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減負”再次成為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說實話,對于“減負”,我是非常贊成的。但怎么個減法,卻值得商榷。因為,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的工程,要處理好許多復雜的關(guān)系,比如說,要妥善處理好學習與玩耍、樂學與苦練、協(xié)作精神與個性張揚、課程教學與體育鍛煉、智育與德育等諸多的關(guān)系,這是擺在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課題。教育不是說制定一兩項政策或者制度就能解決問題的。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許多家長或多或少會有“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堅信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看到孩子一有空就逼著他們彈鋼琴、學書法、上英語補習班……生怕孩子一閑下來就會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孩子的成績成了家長心口難言的痛,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補習班極其火爆……漸漸地,少年老成、自卑自閉、“次品”、“危險品”、“易碎品”等許多的教育問題浮出了水面。如何認真落實好“減負”精神,并取得實效呢?
一、正確理解“減負”的內(nèi)涵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已有國家領(lǐng)導人提出了“減負”的建議。如今六十多年過去了,“減負”的呼聲是一浪高過一浪,一些地方政府、教育部門也有所行動,但感覺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孩子們的負擔依然是很重。而且由于一些人歪曲理解了“減負”的內(nèi)涵,認為“減負”就是要減掉所有的負擔。這是非常片面的。其實,“減負”就是要減掉學生過重的負擔。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會有一定的負擔。沒有任何負擔是不可能的,因為只要有學習任務就會有負擔,只是負擔的輕重與否的問題。為了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減掉一些過重的、不必要的負擔是應該的、必須的。
二、教師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每一節(jié)課、每一門功課都有其特定的教育教學任務。倘若一個教師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經(jīng)常性地無法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自然就會把負擔落在課外,課堂就會出現(xiàn)“題海戰(zhàn)術(shù)”、“甲課乙用”等不良現(xiàn)象。但是,如果教師課前準備充分,課堂管理得法,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的效果會更好些,課外需要鞏固學習的時間就少一些,學生可以參加體育鍛煉、社會實踐的時間就會更多一些。因此,各科組、各備課小組認真研究教學的重難點,教師自覺地研究教育規(guī)律、了解學生、鉆研教材,是落實“減負”精神的一個有效舉措。
三、學生要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教師、家長都要重視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的指導。一些學生之所以學習負擔重,是因為學習不得法、思想上不重視。比如上課不專心、課后徒用功,讀死書、生搬硬套,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家里有錢自己幾輩子都花不完,因而不重視讀書學習,等等。好的學習方法有很多,如虛心聽講、不恥下問、勤于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找規(guī)律、時時是學習之時、處處是學習之地,等等。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方法也有差異。但作為學生,一味地埋怨學習負擔重,卻連最基本的作業(yè)都不愿意去完成,連最起碼的預習都不做,那是不可能學有所成的?!柏摗睖p了,學生更要自覺學習、主動學習才好。
四、家長要配合學校自覺給孩子“減負”
作為家長,首先是要了解孩子“過重的負擔”在哪里,是因為學習任務太重而不堪重負,還是因為有厭學情緒而拒絕學習,抑或是孩子的學習方法不科學而導致常常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孩子的負擔真的是過重了嗎?在正確分析實際情況后,才能“對癥下藥”,取得實效。其次,家長要配合學校的“減負”行動,不隨意地給孩子加壓。比如說老師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會精選練習而少做機械重復的作業(yè),但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學得不踏實,就會不顧孩子的反對,自己再買一些練習給孩子補充,這實在是不明智之舉。課外的輔導當然是有益處的,但一定要講究“因材施教”,要講究興趣愛好。我倒是非常支持有條件的家長在孩子放學后,與他們一起參加體育運動,周末陪孩子去爬山、釣魚、郊游,假日與孩子一起去游覽風景名勝,長長見識……這是孩子成長路上可貴的一筆財富,相信這樣的“負擔”孩子是樂于承受的。
誠然,全面地改革考試制度、改革評價機制也是“減負”的關(guān)鍵所在。
期盼著大家都能正確理解“減負”,并且有更多的、更科學的“減負”舉措,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地、身心健康地成長。
本欄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