的就是對所謂“差生”的教育。那么作為班主任,應該怎樣合理的處理和引導這些學生呢?這是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每個教師都可能遇到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而這些差生是提高教學成績的障礙,他們的表現(xiàn)是上課不認真聽講,下課不能獨立完成作業(yè),慢慢地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就落在后面,成了名副其實的差生,而面對這類問題的方法又各不相同,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我面對差生一直堅持自己的做法,特別是素質教育對差生效果更好,下面談談我工作中的一點體會。
一、對差生有所界定,這樣才能對差生進行個別教育
差生是指思想行為、學業(yè)成績、智力發(fā)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這樣或那樣問題的學生?,F(xiàn)實中,我們經(jīng)常也稱差生為“后進生”,或者為“暫時表現(xiàn)差的學生”。這其中寄予了班主任或者其他教育工作者對這類學生的較高期望。一般來說,中學差生大致有三種類型:第一是智力尚可,但學習和紀律都較差的“雙差生”;第二是由于學習障礙和心理障礙造成的差生;第三是智力相對低下,或者在發(fā)育上較晚的差生。
二、分析認清造成差生變差的原因
差生并不是各方面都差,有的是學習差,有的是行為差。比如“雙差生”,造成他們“雙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能與家庭不良教育有關,有些家長對自己要求不嚴,缺乏對子女的關心;有些家長對子女嬌生慣養(yǎng);有些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偏重于“利”而忽視道德教育。另一方面是學校因素,現(xiàn)在評價一所學校,仍然看重其升學率,大部分學校以教學為中心,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shù)輕品行;重知識傳授輕道德培養(yǎng);重優(yōu)生輕差生。這樣,良好的道德行為沒有在學生心目中得以強化,差生的逆反心理不斷增長,從而在行為上走入極端。還有就是由社會不良現(xiàn)象造成的,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這些學生對社會上一些不良事物認識不清,抵抗力差,從而造成自己“雙差”的情況。所以作為班主任應該對他們多偏愛一點,多關心他們,為他們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條件,促使他們盡快轉化。
三、重視差生,培養(yǎng)健全的情感生活
所謂健全的情感是指由適當?shù)脑蛩鸬?,其強度和引起它的情感的情緒相聯(lián)系的,作用的時間隨客觀情況而轉移的正常情緒情感反應,他既包括高興、快樂、歡欣等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也包括焦慮、恐懼、憤怒等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健康的情緒情感有助于一個人的行為適應,其中積極良好的情緒情感是保證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因此,我采取多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緒情感,盡可能防止消極情感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首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一般說來,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人,才會有健康的情緒情感.可想而知,一個缺乏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的人,沒有理想,沒有雄心壯志,整日沉湎于身邊瑣事,必然是目光短淺、胸襟狹隘、容易心情沉悶,因此,我首先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幫助學生認清人生的意義,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引導他們把精力集中到學習、文體活動和科技活動等方面,培養(yǎng)他們的樂觀精神和高尚情操,使學生經(jīng)常保持良好的情緒和情感。其次,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興趣,例如:書畫、音樂、舞蹈、游泳、跑步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釋放他們身上多余的能量.讓他們感到生活的生動愉快,從而解除心理上的緊張,保持情緒穩(wěn)定,然后幫助學生找出落后的原因,第一做到尊重學生,信賴學生;第二與學生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第三幫助學生控制自己的情緒,找出自己落后的原因,使他們感覺到老師并不歧視他們,相反,在感情上很重視他們。如:課下多和他們交流、談心,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面對差生更要有耐心、細心和關心,才能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們的情感,時刻注意他們的思想變化和思想波動,及時提醒、糾正他們的思想認識和錯誤觀點,從而使之健康成長。
四、幫助差生,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積極因素
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會激發(fā)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為此,我一方面重視自身情感對學生的感染作用,經(jīng)常以愉快的情緒、飽滿的精神、自信的神態(tài)面對學生,通過自身的言行去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通過富有情感色彩的語言等引起學生的共鳴,達到教育的目的,在幫助差生這個問題上,我先弄清楚他們差在何處,然后再對癥下藥,引導學生說題、練習、競賽用多種多樣的方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能自己尋找學習的樂趣,在這方面,我除了開展各種活動之外,還開展各種各樣的競賽,使他們在競賽中看到自己的成功和勝利,使他們在品嘗成功和勝利的滋味時,激發(fā)更高、更積極的熱情,對待差生我還注意到,不論課上、課下都應多提、多問、多關心、多幫助、少批評、多表揚,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效果更佳。
五、適時點撥,建立起牢固的自信心
一個人如果缺乏自信心,就很難表現(xiàn)出自制性、堅持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是鍛煉學生意志的重要途徑。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與周圍人對他的評價有很大關系。我對學生取得的成績總是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我認為正面的教育有利于學生克服自卑心理,使他們的自信感得到強化,而往往在學生有了一定進步的同時,有時可能會出現(xiàn)驕傲的現(xiàn)象或遇到挫折就停止不前。這時,我就適時的點撥,讓他們克服驕傲情緒,同時也要克服灰心喪氣的情緒,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到要準確及時的把握時機,通過反思、交流、排解心理障礙,訓練思維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思維品質。在探索中使學生獲得知識,獲取成功,在成功中品嘗快樂,在愉快中產(chǎn)生興趣,這樣長期堅持下去,會使一個差生轉變成良好生,甚至優(yōu)秀生。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無論是差生,還是優(yōu)等生,只要對學生寄予希望,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從而樂于接受你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愛心,枯草也會發(fā)芽;只要給予一縷陽光,他們就會燦爛。以愛為根基的教育,是做好差生轉化工作的關鍵。正如魏書生教師所說: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在教育學生過程中給學生以愛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