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S56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6-0125-01
水飛薊為菊科水飛薊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以瘦果入藥,水飛薊株高100厘米左右,花期6~7月,果熟期7~8月。喜涼爽干燥氣候,適應(yīng)性強,對土壤、水分要求不嚴,在荒原、荒灘地、鹽堿地、山地均能生長。抗旱抗寒能力強。
一、選地、整地、施肥
水飛薊宜選擇地勢高、土質(zhì)肥沃、排水良好的前茬沒有施用過長殘效除草劑的沙壤土。澇洼、積水地塊不能種植。地塊進行秋季深翻、耙、起壟,達待播狀態(tài)。結(jié)合整地畝施基肥:廄肥2000公斤、磷酸二銨10~15公斤,尿素8~12公斤、硫酸鉀或氯化鉀5公斤。前茬若是大豆茬,施肥量可相應(yīng)減少,參考施肥量:尿素2公斤/畝,磷酸二銨5公斤/畝,也可不施鉀肥。
二、播種
選擇粒大、飽滿、色黑無病、芽率高的優(yōu)質(zhì)種子。播種前用0.3%多菌靈(或大豆種衣劑)拌種包衣防病。于4月末~5月初播種,有倒春寒現(xiàn)象的地區(qū)可適時晚播,一旦遭受會暫緩生長、并出現(xiàn)弱苗和主蕾發(fā)出不旺等現(xiàn)象。播量:0.5~1公斤/畝(人工播種量可稍大),比較肥沃的土壤、黑土最適合水飛薊的生長,但是播種不應(yīng)該超過每畝0.6公斤,以稀植為主;鹽堿地等土壤板結(jié)的土質(zhì),播種量應(yīng)適當加大,可調(diào)整為每畝0.6~1.0公斤。保苗4000~6000株/畝。采用精密機械(氣吸式大豆點播機)點播或四輪拖拉機開2~3厘米深的淺溝,人工點籽,將種子均勻播入,覆土耬平,稍加踩壓,如土地濕潤可不澆水。行距65厘米,株距18厘米。
三、田間管理
1.查田補苗:出苗時,查田。在缺苗斷垅處補種催芽種。
2.深松:苗出齊后(2葉期)深松一次,鏟除雜草。
3.間苗、定苗:當幼苗長至4片真葉時,進行間苗,每穴可留2株;當長至5~6片葉時,或株高6~10厘米時進行定苗,株距18~20厘米,每穴留壯苗1株。
4.中耕除草:在幼苗和基生葉生長期可除草2~3次。苗期可噴拿普凈、高效蓋草能除草。
5.追肥:定植后、蕾期可畝追尿素10~15公斤,加氯化鉀1公斤/畝;可同時噴灑磷酸二氫鉀溶液,15天噴一次,連續(xù)3次,以增加果重。
6.灌溉:春季要避免發(fā)生“掐脖旱”,發(fā)生時應(yīng)當適時澆水,否則抽蕾高度不夠,開花后既停止長高,影響產(chǎn)量;整個生育期根據(jù)情況適當灌溉,雨季要注意排水。
7.其他管理:7月初再最后趟一次(如果進不去地可免耥),可噴施葉面肥。在水飛薊開花時候,可飼養(yǎng)蜜蜂促進授粉,增強籽粒成熟度。為使產(chǎn)量提高、成熟期基本一致,可將生出的第一個果實用刀削掉。
四、病蟲害防治
病害:水飛薊主要有軟腐病、白絹病、葉斑病,可選無積水地塊適時早播,使抽苔現(xiàn)蕾期提前,躲過雨季。防治方法有:①種子消毒;②用甲托澆灌病株,也可定期噴代森鋅600倍液;③發(fā)現(xiàn)病株燒毀深埋。
蟲害:危害水飛薊葉片和嫩莖的害蟲有蚜蟲、菜蟲、金龜子、苜蓿夜蛾,防治方法用敵敵畏1500倍液噴霧滅殺;菜青蟲用10%殺滅菊酯2000~3000倍液噴殺;蚜蟲用50%氧化樂果噴殺。收獲與加工
五、采摘
水飛薊最佳采摘期在8月上旬,此期間果實陸續(xù)成熟,即可收獲。采收時期:機械收割的,應(yīng)該在水飛薊70%以上果實苞片枯黃,頂部冠毛微全部張開時(種子成熟的標志)即可采收。采收最為關(guān)鍵,應(yīng)注意整體成熟度,加以提高產(chǎn)量。
1.人工分期采摘。人工采收時帶厚手套,剪取成熟的果序至籃子內(nèi)。中心蕾成熟時摘下來,其他的分枝蕾過一周采摘合適,一般采摘2~3次。人工采摘后的水飛薊桃不能大堆堆放,必須散開通風,以免捂籽,變味。采收時間:可在早晨露水未干時采收,若有條件最好分期采收。采下曬干打下種子即為成品,產(chǎn)量100~150公斤/畝。
2.機械采摘,機械收割躲過雨季,晾曬2~3天,采用機械脫粒方法(大豆脫粒機),機械采收必須在水飛薊長到70~80厘米開始出現(xiàn)主蕾時,用人工或機械去掉主蕾,使成熟期一致。機械割曬放鋪要直,割幅一致,不塌鋪、不掉穗、不飛穗,割茬高度一般在18~22厘米為宜,放魚鱗鋪,寬度1.8~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