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課外閱讀這樣形容:“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閱讀就是獨立地在知識的海洋里航行。我們的任務,就是讓每一個學生嘗到這種航行的幸福,感到自己是一個敢于獨自闖進人類智慧的無際海洋的勇士?!笨墒牵诂F(xiàn)階段,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對于課外閱讀在做什么,做了什么,現(xiàn)狀堪憂!學生普遍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沒有明確的閱讀目的,沒有正確的閱讀方法,針對如此現(xiàn)狀,我在學生課外閱讀上進行了一些研究和嘗試,效果顯著。
【關鍵詞】職高語文;課外閱讀;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在哲學意義上,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必須首先從量變開始,沒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積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質(zhì)的變化,就不可能實現(xiàn)事物的飛躍和發(fā)展。所以我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時候,讓他們首先熱愛課外閱讀,然后學會閱讀,再在閱讀中體會成就感,在閱讀量方面上一個新臺階。
首先,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據(jù)人的思想,激發(fā)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知識的積極性、生命力,——這是它們得以不斷發(fā)展、深化的決定性條件。學生在閱讀前如果對要閱讀的內(nèi)容沒有求知欲,那么要想讓他去閱讀,就不可能有好的效果,這時候,我就用有趣的讀書事例引導他們,讓他們感受到閱讀內(nèi)容的巨大魅力,激起他們閱讀求知的興趣。記得我給學生講過毛澤東讀書的故事,毛主席一直很忙,可是他總能夠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就是書天書地,在臥室的書架上,在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即使在床上也是這樣,除一個人躺臥那么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各種書占領了。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鐘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后,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鐘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學生聽了這樣的故事,都積極地捧起書,如饑似渴地讀起來。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熱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培養(yǎng)出愛讀書的學生。老師用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帶動孩子喜歡閱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讀文章給學生聽,這樣不僅可以延長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使學生自愿自覺地想去讀書。學生的讀書興趣上來了,熱情高漲了,漸漸地,他們對讀書的態(tài)度就從“要我讀”變成了“我要讀”了??傊d趣是課外閱讀的起點。有興趣就有樂趣,反過來樂趣更加能激發(fā)出更大的興趣。在課外閱讀中,老師只有把握好課外閱讀的有利時機,啟發(fā)誘導,步步深入,才能夠給閱讀注入勃勃生機,使學生感受到課外閱讀的魅力無窮。
其次,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學生不愿意在課外閱讀中投入時間和精力的比較大的原因還有方法不合理,造成的后果是閱讀成為負擔,越來越怕讀,就難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在課外閱讀中,我注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讓他們越來越會讀,漸漸成為閱讀的主人,掌控閱讀,效果顯著。各種資料文獻介紹的讀書方法多種多樣,各人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才會有好的閱讀效果。在眾多的閱讀方法中,泛讀就是博采眾家之長,開拓思路。精讀就是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華。通讀意在讀懂,讀通,了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跳讀是遇到疑問反復思考不得其解時,可以跳過去,向后繼續(xù)讀,就可前后貫通了。速讀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還有略讀、再讀、寫讀、序例讀、選讀等等。學生應該在課外閱讀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才能夠做到有效閱讀,彰顯出課外閱讀的顯著效果。
我們讀了一本名著,就必須做出個讀書卡片,包括名著題目和時代背景,主要內(nèi)容概括,作者簡介,情節(jié)詳細介紹,主旨概括,給朋友推薦這部書的推薦語,這部書藝術上的成就和自己的感悟,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等等。這樣,如果學生積累了幾十甚至幾百張讀書卡片以后,他的文化素養(yǎng)和藝術修養(yǎng)肯定是和閱讀之前不可同日而語的。
閱讀方法上我還指導學生,不要搞疲勞戰(zhàn),一般一次半小時為宜,時間再久了就可能看了后面忘記了前面,閱讀效果就大打折扣了。還有就是記得回顧,每天每周要定期對已經(jīng)閱讀了的部分進行溫習處理,這樣對閱讀內(nèi)容有一個組合處理的過程,會在整個閱讀系統(tǒng)中形成清晰的閱讀鏈,對閱讀質(zhì)量的提升會非常有幫助的。
第三,開展學生課外閱讀競賽。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量后就可以組織一些競賽激勵他們,讓他們體會成功感,更加激勵他們?nèi)⑴c課外閱讀。我在班級內(nèi)舉行了一系列的讀書競賽活動,讓同學們充分感受到閱讀的巨大魅力,讓他們感受閱讀的成就感,更加激發(fā)他們閱讀的激情。比如在“同讀一本書”活動結束時,我們舉辦了講故事編故事比賽;在月末總結的時候,我們舉辦了經(jīng)典名著段落朗誦比賽;在活動課上,我們舉辦了“我讀紅色經(jīng)典”的演講比賽等等。
課外閱讀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飛躍過程必須是在老師的掌控下完成,千里之前的每一步都是量的積累,到達千里的最后一步實現(xiàn)質(zhì)變。因為,事物的發(fā)展最終是要通過質(zhì)變來實現(xiàn)的,沒有質(zhì)變就沒有發(fā)展。所以,在量變已經(jīng)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zhì)才能向前發(fā)展,我們就要果斷地不失時機地突破其范圍和限度,積極促成質(zhì)變,實現(xiàn)事物的飛躍和發(fā)展。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