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田間試驗,比較、鑒定新育成或引進的新品種(組合)在我縣種植的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及其推廣價值,篩選出適宜我縣種植的優(yōu)質水稻良種。為改進稻米品質,加快品種更新更換速度,提高水稻單產作準備。
[關鍵詞] 水稻 新品種 生產試驗 表現及栽培技術 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5-0052-02
隨著種子管理體制的改革, 近幾年來,種子市場上銷售的水稻品種增多了,同時也帶來了老百姓不知選什么品種、種什么品種好的問題,造成老百姓還在盲目信任老品種、種植老品種的現象,其結果是老品種抗性差、產量較低。針對這些情況,為推進我縣的品種更新更換工作,比較、鑒定新育成或引進的雜交水稻新品種(組合)在我縣種植的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及其推廣價值。特篩選了幾個新品種進行我縣雜交水稻新品種生產試驗。試驗田設在瀾滄縣勐朗鎮(zhèn)麻卡地?,F將試驗過程及結果闡述如下:
一、試驗基本情況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有B1、B2、B3、B4、B5、B6、B7、B8、B9、B10、B11、B12、B13(汕優(yōu)63對照品種)。
1.2試驗方法
該試驗為雜交水稻新品種生產試驗,不設重復,但設對照(汕優(yōu)63為對照品種)。
2.試驗田基本情況
2.1田塊選擇及管理措施
2.1.1試驗地情況:試驗地安排在勐朗鎮(zhèn)麻卡地組水稻田中,海拔1060米,東經99°55′21″,緯度22°34″,年平均氣溫18℃,年降雨量1600毫米。土壤為砂泥田,肥力中上等,大田前作空閑,田間管理嚴格按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進行,排灌條件較好,適時灌水、曬田、施肥、除草、防治蟲病。
2.1.2試驗經過
育秧方式為濕潤薄膜育秧,于1月13日播種,經一犁兩耙后于3月10日移栽,移栽規(guī)格為20×14cm,密度按3萬叢/畝實施,秧齡56天,畝施基肥(復合肥15:15:15)18㎏,移栽后第二天用“丁草胺”化學除草,3月19日施分蘗肥,畝用尿素12kg,普鈣17kg,5月6日打藥用“三環(huán)唑、葉枯靈”防治穗瘟、白葉枯病,試驗期間未發(fā)生病蟲嚴重為害情況。于7月6日-9日收完,收獲時各品種單數、單打稱重計產。
2.2觀察記載及室內考種
田間記載按標準執(zhí)行,在試驗過程中觀察生育期、分蘗動態(tài)、株型、葉姿、葉色表現,進行病蟲害及抗性調查,成熟后每個品種取樣5叢,進行室內考種。
2.3試驗期間天氣狀況:今年降雨早,植株分蘗期雨水充沛,整個試驗期間氣候基本正常,未發(fā)生干旱和水災,未受災害性氣候影響。
二、試驗結果
1.生育期,農藝性狀及產量結果分析
1.1試驗品種生育期,農藝性狀(見表)
參試品種生育期在163~177天之間,最長的是“B7,B9,最短的是B11,B13;最高莖蘗數相差不大,每畝在30~39.3萬之間,最高的是B6,最低的是B2;每畝有效穗在16~21萬之間,最高的是B12,最低的是B10;成穗率在46.5~68.3%之間,最高的是B10;株高在76.4~94.2cm之間,最高的是B9;穗長在20~23.2cm之間,最長的是B5;總粒數在116~177粒之間,最多的是B10;結實率在74.5~89.3%之間,最高的是B5;千粒重在26~31克之間,最高的是B12,最低是B3,B4,,B6,B9,B10。
1.2試驗產量結果與分析:從表中可以看出:所有參試品種平均畝產在431.4~653.4kg之間。踉對照汕優(yōu)63相比,所有參試品種都有所增減。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平均畝產居第一位的是B5,畝產為653.4kg,增產率為16.7%;居第二位的是B4,畝產為644.7kg,比對照增產15.1%;居第三位的是B8,畝產為635.4kg,比對照增產13.5%。次之分別為B12,B6,B10,B11,B9,B3,B2,B1,B7。其中減產最高的是B7,減產128.6kg,減產率為22.9%。
2.品種綜合評價
B5,畝產居第一位,為653.4kg,比對照增產116.7%,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好,生育期164天,該品種株高適中,為88.7cm,分蘗力強,畝莖蘗37.2萬,畝有效穗18.9萬穗,成穗率一般,穗長23.2cm,穗實粒125粒,結實率89.3%,千粒重28克,易落粒,株葉穗型好,桿壯葉色濃綠,田間長勢好,抽穗整齊,后期熟色好。
B4,畝產居第二位,為644.7kg,比對照增產15.1%,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好,生育期168天,該品種株高適中,為89cm,分蘗力強,畝莖蘗37.2萬,畝有效穗20.4萬穗,成穗率一般,穗長20cm,穗實粒128粒,結實率88.9%,千粒重26克,易落粒,株葉穗型好,桿壯葉色綠,田間長勢好,抽穗整齊,后期熟色好,外觀品質好。
B8,畝產居第三位,為635.4kg,比對照增產13.5%,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好,生育期169天,該品種株高適中,為90㎝,分蘗力強,畝莖蘗33.9萬,畝有效穗19.5萬穗,成穗率一般,穗長22.2cm,穗實粒128粒,結實率88.9%,千粒重27克,易落粒,桿壯葉色綠,葉片挺直,田間長勢好,抽穗整齊,外觀品質好。具有綜合性狀好、高產、優(yōu)質、高抗葉瘟、穗瘟、白葉枯病等特點。
B12,畝產居第四位,為620kg,比對照增產10.7%,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好,生育期168天,該品種株高適中,為90cm,分蘗力中等,畝莖蘗30.3萬,畝有效穗21萬穗,成穗率高,穗長21.9cm,穗實粒110粒,結實率85.9%,千粒重31克,易落粒,桿壯葉色綠,葉片挺直,田間長勢好,抽穗整齊。具有綜合性狀好、高產、優(yōu)質、高抗葉瘟、穗瘟、白葉枯病等特點。
三、試驗結論與建議
通過生產試驗,從生育期、農藝性狀及田間實收產量分析,參試13個品種中,B5,B4,B8,B12四個品種增產顯著,畝產均在600kg以上,且田間長勢好,葉色綠,葉片挺直,生育期適中,株葉穗型好,后期熟色好,具有綜合性狀好,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好等特點,有一定的推廣前景。
建議可在瀾滄縣示范推廣,發(fā)揮品種增產優(yōu)勢,為全縣糧食安全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