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音樂專業(yè)的基礎理論課程之一,視唱課在學前教育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與其他音樂學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涵蓋了對幼兒進行技能訓練的各項內容。但是,我國當前學前教育音樂專業(yè)的教學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視唱內容的選材不夠合理,沒有充分考慮學前教育專業(yè)特點,考慮將來崗位工作的需要。這種選材的弊端極大的制約了幼兒的發(fā)展。因此,必須要對現有教材進行優(yōu)化改革,選擇適合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視唱教材,對將來的幼兒教師進行視唱教學,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本文主要圍繞學前教育專業(yè)選用教材應注意的原則展開,提出了選擇不同題材兒童作品的建議。
【關鍵詞】學前教育;視唱專業(yè);選材;原則;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多年以來,我國的音樂教育一直存在一個問題,音樂教育受到專業(yè)音樂藝術的影響,過多的去追求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忽視了對學生音樂感受和興趣審美的培養(yǎng)。這一點同樣出現在學前音樂教育上。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必須要從根源著手,對學前教育音樂專業(yè)進行改革,尤其是在教材的選擇之上,視唱教材選擇的正確與否,關系著整個學前教育音樂專業(yè)視唱教學體系是否成功。
一、選用現有教材應注意的原則
(一)注重選材內容的社會適用性
在這里,筆者整理了部分學校近些年來所選取的視唱教材,并對其作了簡要的分析。
1.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蔡岳建的《樂理視唱練耳》,共四冊,分別是學前音樂教育、樂理、視唱、練耳、音樂欣賞、聲樂、鋼琴。這本書的主要特點就是在內容體系和方法上在體現音樂教育的專業(yè)特點,符合音樂教育的一般規(guī)律,同時注重實踐性和操作性。
2.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許敬行、孫虹主編的《視唱練耳》,這本書2005年在許敬行主編下再版為《視唱練耳——修訂版》。這部教材現在被大多數的高等師范學校的學前教育音樂專業(yè)所使用,較之前面的《樂理視唱練耳》,它在形式上更加貼近正規(guī)音樂學校的教材,同時,本書借鑒了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聽覺訓練的模式,注重對學生的全面能力的培養(yǎng)。
這兩部教材在內容上和編制規(guī)律上都是由淺入深,但是都不是針對學前音樂教育的專門教材,學前音樂教育一直處于教材空缺狀態(tài)。這一現狀要求我們在選擇教材上要格外的謹慎,滿足社會就業(yè)的要求,重視選材內容的社會適用性。
(二)注重教材內容的實用性學生的需要性
之前提到,目前沒有專門針對學前教育音樂專業(yè)的教材,也就是說,學前教育音樂專業(yè)所選用的教材,都是大綜合式的理論知識的堆砌,缺乏實際教學訓練,然而學前音樂教育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實踐和知識的脫軌,從而導致教材的內容滿足不了學生的就業(yè)需求。所以這就要求在教材的選擇上要特別注意教材內容的實用性和學生的需要性。
二、不同題材兒童音樂作品的選用
(一)要充分考慮為兒童服務的本質屬性
學前音樂教育最終教育的對象是學前兒童,兒童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決定著教材應該選取怎樣的兒童音樂作品。因此視唱教材中音樂作品的選取應以學前兒童也就是幼兒園孩子為主體,以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審美特征為依據,充分考慮到為兒童服務的本質屬性。
(二)選材內容要靈活、廣泛、多元化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fā)展,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文化結構朝著多元化演變,這促使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活動時,不能再一味地以我國傳統的童謠、古詩詞為主要的教學內容,而要綜合世界各民族不同文化下的兒童音樂作品,使孩子們獲得更好地藝術感染和文化熏陶。所以學前教育音樂專業(yè)教材中兒童音樂作品的選取,要博納百家,選材的內容靈活、廣泛。
(三)注重不同階段兒童作品選用的針對性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對音樂形式和內容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我們選材時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籠統地將同樣的音樂作品灌輸給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而應該結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選取適合他們身心發(fā)展的音樂作品。概括的說,就是注重不同階段兒童作品選用的針對性,接下來,筆者以兒童的年齡為劃分標準,搜集整理了一些兒童音樂作品,進行簡要的分析,以供大家參考。
1.兩歲兒童視唱作品的選擇。兩歲的兒童,已經基本上具備了傾聽音樂的能力,但是理解能力還有待發(fā)展,所以可以選擇一些有具體形象的、旋律簡單、朗朗上口的音樂。譬如說《小燕子》、《丑小鴨》、《粉刷匠》、《小兔乖乖》、《兩只老虎》、《拔蘿卜》、《捉泥鰍》、《三只小熊》等,這些音樂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的內容要么是游戲、要么是關于小動物的描述,都是直觀簡單,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象。
2.3歲兒童視唱作品的選擇。3歲的兒童已經可以感受到情緒的變化,情感上也豐富起來,那么在音樂的選材上就可以選取一些具有情緒感染力的作品,譬如《世上只有媽媽好》、《魯冰花》等。同時3歲的兒童開始模仿成人的日常行為,進入人格培養(yǎng)期,所以可以選擇一些培養(yǎng)他們良好行為習慣的作品,如《健康歌》、《禮貌問候語》、《小手拍拍》、《上學歌》、《一分錢》、《我愛洗澡》等。
3.四五歲兒童視唱作品的選擇。四五歲的兒童開始進入知識學習階段,可以掌握內容復雜一點的音樂,比如說《數鴨子》、《數字歌》、《ABC》以及《詠鵝》、《靜夜思》等古詩詞歌曲,來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除此之外,四五歲兒童的肢體協調能力大大提高了,對音樂節(jié)奏感的感受比較敏感,在選材時,可以利用兒童的這一特點,選取一些節(jié)奏鮮明、需要動作配合的歌曲,例如《愛我你就抱抱我》、《幸福拍手歌》、《兔子舞》等等。
4.6歲兒童視唱作品的選擇。6歲的兒童對音樂的情緒表達和思想內容有了正確的辨認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隨著心智的成長,開始有了自己的喜好。在這一時期,我們在音樂作品選擇上可以選擇一些思想積極的通俗歌曲,而不再是單純的兒歌教學,譬如《茉莉花》等。
三、結語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音樂專業(yè)的選材內容,既要能夠培養(yǎng)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技能,也要與實際接軌,具有社會適用性和實用性。同時以兒童的年齡段特征為依據,選取一些適合兒童純真本性、積極向上的音樂作品。
參考文獻
[1]王寧寧.學前教育專業(yè)視唱內容選材改革初探[J].遼寧師專學報,2013(04).
[2]李亞偉.學前教育的音樂技能教育[J].大眾文藝,2011(16).
[3]付裕坤.高專學前專業(yè)聲樂教學點論[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0.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