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高職類院校在聲樂教學中具有其他院校所沒有的特點:職業(yè)性和應用性。同時,由于高職聲樂教學是最近幾年剛剛興起的學科,所以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代教學的需要了。而高職聲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人們迫切需要找到一種為高職聲樂教學量身打造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共性個性與培養(yǎng)職業(yè)歌唱家和音樂老師的專業(yè)音樂教學不同,在教學活動中高職聲樂教學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技能和綜合素質,因為它要培養(yǎng)的是能夠滿足職業(yè)崗位需要的人才。高職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學生通過三年聲樂課程的學習,充分開發(fā)他們各自的歌唱潛能,使其完成“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和一定的歌唱技能,具有范唱能力”的基本要求。畢業(yè)后能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又要具備在各種社會音樂活動中登臺演唱的能力。因此高職聲樂教學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也應切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不能照搬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因此在教材、教學課時、教學形式等方面的設計上,應把不同高職院校的具體情況、實際情況作為出發(fā)點。針對教學中的共同性特點和個別情況,實現(xiàn)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這樣才能夠把個別特殊的情況與普遍的教學活動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和質量。
一、當前高職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xiàn)在很多的高等職業(yè)學校的聲樂教學活動,都是參照或者是模仿那些藝術學?;蛘呤潜究圃盒碓O置的。比如教學大綱、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等內容,有很大部分都是照搬藝術院校和普通高校設計的。比如說“練聲——唱歌——布置新歌”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許多院校的聲樂課堂教學普遍都是這樣的。這種簡單的三步驟課堂教學模式,其實學生自己在家就可以完成,像這樣還需要到學校上課嗎?課堂上的時間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再如,有很多聲樂老師都推崇“一對一”的教學方式,他們認為通過這樣針對性的訓練,能夠解決學生在演唱時的一些技術性問題。但是,這種方法并不適合高職院校。因為高職院校聲樂表演所招收的學生比其他院校都要多很多,而且也沒有足夠的師質力量來進行“一對一”的個別輔導。同時,這種“一對一”的教學方式其實并不符合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目標。因為,高職聲樂教學的目標是要培養(yǎng)具備演唱、活動組織、音樂教學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應用型人才,而不是培養(yǎng)頂尖的歌唱家。所以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不符合高職院校自己的教學特色,而且由于課程教學是參照其他類院校設計的,因此對于本校的學生而言是非常不合理的,這樣的教學方式是無法培養(yǎng)出社會所期望的人才的。
同時,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人數(shù)雖然非常多,但是學生的文化和音樂素質,由于生源地經(jīng)濟與文化發(fā)展水平的不同,所以也就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因此,大綱化、統(tǒng)一化的教學方式是沒有針對性的。它同時阻礙了高、低兩個部分學生的提高和發(fā)展。對于那些起點較高、受過些專業(yè)音樂教育的學生來講,再和其他學生一起從基本理論、歌唱方法學起,既會降低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激情,同時也會抑制他們提高的空間。而對于那些沒有接受多少音樂啟蒙的學生來講,一開始如果就是非常深奧、復雜的理論,那樣也會打擊到他們學習的熱情影響學習的效果。并且,由于每個人審美觀念的不同,也就會有不同的演唱風格、形式、技巧的出現(xiàn)。然而,很多的高職院校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注重這方面的問題,而是把每個學生看成是相同的,這樣會嚴重的抑制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在高職聲樂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其實都反映了一個共性與個性的矛盾、統(tǒng)一。
二、高職聲樂教學中共性與個性統(tǒng)一的重要性
聲樂也就是藝術歌唱,是指把藝術化的語言和科學化的歌喉結合起來,表現(xiàn)語意高度凝練的歌詞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音調,以抒發(fā)思想感情并進行二度創(chuàng)造的音樂表演藝術。但是由于每個人的美學觀點以及審美情趣的不同,所以在聲樂的教學活動中,不同的人會對作品進行不同的二度創(chuàng)造。然而,藝術本就是要展現(xiàn)不同的內容、情感和思想的,它需要表演者充分發(fā)掘自身的潛力,展示出獨特的個性。因而在聲樂的教學活動中是鼓勵、支持學生充分展現(xiàn)、發(fā)揮其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音樂表演能力的。所以在聲樂的教學活動中,不同的學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演唱風格、形式、感情等,這樣就必須針對不同學生的特別情況進行專門的、針對性的訓練和指導,以充分發(fā)掘其內在的潛力。在因材施教的同時,還應該要鼓勵并且肯定學生大膽地展現(xiàn)個性。
其他藝術院校和普通高校,在音樂教學上與高職的聲樂教學的確存在很多的共同點,如聲樂教學的具體方式、教學內容等,這都是由音樂本身的性質和特點造成的。但是由于高等職業(yè)學校與藝術院和普通高校在教學目標、辦學理念、教學條件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具有自己個性化的要求。在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教學形式等方面,需要根據(jù)自己院校的實際情況量身打造,而不能一味照搬。對那些學習聲樂的高職院校的學生,也應堅持因材施教。優(yōu)秀的和后進的都應進行針對性指導,但不是簡單的“一對一”模式,而是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進行設計安排。不同的課程內容也應該采用與其適應的方式進行教學。
三、高職聲樂教學中共性與個性如何統(tǒng)一
要想解決上面提到的那些問題,就必須處理好高職聲樂教學中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問題。要從高職聲樂教學的目標、院校的硬件、軟件等具體的情況量身制定教學計劃、設置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等。如在課堂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的音樂底子不同所以他們的歌唱方法、技巧理論等方面必定是參差不齊的。因此,對于這些基本的問題,就應該集中最好的老師采用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之類為學生們講述音樂表演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打好并鞏固學生的歌唱表演基礎。再比如在聲樂的訓練中也要注意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共性的基礎訓練主要是指初學聲樂者解決聲音的整體性和一致性,將歌唱中的每個字都放在科學的歌唱狀態(tài)中轉換自如,民族聲樂教學則是要強調在共性訓練中體現(xiàn)個性演唱風格,即每個字的特點和個性以及根據(jù)感情需要所給予的語氣夸張等。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呼吸、發(fā)聲、共鳴、咬字吐字等基本的歌唱技能和歌曲藝術處理技巧進行訓練。通過不斷地調節(jié)和鞏固,逐步加深學生對歌唱藝術的認識,最終掌握表達歌曲思想內容的技術和運用。
參考文獻:
\[1\]張宇.淺談高職聲樂教學模式\[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0,(29).
\[2\]陳欣.試述高職聲樂教學中的共性與個性\[J\].黃河之聲,2011,(1).
\[3\]王艷華.高職聲樂課教學方法探究\[J\].新時代教師,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