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鵝“蛋子瘟”病又稱傳染性卵黃腹膜炎。是由大腸桿菌侵入產蛋期公、母鵝的生殖系統(tǒng)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母鵝治愈后喪失產蛋力,公鵝生殖器也會受到很大傷害,母鵝基本失去種用價值。本病一旦發(fā)生,整個種鵝場基本失去生產能力,因此預防該病十分重要。
[關鍵詞] 鵝“蛋子溫”病 預防 治療
[中圖分類號] S858.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6-0198-01
鵝“蛋子瘟”病是產蛋期鵝的生殖器官受到大腸桿菌的侵入而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疫病,由于母鵝的輸卵管和卵巢受到嚴重損傷而導致卵黃浸入腹腔引起腹膜炎,因此又稱傳染性卵黃腹膜炎。其特征是大腸桿菌侵害產蛋期母鵝的卵巢、輸卵管,公鵝的陰莖而使鵝發(fā)病,通過交配而快速傳染。治愈后的母鵝失去生產能力,部分公鵝失去交配能力。種鵝場一旦發(fā)生該病,很多種鵝將被淘汰,對種鵝場造成重大損失,因此預防非常重要。近年來,由于大量抗生素藥物的濫用,造成大腸桿菌耐藥性不斷產生,超強耐藥的大腸桿菌對很多抗菌藥物已經不敏感甚至消失。因此筆者認為常用中草藥治病防病顯得很有必要。2008年織金縣桂果養(yǎng)鵝專業(yè)合作社在岔河村養(yǎng)殖織金白鵝種鵝1000只(公母比例為1:5)未分開飼養(yǎng),于12月19日發(fā)現(xiàn)有少數(shù)母鵝發(fā)病,精神沉郁,食欲減退,獨居或在水面漂浮,產軟殼蛋,畸型蛋,蛋殼特別粗糙,排泄物中有夾雜蛋花樣,外觀母鵝腹部膨大,走路搖擺,肛門周圍粘有蛋花樣排泄物,個別拉白色稀便,產蛋率快速下降,發(fā)病公鵝陰莖紅腫,不能縮回而裸露在外,重病鵝站立不穩(wěn),頭向下扭曲,嘴觸地,出現(xiàn)神經癥狀,陸續(xù)死亡。經剖檢發(fā)現(xiàn)病母鵝腹腔充滿淡黃色惡腥臭液體和破壞了的卵黃,腹腔器官表面有淡黃色,凝固的纖維素性滲出物,而剝離腸系膜有針尖大小出血點,輸卵管腔內有軟殼蛋滯留,蛋殼表面粗糙,并附著脫落的粘膜或凝固的蛋白。卵巢內的卵子變形皺縮或成硬塊。公鵝陰莖表面有芝麻或綠豆大小的結痂,剝去結痂為潰瘍灶。用土霉素原粉拌料,每100斤飼料中加200克,連用3天后效果并不明顯。12月22日注射H5N1禽流感疫苗(國家強制注射),23日大批鵝只開始發(fā)病,死亡率比較高,每天達到10-20只,24日改用氟笨尼考(100克對500公斤水),到27日共死亡136只,占發(fā)病鵝的21.6%,27日加中藥飼喂,死亡快速減少,體質逐漸恢復。經實驗室檢查和藥物診斷治療確診為鵝“蛋子瘟”病。
一、治療措施
1.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將病鵝及疑似病鵝全部隔離飼養(yǎng),未發(fā)病鵝公母分開飼養(yǎng)。病鵝每只肌肉注射安普霉素15毫克,每天1次,連續(xù)5天。全群混飲氟苯尼考:每100克加水600公斤,自由飲用,連用3~5天。中藥:黃連20克、黃芩30克、黃柏30克、白頭翁30克、紫花地丁30克、板蘭根30克、穿心連20克、赤芍40克、霍香20克、雄黃5克、木通50克、知母30克、甘草30克、混合粉碎按1%比例混合飼料喂3~5天,對病情較重的也可一次煎水供鵝自飲連用3~5天均可。對病情特別重的可黃芪多糖和安可霉素同時注射,效果更好,
2.對鵝舍、用具用百毒殺噴酒消毒,用2%氫氧化鈉對舍處環(huán)境進行消毒,每天一次,連續(xù)5天。對產生的糞便進行堆積發(fā)酵,并在表面撤上生石灰,對死鵝全部做無害化處理。
3.把病鵝隔離治療,未發(fā)病鵝公母分開飼養(yǎng),保持鵝舍通風良好,注意保溫,通過以上防治措施,用藥3~5天后病情逐漸得到控制,鵝群逐漸開始康復。
二、預防措施
1.選好場址,是養(yǎng)好種鵝的關鍵
種鵝場應選在遠離住戶、人群,遠離公路主干線,向陽,背風,有豐富的草資源,應靠近河流或湖泊,水面深度不低于50公分,最好是流動的河水,要始終保持水質清潔不污染,場址周圍要有樹供陽光強時鵝休息。
2.加強飼養(yǎng)管理
調整飼養(yǎng)密度,最好分群飼養(yǎng),保持鵝舍通風良好,空氣新鮮,冬天保溫,空氣濕度大的地區(qū)要搭離地50公分以上高的鵝床,飼喂充足的青飼料和配合飼料,增強種鵝的體質。
3.定期消毒和沖洗鵝舍
每周對鵝舍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洗和消毒,消毒藥要輪換使用,車輛人員進出養(yǎng)殖場要消毒。
4.搞好預防
在種鵝產蛋前15日注射鵝蛋子瘟氫氧化鋁滅活疫苗,開產時用以上中藥混飼喂5天,可有效預防該病的發(fā)生。
5.分群飼養(yǎng)
種鵝要按公母比1:5比例分群飼養(yǎng),每群20只左右,既可提高種蛋的受精率,又能有效防止和控制鵝“蛋子瘟”病傳播。
三、討論與小結
筆者近幾年來走訪了多個種鵝場,很多場都曾發(fā)生過該病,大家認為該病一旦發(fā)生,一般幾天內難以控制,要用幾種藥后才能夠治愈,多數(shù)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因此治愈后的鵝基本上失去種用價值,損失嚴重,應立即淘汰。筆者認為出現(xiàn)該病難治的原因是平時大量抗菌素的濫用,導致發(fā)生該病時大腸桿菌對很多藥已經產生耐藥性的原因,當你用多種藥物才把該病治愈的時候,很多種鵝的生殖系統(tǒng)已經受到嚴重傷害,失去了生產能力。因此筆者認為在平時預防治療時應盡量用中草藥和普通藥物,少用抗生素。對即將產蛋和產蛋期種鵝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做好預防工作,杜絕該病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張國香,趙學好,陶洪江,嚴曙光.中草藥治療鵝大腸桿菌病效果好,中國獸醫(yī)雜志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