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語文教師應努力開發(fā)課程資源,組織學生積極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增進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進而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活動情趣;個性差異;特長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關于語文綜合性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理念”部分指出:“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tǒng),又具有現(xiàn)代社會的學習特征,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應該積極提倡?!痹诖死砟钪笇拢Z文教師應努力開發(fā)課程資源,組織學生積極開展有效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增進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一、關注活動情趣,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強調了興趣在認知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開展語言綜合性學習活動,同樣離不開學生興趣的支撐。為調動學生參與興趣,教師要選擇那些富有情趣性的主題來設計活動,并使情趣始終貫穿于活動的全過程。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欄目設有“漫游語文世界”、“尋覓春天的足跡”、“到民間采風去”、“少年正是讀書時”、“背起行囊走四方”等訓練點,這些綜合性學習活動涉及語文與生活、郊游、旅游、讀書、考察,富有生活與探究情趣,對學生來說頗具吸引力。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可以安排學生到圖書室或網(wǎng)絡上查閱資料、搜集信息,或實地考察當?shù)氐纳剿L光、文物古跡、風俗習慣,并將考察結果寫成不同體裁的文章。這樣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帶有明顯的跨學科色彩,實實在在、扎扎實實地開展這些活動,有助于激發(fā)初中學生參與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筆者組織學生開展“漫游語文世界”綜合性學習活動,活動分為兩個板塊:一是根據(jù)不同的興趣愛好,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校園、家庭或社會上,學習并運用語文。具體內容有:①搜集家庭、學校、社會運用語言文字的情況,辨別哪些是新鮮用語,哪些是不規(guī)范文字;②將搜集到的資料加以篩選、梳理,分類編成各種小冊子,給這些小冊子取個恰當?shù)拿郑旁诮淌依镎褂[。二是在下列話題中任選一個,分組展開討論:①怎樣在生活中運用語文?②你從街頭語文中學到了什么?③你是如何看待“騎(其)樂無窮”、“咳(刻)不容緩”、“百依(衣)百順”等這類隨意改動成語的廣告的?具體指導過程如下:首先依據(jù)課本提供的材料(也可以不受此限制),結合個人興趣愛好選擇一題。然后,根據(jù)選題或調查途徑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選出一名召集人。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制訂活動時間表及活動方案,開展一次語文調查活動。小組成員之間要做到各司其職、團結協(xié)作。
二、關注個性差異,促進學生的整體參與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能夠全方位地鍛煉初中生的各種能力。這種學習活動整體訓練色彩鮮明,要求教師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勇于實踐。語文教師組織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需要處理好兩個關鍵問題:一是要注意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想方設法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之中;二是通過每一次活動都能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鍛煉與提高。因為學生個性存在差異、能力水平存在差距、特長存在差別,同一班級的學生在參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也各不相同。這種情況的存在會導致有的同學喜歡拋頭露面、嶄露頭角,成為積極的組織者和有效參與者,而有的學生則拘謹矜持、畏首畏尾,成了活動的“配角”和跑龍?zhí)渍?,表現(xiàn)得比較消極、被動。因此,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要本著公正、公平的原則,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得到鍛煉。在實際操作的時候,語文教師要講究策略,既要對那些性格活潑、組織協(xié)調能力較強的學生給予一定的信任與支持,又不能對那些默默無聞、表現(xiàn)平庸、不引人注意的學生置之不理。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教育的公平性,彰顯教師的愛心。倘若語文教師只把眼光盯住一些表現(xiàn)優(yōu)秀、能力突出的學生,而對大多數(shù)學置若罔聞,則有失公正,違反了訓練的整體性原則。
三、關注學生特長,進行合理的分工協(xié)作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生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能。當然,為了使活動開展得更有成效,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特長,根據(jù)特長進行合理的分工協(xié)作。因為班里的幾十名學生,總是各有其特長與優(yōu)勢,也有其缺陷與弱勢。如果在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時,能夠讓每一位學生的特長都得到應有的發(fā)揮,讓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勢都得到張揚,無疑會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筆者在組織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時,一方面放手把主要任務交給那些能力強的學生,另一方面也會把更多的關心與呵護傾注在那些需要幫助的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身上,盡量鼓勵并指導他們在活動中樂于承擔、勇于探索,爭取有所作為、有所表現(xiàn)。如筆者曾組織學生策劃并開展過“規(guī)范社會用字,共創(chuàng)文明城鎮(zhèn)”的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為保證活動的順利進展,筆者跟學生一起制定了詳細的活動方案,并對活動全過程進行了周密的安排?;顒觾热萦小皾h語規(guī)范化知識”講解、劃分活動小組、提出活動要求、上街分組活動、填寫調查表、撰寫調查報告等多項工作。根據(jù)每位學生的特長與能力,筆者進行了明確的分工,確保每位學生都有施展與鍛煉才能的機會,使之滿懷熱情與自信,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與才干。
總之,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牢記《標準》的指示,加強教師在各環(huán)節(jié)中的指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進而讓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走向有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
(編輯:龍賢東)