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語文的活水。農村語文教學的最大困境就是閱讀的缺乏。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內最大限度的還原閱讀,認為最重要的是通過課堂這一主陣地,借助課本這一窗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聯(lián)系教學實踐,落實“以讀為本”的思想,從優(yōu)化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程序入手,采用“通→熟→懂→好”的教學程序和方法來落實。
語文教學閱讀學生語文教學實踐告訴人們,離開了閱讀,語文課就很難成為真正的語文課。在當前農村語文教學中,面對人們閱讀意識淡薄,學生閱讀資源匱乏的現(xiàn)狀,作為語文教師如何在不利環(huán)境中乘風破浪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閱讀教學塵埃落定,這是我們每個在邊遠基層的教師應該認真思考探索的課題。
一、通是鑰匙
“通”即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讀課文,口齒清楚,聲音響亮,不讀錯字,不丟字,不唱讀,不重復字詞。這是指導低年級學生閱讀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通向閱讀殿堂的金鑰匙。農村孩子的普通話是個軟肋,要花大力氣不斷地練習。一般可分為以下四步:
第一步:學生試讀。在學生自由試讀前,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明確“讀通順的朗讀目標”,自主思考“達成目標的方法”。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試讀”的方法,養(yǎng)成試讀的好習慣:(1)邊看拼音,邊讀漢字。(2)讀正確每字、每詞、每句,一句一句慢慢地讀。(3)試讀課文至少兩三遍。隨著學生“試讀”能力的發(fā)展,自主性的養(yǎng)成,教師可逐步培養(yǎng)學生“課前試讀”的好習慣。
第二步:合作對讀。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逐個試讀。因此,為了能達到全體學生讀通的目的,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試讀的興趣,可引導學生與伙伴合作對讀,讓他們感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體驗到試讀成功的喜悅。
第三步:匯報反饋,教師指導。在學生自己試讀,伙伴合作對讀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促使學生體驗讀書成功的快樂,激發(fā)學生在班內自愿示范試讀。待學生試讀后,教師組織學生評議反饋,再相機糾正指導那些學生容易讀錯的字詞、易讀破的句子、難讀的長句、詞語間停頓等學生不易把握的句子,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示范。
第四步:學生再讀,達到“讀通”要求。通過“反饋、矯正、訓練、示范”可以相信,即使那些出錯較多的學生也會嘗到成功的快樂。
學生把課文讀通了,一可以減緩識字教學的坡度;二可以為“讀熟”作鋪墊。
二、熟是大門
“熟”是在“通”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朗讀時做到通順流暢,有一定的速度。通過充分熟讀,讓學生走進語言文字,進入課文情境的大門?!白x熟”的教學步驟一般也分為四步:
第一步:示范朗讀。教師可以抓住重點句段自已親自示范,也可讓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示范朗讀。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示范朗讀時都要注意速度和節(jié)奏感,便于學生在閱讀時模仿。
第二步:學生自讀。學生自讀時,要求學生只看漢字,不看拼音,并注意讀出一定的速度。
第三步:合作對讀。
第四步:匯報反饋。
通過充分地熟讀,讓學生走進語言文字;通過充分地讀,讓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為“讀懂”課文鋪路搭橋。
三、懂是目的
所謂“懂”,就是要求學生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帶著問題,再讀課文。做到讀中感悟,讀中理解。為此,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課堂提問要具有啟發(fā)性,激發(fā)孩子的思考;具有開放性,能引起孩子的思維興趣;具有趣味性,有引起孩子對話的魅力。《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低年級閱讀教學必須從激發(fā)閱讀興趣開始。然而文字畢竟比較抽象,對初學的兒童來說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教師可借助課文插圖、實物、音像手段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猜想、帶著向往進入閱讀,引發(fā)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敢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課堂的每一次提問都具有一定價值,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師生雙方的創(chuàng)造性。問題的設計要具有開放性、啟發(fā)性、趣味性,既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又引導學生體會了詩歌的韻律美,激發(fā)出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得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泵總€學生都是作為獨立的個體進入教學過程的,每個正常的兒童都有相當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jù)低年級兒童的認識特點,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抓重點詞、重點句”“從課題入手”等方面質疑問難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猜想、帶著向往進入閱讀,引發(fā)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培養(yǎng)學生掌握“讀、思、劃、議”等解疑釋難的策略,在自主探究中讀懂課文。
四、好是境界
“好”就是要求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再次回讀課文,做到讀出感情,讀出語氣,讀出語調,達到朗讀的最高境界。在倡導多元化朗讀的今天,更有必要引導學生讀出自已的理解,讀出自已的感悟,讀出自已的個性,達到熟讀成誦。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更需注意巧妙運用“音樂渲染情境”“圖畫再現(xiàn)情境”“表演體會情境”等方法,借助課文插圖、實物、音像等手段,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以激發(fā)兒童精神世界的強烈需要,激發(fā)孩子們大膽地發(fā)現(xiàn),自由地探索,盡情地體驗,快樂地誦讀。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思維的敏銳;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看問題的視角。為此,課堂上教師應有意識地鼓勵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用自已喜歡的方式來朗讀,讀出各自獨特的體驗。搖頭晃腦地讀,行;眉飛色舞地讀,好;個人讀、小組讀、配樂讀、表演讀、輪讀均可自由選擇。以多彩的形式,釋放學生內心豐富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精神;以不同的語調、語速、語氣,噴涌出學生們富有個性的感受,激活學生的多元理解。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對于那些難讀的句段,教師必須親自點撥、示范。然后讓學生練讀,直至讀出語調,讀出感情。隨著學生朗讀能力的發(fā)展,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即時評價。如朗讀的人自己可以說一說“為什么這樣讀?”其他同學可以評價“讀的好,好在哪?”“你認為不好,為什么?你想怎樣讀?”使學生從課堂富有針對性、導向性的即時評價中受到啟發(fā),明確今后朗讀的努力方向。
環(huán)境不一樣,但課堂的教學陣地是一樣的,農村孩子的課堂依賴于我們老師的努力,“讀通→讀熟→讀懂→讀好”的閱讀教學程序和方法,既重視了學生的朗讀,又提高了學生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說來容易,做來難,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它就變的不簡單了!讓孩子們掌握這種閱讀之法,還給農村孩子一個真正完整的語文課堂。我們任重道遠,但應該放眼未來,堅定不移。
參考文獻:
\[1\]郭寶蓮.小學語文教學淺析.中國校外教育.
\[2\]李平.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教育學理論.
\[3\]李萬富.農村小學語文閱讀之我見.讀與寫·教育教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