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絨山羊泰勒焦蟲病是由山羊泰勒蟲寄生于機體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和紅細胞內引起的一種原蟲病。本文結合今年婁煩縣馬家莊鄉(xiāng)某絨山羊養(yǎng)殖場的絨山羊發(fā)病情況,提出了該病的診斷及防治措施。
[關鍵詞] 絨山羊 泰勒焦蟲病 診治
[中圖分類號] S858.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6-0196-01
2013年4月,接到婁煩縣馬家莊鄉(xiāng)某絨山羊養(yǎng)殖場報告,該場4月份陸續(xù)死亡羊39只,獸醫(yī)曾用清熱退燒、消炎、驅蟲、健脾開胃等藥,雖癥狀得到一定緩解,但羊群發(fā)病情況未得到有效控制,仍有40多只羊發(fā)病,病羊主要癥狀為精神沉郁,不愿走動,食欲減退,身體消瘦,體溫升高,呼吸淺快,心跳急速,流水樣鼻涕,持續(xù)腹瀉,直至死亡。向出診獸醫(yī)了解到,該病在我縣另一個絨山羊養(yǎng)殖場也有發(fā)現(xiàn),但治療效果不佳。為此,縣畜牧中心報請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經市縣專家會診,通過臨床檢查、病理剖檢、實驗室檢查確診為山羊泰勒焦蟲病。后經用藥治療,治療期間死亡6只,未發(fā)現(xiàn)新發(fā)病羊,羊群發(fā)病情況得到根本控制?,F(xiàn)就該病的診斷及防治簡要敘述如下。
一、病原
絨山羊泰勒焦蟲病是由山羊泰勒蟲寄生于機體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和紅細胞內引起的一種原蟲病。山羊泰勒焦蟲在紅細胞內的蟲體為配子體,呈環(huán)形、橢圓形、逗點狀或卵圓形、桿狀、圓點狀、十字形等。大小依形態(tài)不同而有差別,一般為0.6~1.6μm。各種形態(tài)的蟲體可同時出現(xiàn)于一個紅細胞內。紅細胞染蟲率一般為20~40%,重癥者可達90%以上。寄生于網狀內皮系統(tǒng)細胞內的蟲體為裂殖體,又稱柯赫氏藍體或石榴體,呈圓形、橢圓形或腎形,位于淋巴細胞或單核細胞漿內,或散在于細胞外。平均大小為8μm,有的大到15~27μm。
二、生活史
蜱為山羊泰勒焦蟲的傳播媒介,感染蜱在吸血時向動物身體內注入子孢子,在脾、淋巴結、肝等網狀內皮系統(tǒng)細胞內進行繁殖,進入紅細胞內發(fā)育為配子體。配子體在進入蜱體內后進行繁殖,形成許多子孢子而進行傳播。
三、發(fā)病情況及臨床癥狀
該養(yǎng)殖場飼養(yǎng)有絨山羊620只,4月初發(fā)病,時逢羊場抓絨期,臨診檢查發(fā)現(xiàn)患病羊精神沉郁,不愿走動,呆立或臥地。患病羊無性別差異,病羊消瘦,食欲減退,甚至廢絕,驅趕走路時步態(tài)不穩(wěn),低頭耷耳。磨牙、流涎,鼻孔流出泡沫樣液體。眼結膜蒼白、黃染,呈極度貧血狀。體表淋巴結腫大,觸診表現(xiàn)疼痛,特別是左側肩前淋巴結腫大明顯,如核桃般大小。在病羊的腋下、腹下、耳內發(fā)現(xiàn)大量蜱。病羊呈間歇性拉稀,糞便中帶有黏液、呈粥樣、惡臭,個別帶有血液。體溫升高到40~42℃,呈稽留熱。呼吸急迫,70~90次/min,心跳加快110~170次/min?;疾⊙虿〕叹徛?,但急性病例1~2天內死亡,該場15天內共死亡羊39只。
四、病理剖檢
病死羊尸僵明顯。剖檢2只病死羊,發(fā)現(xiàn)尸體極度消瘦,血液稀薄、凝固不良,黏膜蒼白;胸腹兩側皮下脂肪呈膠凍樣,有點狀出血;心包有積液,心臟變軟,心外膜有出血點;肺臟水腫或氣腫,表面有出血點;真胃黏膜水腫,有點狀出血及大小不等的潰瘍灶;肝臟腫大,呈灰紅色,有淤血和出血斑點,質地脆弱,表面有出血斑,切面多汁;膽囊腫大明顯,膽汁濃稠;脾臟腫大、質軟、切面隆起,被膜上有出血點;腎臟腫大,呈黃褐色,質地變軟,表面有出血點;全身淋巴結不同程度腫大、出血,以肩前、腸系膜淋巴結較為明顯,切面濕潤多汁。
五、實驗室檢查
無菌操作取癥狀嚴重的病羊耳尖靜脈血,涂片,干燥,用甲醇固定,經姬姆薩染色后鏡檢,發(fā)現(xiàn)30%左右的紅細胞內有1~4個梨子形、圓環(huán)狀、逗點狀和短桿狀的焦蟲蟲體,蟲體的長度均小于紅細胞半徑。其中,蟲體形態(tài)以梨子形最多,占45%;其次為短桿狀,占35%;逗點狀較少,占15%;圓環(huán)狀最少,占5%。
取患病山羊的肩前淋巴結穿刺液,涂片,干燥,用甲醇固定后,采用姬姆薩染色,鏡檢發(fā)現(xiàn)有石榴體。
六、診斷
根據(jù)流行病學特點、典型的癥狀和剖檢變化,結合實驗室檢查最后確診為山羊泰勒焦蟲感染。
七、防治措施
1.驅蟲滅蜱
及時摘除并處死寄生在羊體的蜱是治療該病的關鍵。全群羊用1%伊維菌素注射液,按0.01mL/kg體重肌肉注射。同時羊舍、運動場、墻壁等用敵百蟲藥液徹底噴霧。驅蟲后要及時清掃圈舍,對糞污要集中堆積發(fā)酵處理。
2.對因治療
及時殺滅患病羊體內的泰勒焦蟲,用規(guī)格為1g/瓶的血蟲凈,每瓶用20mL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按3~5 mg/kg體重使用,臀部深層肌肉多點注射,每天一次,連用三天。
3.對癥治療
對病情較重的羊加強護理,對癥治療。極度消瘦的,混合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250mL、VC1g、VB110mL;水腫嚴重的,肌注速尿,劑量為1mg/kg體重;高熱稽留的,肌注30%安乃近注射液,劑量為0.15mL/kg體重;尿血尿的,肌注止血敏2~4mL或靜脈注射氨甲苯酸注射液10~20mL;在疾病恢復期,結合使用牲血素,有利于病羊康復。
八、反思
根據(jù)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病絨山羊大都是從外地新購進不到一年的羊,分析有兩種可能,一是引進羊只就是帶蟲體,二是本地羊就存在該病,由于蟲體存在,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所以本地羊不發(fā)病。因此,從外地新引進絨山羊時,一定要進行疫苗和藥物預防。對有發(fā)生過該病的羊群,應每季度用血蟲凈等藥物預防注射1次,對羊進行藥浴驅蟲,對圈舍、運動場進行藥液噴霧滅蜱。配制敵百蟲藥液,不能使用堿性硬水,同時應避免與堿性消毒液同時應用,以防止中毒。實驗室鏡檢時應注意采病初體溫升高的病羊的耳尖靜脈血,否則不易查到蟲體。治療中應注意個別體弱懷胎羊注射血蟲凈后會發(fā)生不良反應,加強看護。治療期間羊全部實行舍飼,并補給一定的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