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水,歲月如歌,從大學畢業(yè)到現在在教師的崗位上已經工作了八個年頭。都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yè),更是我所鐘愛的職業(yè)。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就要做出成績,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風格于教師的重要性不遜于個性于人的意義。課程改革高揚起一面“發(fā)展個性”的旗幟,撐起這桿大旗之手———教師也必須是風格鮮明富有個性的。
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很大程度在于其鮮明的教學風格。
風格源于深厚的文化積淀。我覺得教師應該是通才、雜家,尤其要加強人文科學的素養(yǎng),無論是哪一個學科的教師。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是教師風格形成的基礎。學科過于狹窄會使人的目光短淺心胸狹隘,而一個優(yōu)秀教師最應該具備的就是一顆愛心和一個博大的胸懷。眼界有多寬胸懷就有多大。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形成教師獨特的健康的風格。
風格源于對卓越的追求。一個滿足于平庸,得過且過的教師決不會自覺發(fā)展自己的風格。只有對教育有深刻理解、高遠追求,滿懷摯愛和激情投入工作的教師才會努力打造自己的風格。
風格源于對教育獨特的理解。教學風格就是一個教師對課堂構建、學科教學深入研究、摸索實踐基礎上的獨到見解的具體表現?!罢n堂上教給學生什么?”似乎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如果深究起來你會發(fā)現其中奧妙無窮。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構成了個人教學風格的內涵?!霸鯓咏M織課堂?”是一個最常見的問題。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習慣做法和特色安排。通過摸索和實踐找到一種適合自己且學生喜歡的方法,就逐漸形成了風格。教育改革為教師形成風格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在舊的思想、模式被打破,新的理論還不很成熟、新的模式還沒有完全建立的時候,走研究———實踐———反思之路,把對教學的獨特理解轉化為教學實踐,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風格源于不斷創(chuàng)新。任何一個思想僵化不求進取的教師都不會形成自己鮮明的教學風格,即使有也是靜止的,甚至不健康的,或是曇花一現,或是演變?yōu)槁暋Nㄓ胁粩鄬W習、不斷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才有可能讓風格永遠鮮活。創(chuàng)新本身就是一種優(yōu)秀的風格。有這種風格的教師必然會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改革創(chuàng)新。同時會把創(chuàng)新精神潛移默化的植入學生心中,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風格是成就名師的必由之路,研究———實踐———反思———創(chuàng)新是形成教學風格的必由之路。
做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我要認真、積極地對待語文教學,掌握教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刻苦鍛煉教學基本功;教學中注意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
上學時我就喜歡上語文課,我感到上語文課是一件非??鞓返氖虑椋∥艺J為語文課是百科之源,只有懂得和掌握語文知識,我們才能用這把鑰匙去開啟其他學科的知識大門。多思考、分析、鉆研教材與教法,我思故我在,對于教學來說同樣也是很適用的。
其次,我要博覽群書———“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
因為學生時代老師的教誨和自己愛讀書的喜好,讓我深深明白:語文學習的根本在于多讀書,讀好書;因為袖長方能善舞。博覽群書應當是一個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基本素質。我曾在“的一段話:“當教師自己就不愛讀書或者根本就不讀書時,再多再好的教學方法也只能是茶壺里面斗波濤———空玩花樣而已。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雹俣嗝淳俚脑捳Z。不由得我腦海里浮現出北宋詞人黃庭堅的一句話:“一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對于一般人來說,可能有些苛求了。但是我們是做什么的?我們是教書育人的,自己不讀書,怎么去教人!不進則退是萬古不易的鐵律,人只有在不斷提升的高品位的閱讀中才能發(fā)展自己。語文學習的功夫是在課本之外,語文教學講究的是‘法無定法’。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作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需要許多小的溪流滋養(yǎng)它。教師要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雹谠谖倚闹姓Z文教師是最淵博,最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每節(jié)語文課,教師都是在對學生進行著滲透生命情感的教誨,同時也是教師在不斷拓展著自己的生命空間,不斷實現著心靈的轉換,不斷創(chuàng)造著自我,展現著自己生命的價值。
第三,要有情感與愛。沒有真誠的愛就不會有真誠的教育。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p>
有朋友曾問我:“我最怕上語文課,因為語文課枯燥無味。為什么你卻對語文課那么著迷?”我告訴朋友:“那是因為你的語文老師沒有上出語文課的魅力!”語文課的魅力在哪兒?就在課堂上師生的情感和智慧中。老師是教學的情感源泉,是教學能夠愉快有效進行的情感動力。沒有情感,教學活動就會變得沉悶單調、枯燥乏味,課堂氛圍就顯得麻木、冷漠、低沉,當然也就談不上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教師的情感享受。愛因斯坦說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秘的情感,誰缺乏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圣的顫慄中如癡如醉的能力?!笔堑?,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探索、發(fā)現和研究的需要,而這要求教師情感的投入。
教師正是以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表達了自己對教學的認識和感受;教師把這種理解與感受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懂得人類情感的彌足珍貴和充實人生的審美價值。
教師是學生情感的感染者。而我從事教師職業(yè)的最大的快樂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那樣:“創(chuàng)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教師的成功就在于讓更多的學生超過自己。
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夫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鼻楦惺沁B接讀者與作者的橋梁。
第四,博采眾長。學習對自己有深影響的名專家、名教師的優(yōu)良教風,吸取他們教學技藝、教學風格中的精華,結合自身條件和特點,揚長避短,用心領悟其中真諦,摸索形成適合自己個性特點的教學風格。
第五,持續(xù)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昂揚的生氣、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學而不厭的精神超越自己。我將會把自己的職業(yè)視為不僅給予也在收獲的有意義的活動,心甘情愿投入其中并不斷從中收獲綿延的快樂和自我發(fā)展的幸福。盡管人們對教學風格的理解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在我看來,這只是語言表述的差異而已。
教學風格也叫教學藝術風格,實際上也就是教學藝術的個性化。所以,教學風格最重要的特點是其獨特性。如果說教學風格的獨特性主要決定于教師的個性特點,那么生活的多姿多彩以及教材內容的豐富性則決定了教學風格的豐富性。教學風格既然取決于教師的個性,因而它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當然這并不表明它是固定不變的,否則它就不是個性化的藝術了??梢哉f,教學風格同樣具有穩(wěn)定性與動態(tài)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對于教學風格這些特點的關系,有學者認為,獨特性與豐富性是相對應的,它們之間是點與面的關系,是在橫的和空間的范圍內的對立統(tǒng)一。穩(wěn)定性與動態(tài)性則是點與線的關系,是從縱的時間延續(xù)角度上的對立統(tǒng)一??傊?,教學風格的獨特性和豐富性之間、穩(wěn)定性和動態(tài)性之間,是相互依存、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③
以上是我對在教學中形成自己教學風格的一點心得,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會使之趨于穩(wěn)定和成熟。
本文參考文獻:
①薛瑞萍《小學語文閱讀引導》長春出版社
②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③《教學風格論》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烏魯木齊市第五十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