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強調:第三學段的學生應該達成“認真傾聽,抓住主要內容;說話有理有據(jù),講述生動具體;主動回應對方,發(fā)表個人見解”等口語交際的目標。但是,一直以來,我們看到的口語交際課,并非盡如人意。因此,關注運用怎樣的發(fā)展性教學手段,實現(xiàn)學生思維水平、口語交際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成為了我思考和探究的問題。實踐證明,通過巧妙運用多種非物質化教學手段,開展口語交際;通過大膽運用物質化教學手段,營造交際氛圍,使口語交際課達到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了口語交際課上桎梏學生語言、思維和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癥結問題,使學生更大程度上獲得了學習的張力。
【關鍵詞】口語交際課;發(fā)展性教學手段;研究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問題的提出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強調:經過兩年的學習實踐,第三學段的學生應該達成“認真傾聽,抓住主要內容;說話有理有據(jù),講述生動具體;主動回應對方,發(fā)表個人見解”等口語交際的目標。但是,一直以來,我們看到的口語交際課,并非盡如人意,不是學生單向的陳述,單純的傾聽,課堂氣氛沉悶;就是單一的話題辯論,貌似熱鬧的課堂,沒有深層次的思維碰撞。一節(jié)課下來,看不出學生思維水平、口語交際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發(fā)展性課堂教學系“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發(fā)展性教學體系,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終生能夠享用的“基礎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扎實學力,追求的是將課堂教學引向優(yōu)質高效。關注的是師生發(fā)展的主動性、自主性、師生主動參與的積極內化作用,以及學生活動過程中自身的探索、體驗和感悟。因此,關注運用怎樣的發(fā)展性教學手段,實現(xiàn)學生思維水平、口語交際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成為了我思考和探究的問題。伴隨著研究與實踐的不斷深入,取得了可喜的收獲。
二、研究與實踐
發(fā)展性教學手段包括物質化教學手段和非物質化教學手段。它對學生思維水平、口語交際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巧妙運用多種非物質化教學手段,有效開展口語交際
非物質化的教學手段主要指在教師把握教材、組織教學內容、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自身的肢體語言、教學語言和特有的教學方式、措施等,它和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一樣,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元素,是課堂教學優(yōu)質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的必須,也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實踐證明,口語交際課要上得高效,也需要有效利用多種非物質化教學手段。
為調動學生交流熱情,落實交際活動,掌握交際方法,我根據(jù)不同話題,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雙向互動平臺。例如,六年級學生讀《魯濱遜漂流記》以后,為組織學生進行“學會生存”為主題的口語交際,我把話題聚焦在學生感興趣的“春游”這一話題上,通過創(chuàng)設“研究春游安全預案”這一交際情境,請各小組提出春游有可能出現(xiàn)的或是自己外出曾經遇到過的困難,歸類以后,由各個小組商量后提出解決每個問題的方案,然后再針對問題提出的理由和它的可行性進行研究交流。單單就“走失后如何與老師同學聯(lián)系”這一問題提出的多種方案,學生們進行了熱烈的切磋:大聲呼喚伙伴——不可行之處,在于公園人多面積廣,個人勢單力薄,口干舌燥也有可能無濟于事,反倒有引來不法之徒的可能;借手機電話求助——要注意求助對象,一般以女性和中老年人安全系數(shù)比較高……事實證明,情境設置——這一非物質化的教學手段,給學生搭設了真真切切地表達個性化見解的平臺,有效地展開了學生與學生的交流,達到了“有理有據(jù)地表達,認真準確地傾聽,積極主動地回應”這一教學目標,拓展了口語交際的時空,真正促進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二)大膽運用物質化教學手段,有效營造交際氛圍
所謂物質化的教學手段是指在課堂中利用傳統(tǒng)的和現(xiàn)代的教學媒體作為媒介的教學方法和措施。
以往人們在口語交際課上,只重視語言的交際,忽視插圖、照片和信息技術等物質化手段的有效支撐。事實上,恰當運用這些物質化的教學手段,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5%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換言之,通過這些多種感官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聽講述強得多。應用這些物質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形成學習動機,從而引領他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增大課堂信息量,促其在興趣盎然的交流中有所收獲。
以二年級的口語交際課《春天里的發(fā)現(xiàn)》為例,上課伊始,我用春天自然景色的圖片感染學生,然后通過師生交流積累的描寫春天的四字詞語和古詩,悄然把學生帶到了興趣盎然的學習活動之中。在學生盡情交流目睹春天自然界變化的基礎上,再通過出示的廣州盲校的孩子們尋找春天的動人照片,并輔以教師動情地講述,將學生的交流熱情和情感體驗推向高潮,從而拓寬了他們的思路,使他們體會到,只要熱愛生活,誰都能感受到春天的美麗,領悟到,發(fā)現(xiàn)春天的足跡,不但可以看、可以聽,還可以聞、可以摸……只要用心感受,春天無處不在。一節(jié)口語交際課上得有聲有色。
三、總結與思考
綜上所述,發(fā)展性課堂教學手段的有效運用,即:通過巧妙運用多種非物質化教學手段,開展口語交際——創(chuàng)造雙向互動的平臺,捕捉學生交流的資源;通過大膽運用物質化教學手段,營造交際氛圍——座位變化有新意,課件運用有成效,使口語交際課達到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了口語交際課上桎梏學生語言、思維和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癥結問題,使學生更大程度上獲得了學習的張力。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好:“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我會以此自省,自勉,通過課題研究,繼續(xù)探索、解決語文教學中的困惑和難題,實現(xiàn)自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做一名智慧教師,給孩子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為每個孩子在每節(jié)課上都獲得新的生命增長點而不懈努力。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