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和小伙伴們最快活的事是村里鄉(xiāng)親們建房了,因為有玩處。那時,建房人被稱為“泥水匠”。村民建房,多請本村“泥水匠”,年輕人干重活,有經(jīng)驗的長者負責技術(shù)指導(dǎo),被尊為“掌線的”。因為貧困,建房大都是底部壘幾層磚作基礎(chǔ),用以防潮,接著便用土坯壘墻,或是直接用摻有麥秸的泥巴砌墻。誰家建房能壘上十幾、二十幾層磚的,被稱為“半截腰子墻”,很不得了的,鄉(xiāng)親們會對他刮目相看,說他家“有(錢)”;如果誰家建房既是“半截腰子墻”,到墻體結(jié)頂時又壘上幾層磚的,就更不得了了,那種樣式被稱為“磚封沿,火封山”,不是誰都能建起那個檔次房屋的。建房時,主人會買幾盒“一毛找”(言幾分錢一盒)的“豐收牌”香煙放在土臺上讓人自由抽吸,因為都是本村人,閑人便到工地,侃侃大山,過過煙癮,建房是件大事,主人喜歡人多,圖個人氣。小孩喜熱鬧,這里正是好去處。主人還起早燒一大瓦盆開水放在土臺上,供人渴了喝,旁邊還放著幾個粗糙的陶碗,有時開水里還放幾枝新鮮的竹葉當茶葉,冷卻后盛在碗里,顏色微黃,喝到嘴里,有絲絲清涼,大人說喝竹葉茶可以祛火,小伙伴多半是沖著這盆水而來,你一碗我一碗,喝飽了玩耍,過一會渴了還喝,不大工夫一盆水就沒了。看水沒有了,主人還要燒,有時燒得煩了,會冷臉說:“大人還沒喝,都讓你們喝完了!”但小伙伴不介意臉色,照樣快活。
最讓人振奮的是夯實地基時打夯的場面,嘹亮的號子聲和夯石著地時發(fā)出的純響,能傳出很遠很遠。夯是一個長方體的石頭,有一二百斤重,豎直的捆著一個木棍,即夯把,夯下部四周系著夯繩。打夯一般需七人,一人扶夯把,稱為“掌夯的”,其他六人牽繩分布在四周。因建房多在晴暖時節(jié),人們多光著膀子。打夯時還要喊號子,先由掌夯人領(lǐng)喊,再由其他人 “夯嘍——”著應(yīng)和,這號子的作用一是振奮精神,鼓舞士氣,二是指揮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步伐。開始時喊“起動夯嘍——”, “夯嘍——”,“都幫腔嘍——”,“夯嘍——”;前行時喊“向前打呀——”,“夯嘍——”,“向前排呀——”, “夯嘍v”;若是用力小,夯提不高時,便喊“使停勁呀——”,“夯嘍——”,“架起來呀——”,“夯嘍——”;若是有的地基不實,需多砸?guī)缀粫r,則喊“這地方呀——”,“夯嘍——”,“有點軟呀——”,“夯嘍——”,“使勁砸呀——”,“夯嘍——”……起初聲音低沉、舒緩,夯擲得較低,漸漸地,號子聲變得急促、高亢,夯也擲得高了。掌夯把、牽夯繩都需要技巧,提夯時,牽夯繩的人彎腰圍攏夯石,同時猛提、上擲、松繩,至最高點時,有時掌夯人需踮起腳跟握夯把,在夯石下落時,人們快速后退,掌夯人要順勢調(diào)整夯石運行方向,以便夯石落到要落地點。有時因用力不勻,夯石運行方向及落點難以控制時,掌夯人會喊“夯把子擰啦——”,“夯嘍——”,“勁不停呀——”,“夯嘍——”;假如夯石向西傾斜,說明東邊的人用力小了,掌夯人會喊“東邊的人呀——”,“夯嘍——”, “要使勁呀——”,“夯嘍——”。有時掌夯人還會即興編號子,連男女情懷都編進去,聽得在場者放聲大笑。每當號子聲達到高潮時,便會引來在場年輕男女的圍觀,像是欣賞震耳的號子聲,又像是欣賞他們曬得紫紅、流著汗水、雖不健碩、也算強壯的臂膀,甚至和著號子喊起來,打夯人像是受到鼓勵,喊聲更響,夯擲得更快、更高了,于是,形成了一曲打夯號子的大合唱。每當看到這個場面,看到打夯人特別是掌夯人的氣派勁,我就攥緊拳頭,暗下決心,等我長大了,我也要當泥水匠,給人蓋房子,打夯,當掌夯的。
有一回,我想過把掌夯的癮,便找來兩塊磚頭綁上棍子系上繩子,喊來小伙伴們玩起打夯的游戲,我掌握著夯把子,感覺神氣極了,由于“勁不停,夯把擰”,“夯”落在同伴的腳上,同伴嚎啕大哭,我遭到大人的一頓訓(xùn)斥,要不是跑得快,棍子就打在屁股上了,看來泥水匠這碗飯并不是想象的那樣好吃,從此,就斷了長大當泥水匠的念頭。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農(nóng)村建房夯實地基逐漸地由人工打夯被機械代替,打夯、喊號便成了永遠的過去。但那簡短而高亢的號子聲和熱烈的場面卻永遠珍藏在我的記憶里,每每回想起來,還感到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