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餐慢一直是讓家長非常頭疼的問題。而幼兒進餐慢的不良行為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較難改變,對幼兒身心發(fā)展帶來的不良影響將是長久的,不但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害處,還會養(yǎng)成幼兒注意力分散的習慣、形成幼兒自由散漫的性格,造成孩子厭食、自尊心或自信心受傷害等問題。解鈴還需系鈴人,找出原因,方能對癥下藥。在此,我將綜合考慮個體的內(nèi)外因素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與探討,進一步弄清幼兒進餐慢的成因。
(一)幼兒自身原因?qū)M餐慢的影響
1.生理原因?qū)τ變哼M餐慢行為的直接影響
(1)身體發(fā)育不健全
吃飯是手眼協(xié)調(diào)的活動,而幼兒正處于身體發(fā)育時期,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差,雖然能夠用筷子和湯匙,但在使用時拿不穩(wěn)、感到又累又酸,比較費時費力且容易被外在的活動吸引。另外,幼兒的牙齒上下頜咬合不緊密,牙齒缺乏鈣質(zhì),咀嚼能力差,咬纖維高的白菜、菠菜、韭菜或是紅燒牛肉等就比較費時,嘴里沒有辦法含太多的東西,必須分批咀嚼才行,因此吃飯的速度就慢下來了,發(fā)育比較緩慢的幼兒則更是慢上加慢了。
(2)進餐方式不正確
這里所指的進餐方式不正確主要包括幼兒咀嚼方式不對和餐具使用方法不當。有些孩子沒有學會吃飯,咀嚼方式不對,只用前齒咀嚼食物,兩邊的牙齒是不用的,像小兔一樣,由于飯堆在口腔的前面,把嘴撐得圓鼓鼓的,用很長的時間才能把食物嚼碎。很多時候別人三口吃光了,他才只動一調(diào)羹,一口飯一直在嘴里沒咽下去。還有小朋友會用左手拿調(diào)羹或者握著調(diào)羹,所以每一調(diào)羹都很少的一點點的菜,還總是盛不起來,有時還把湯弄翻了,進餐方式的不正確讓這些孩子總是要拖到最后。
(3)日常生活中運動量不足
俗話說得好:“玩得好才能吃得好?!边m量的身體活動對幼兒是十分必要的,能促進幼兒消化系統(tǒng)功能的加速運轉(zhuǎn),增進食欲,提高進餐的速度。缺乏運動的幼兒上一餐吃的食物就不能得到及時消化,吃飯時仍感覺不到餓,但成人仍要求他們進餐,這時幼兒便會邊吃邊玩,慢吞吞地不愿主動進餐。
(4)疾病作祟
比如腸胃有問題的幼兒常會有很飽的感覺,肚子很脹,吃下去胃就會有點不舒服的感覺,所以吃到最后就會慢下來;有口腔潰瘍的幼兒常在吃飯時感覺嘴巴痛,每次咀嚼時帶來的疼痛讓他們只能少少地吃或根本不愿意吃。此外,缺乏微量元素特別是鋅也可使幼兒降低食欲。生病的孩子大都不大想吃,家長也不要去強求他們。
2.心理因素對幼兒進餐慢的內(nèi)在影響
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情緒對幼兒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動機作用非常明顯,情緒直接指導著幼兒的行為,愉快的情緒往往使他們愿意學習,愿意活動,不愉快則導致各種消極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講,精神環(huán)境的影響往往超過物質(zhì)環(huán)境的影響,因為它更容易被人們忽視。幼兒今天的心情不好,有心事,受了委屈或做錯事被家長老師批評了、被同伴恐嚇了,心情不好便會食之無味,邊吃邊想不能專心,吃飯的速度就慢下來了。比如,有兩名幼兒搶奪手里的玩具,一名幼兒氣急之下,把該名幼兒連人帶椅子全推倒在地上,他的家長見此狀,就把自家孩子叫到前面呵斥。當天中午,他飯吃得特別慢且沒吃干凈,一直郁郁寡歡的樣子,而事實上這個孩子平時進餐還是不錯的。
3.不良飲食習慣對幼兒進餐慢的影響
很多家長惟恐幼兒會吃不飽,攝入的營養(yǎng)會不夠會影響其生長發(fā)育,故總是不斷給幼兒吃各種他們認為有營養(yǎng)的零食,如:乳制品、巧克力、火腿腸等高蛋白、高營養(yǎng)的食品。吃零食是可以提供一定量的能量和營養(yǎng)素,在膳食營養(yǎng)素攝入中占有一定地位,完全不讓幼兒吃零食也不合實際,但家長應明確地知道零食所提供的營養(yǎng)遠不如正餐,平時如果幼兒在飯前吃過多的零食,在吃飯時就不會感到餓,影響幼兒食欲,還會造成挑食、偏食、厭食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以上這些情況,幼兒在吃飯時如果遇到喜歡的食物還能很快地把飯吃完,而遇到不喜歡的食物就挑三揀四,放慢速度磨磨蹭蹭逃避進餐。
(二)父母長輩錯誤的教養(yǎng)方式對進餐慢的影響
1.父母長輩錯誤的餐中教養(yǎng)方式
(1)命令型———“快點吃!”
許多父母看到幼兒慢吞吞地吃飯時,他們便會不耐煩地說幼兒,讓他們動作快一點,如果幼兒不能盡快地響應他們,就會用命令的口氣心情急躁地讓幼兒快一點吃完,全然不顧幼兒當時的感受與心情。
(2)懇求型———“好孩子,快點吃吧!”
由于現(xiàn)在的幼兒在家中的地位可以說是至高無上。進餐時如果幼兒不能夠很好很快地完成,他們就會說各種好話連哄帶騙求著讓幼兒快一點吃。有的家長甚至追跑喂飯,幼兒看到家長如此著急,就會覺得吃飯是大人的事,追著挺好玩,結(jié)果父母越喂越難。
(3)說教型———“你吃飯要有點規(guī)矩!”
有的幼兒在進餐時有許多不良的習慣,喜歡邊吃邊聊,東張西望,有時出現(xiàn)一件有趣的東西就會忘記吃飯,有的父母會趁此機會開始說教,讓幼兒知道吃飯時應該怎樣不該怎樣。殊不知,由于此時幼兒的興趣大部分不在此,結(jié)果被父母訓斥后再吃飯食欲自然不好,速度也就慢了。
(4)催逼型———“快吃,快吃!”
這種類型的父母做事一向比較急躁,因此當幼兒在進餐時不能按照他們的要求完成便會催促幼兒,讓他們能快則快,恨不得讓幼兒一口氣吃完,幼兒在這種催逼下,常常一口飯還沒吃完就忙著把第二口飯塞到嘴巴里去。
(5)威脅型———“不快點吃不讓你玩!”
有很多家長看到幼兒不能盡快進餐,常會用各種手段威脅幼兒,比如不讓玩玩具,不給吃零食,不給買娃娃等。這種強壓政策當然不可行,幼兒沒有輕松愉快的氛圍,哪里吃得下去,吃飯對他們來說更像受罪,時間長了,幼兒對吃飯便會有了抵觸。
2.不合理的家庭飲食習慣
(1)父母的“榜樣”
幼兒往往沒有主見,受暗示性強。好模仿是幼兒突出的性格特點,也是他們主要的學習方式。幼兒常常不自覺地模仿父母和老師、親近的成人說話的聲調(diào)、姿勢、常用詞語、動作、行為習慣等。幼兒通過模仿而形成他的不良行為習慣。
有的幼兒父母本身就吃飯慢,喜歡邊吃邊聊或邊吃邊看電視等。有位爸爸這樣說:“我們家吃飯是很隨便的,氣氛寬松,大家工作了一天都很累了且一天沒見,有時有好話多想說,就在吃飯時聊聊。如果有好看的節(jié)目,我們有時也喜歡邊看邊吃,這樣既不耽誤吃飯還能過把電視癮?!笔獠恢?,在無意中幼兒已把父母的這些不良習慣模仿并鞏固下來,久而久之,要想改變這種行為習慣是很難的。
(2)家庭飲食無規(guī)律
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們的壓力也與日俱增,有很多父母忙于工作,一日三餐不能按時按量完成,常常根據(jù)工作的空閑與繁忙來選擇進餐時間。比如,有位媽媽表示:“我們家是做小生意的,通常吃飯時生意最好,比較忙的時候哪有時間吃飯,只能等忙完這陣再填填肚子了。我們家是什么時候空就什么時候吃!”。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只能作為陪伴,跟隨父母選擇進餐時間,該吃飯時不能吃,未到吃時又不得不吃。
(3)父母長輩包辦現(xiàn)象
一些家長對幼兒的包辦,也造就了幼兒的磨蹭,為了趕時間,嫌幼兒吃飯慢就來喂幼兒。位家長這樣說:“我的女兒吃飯非常慢,總要花一個多小時吃早飯,經(jīng)常耽擱我們上班,因此通常我們不得不喂她,這樣能快點!”這樣時間長了以后,幼兒會漸漸養(yǎng)成更加磨蹭的習慣,他的惰性也會越來越強,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因為幼兒知道,自己無論怎么吃都可以,反正有人會來幫他。
孩子吃飯慢看似小事,實則充滿了內(nèi)因,理清了這些原因,對癥下藥,循序漸進。我相信,讓孩子愛上吃飯、快快吃飯將不是難事。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